一、關鍵裝置要害(重點)部位安全管理
為了避免發(fā)生重大、特大生產事故,保障生產和職工生命安全,需要加強本單位關鍵裝置要害(重點)部位的安全管理。
(1)、制定本單位的關鍵裝置要害(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原則是對其實行嚴格的動態(tài)管理和監(jiān)控。
(2)、在對本單位進行全面安全評價的基礎之上,確定本單位的關鍵裝置要害(重點)部位,并建檔、備案。
(3)、根據(jù)管理需要,可以按照其危險程度分級管理和監(jiān)控。
(4)、職能部門的監(jiān)控要求。
(5)、關鍵裝置所在車間應確定關鍵部位的安全監(jiān)控危險點,必要時,應繪制危險點分布圖。
(6)、班組應嚴格執(zhí)行巡回檢查制度,應嚴格遵守工藝、操作、勞動紀律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發(fā)現(xiàn)險情、隱患應及時報告,并主動處理存在問題。
(7)、崗位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8)、根據(jù)本單位實際需要和可能,設置關鍵裝置專職安全工程師。
(9)、必須制定和完善關鍵裝置要害(重點)部位各種應急處理預案,并及時 修訂、補充在有關操作規(guī)程中。按照規(guī)定,定期進行處理預案的實際演練。
二、生產要害崗位管理
(1)、凡是易燃、易爆、危險性較大的崗位,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品的倉庫;貴重機械、精密儀器場所,以及生產過程中具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崗位,都屬于生產要害崗位。
(2)、要害崗位應由保衛(wèi)(防火)、安全和 生產技術部門共同認定,經廠長(經理)審批,并報上級有關部門備案。
(3)、要害崗位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安全意識和較好的技術素質,并由企業(yè)勞資、保衛(wèi)、安全部門與車間共同審定。
(4)、編制要害崗位毒物信息卡和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有關單位、人員演習,提高處置突發(fā)事故的能力。
(5)、應建立、健全嚴格的要害崗位管理制度。凡外來人員,必須經廠主管部門審批,并在專人陪同下經登記后方可進入要害崗位。
(6)、要害崗位施工、檢修時必須編制嚴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到保衛(wèi)、安全部門備案,施工、檢修現(xiàn)場要設監(jiān)護人,做好安全保衛(wèi)工作,認真做好詳細記錄。
溫州某電化廠液氯鋼瓶爆炸事故
1979年9月7日,浙江省溫州市某電化廠液氯工段發(fā)生液氯鋼瓶爆炸。使該工段414m2廠房全部摧毀,相鄰的冷凍廠廠房部分倒塌,兩個廠房內設備、管線全部損毀。并造成附近辦公樓及廠區(qū)周圍280余間民房不同程度損壞。液氯工段當班的8名工人當場死亡。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電化廠設在市區(qū),與周圍居民區(qū)距離較近。爆炸后擴散的10.2噸氯氣波及7.53km2,事故共導致779人氯氣中毒,59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63萬元。
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下。
(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鋼瓶是由溫州市某藥物化工廠(簡稱藥化廠,該廠液化石蠟工段以液化石蠟和液氯為原料生產氯化石蠟)送到電化廠來充裝液氯的。由于藥化工廠該工段生產設備簡陋,在生產設備與液氯鋼瓶連接管路上沒有安裝逆止閥、緩沖罐或其他防倒罐裝置,致使氯化石蠟倒灌入液氯鋼瓶中。
(2)電化廠液氯工段工人違章操作,在充裝液氯前沒有對欲充裝的鋼瓶檢查和清理,就進行氯充裝。充裝時,鋼瓶內的氯化石蠟和液氯發(fā)生化學反應,溫度、壓力升高,致使鋼瓶發(fā)生粉碎性爆炸,并導致一連串鋼瓶爆炸。
下一篇:安全技術措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