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為安全生產實踐的主體,安全意識如何,安全知識和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安全生產的具體工件,并決定安全生產工作的成敗,據大量事故調查分析表明,人因失誤或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引發各類事故的主要原因,只有人的安全素質提高了,才能在生產過程中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一、人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大量事故調查和統計結果表明,在構成傷亡事故的人與物兩大因素中,人的失誤占主要地們。據統計,在眾多事故中,天災僅占2%,即98%的事故在人的能力范圍內是可以預防的。而在可以防止的全部事故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而造成的事故又占88%,與不安全行為天災的事故只占12%?梢娙嗽谑鹿手乱虻闹匾匚。在煤礦事故中,更是如此,如淮北礦務局對歷年死亡事故的統計分析表明,90%以上的事故是因“三違”造成的,而“三違”或“違章”行為均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在煤礦事故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占主要地位。
二、不安全行為的起因分析
不安全行為是指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行為。根據人行為時的心理狀態,不安全行為可劃分為非隨意性不安全行為和故意性不安全行為。
。ㄒ唬┓请S意性不安全行為是指操作者對自身行為的不安全性質或危害性并沒有清醒的意識,是個人未能隨意控制其行為性質的情況下做出的行為。它是非故意性的,是“無意性失誤”。這類不安全行為主要是由于缺乏知識和經驗,注意力分散,信號接收錯誤以及一些特殊條件的影響等原因造成的。
1、缺乏知識和經驗
不安全行為的重要根源之一是操作者安全知識不足,安全技術培訓不夠,不善學習或缺乏經驗。由于人對外界信息的判斷是在過去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缺乏知識和經驗,就很容易造成判斷失誤和錯誤行為,從而孕育著傷亡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在生產實踐中可以發現,有些工人和管理干部由于缺乏安全知識和實踐經驗,工作中盲目蠻干,他們往往對自己的不安全行為的危險性根本就不知道,有時在生產過程中遇到情況發生變化,僅憑個人不成熟的經驗進行錯誤處理,以致發生事故。新工人更是如此,主要原因也就是因為缺乏必要的教育與培訓。
2、注意分散
“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人要對事物獲得一個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必須使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有關的對象,如果注意分散,思想被工作之外的事情所占據,就會導致錯誤操作,或者對重要的危險不加注意,從而產生發生傷亡事故的機會,保持注意力集中,對安全作業極為重要。
注意分散也叫做分心,是指不穩定而持久地要注意力集中于當時所應注意事物上的一種心理狀態,注意分散是操作失誤并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意分散的現象在上班之初和快要下班時容易發生。工作剛開始時,注意不易及時地轉移到工作狀態,而在工作將要結束時,往往又相反地過早轉移到下班后的事務上,這種“人已到而心未至,人未走而心先離”的現象在實踐中已被證明了它的危害性,下班之前和剛接班不久發生事故所占比例較大。
3、情緒波動
情緒對人的行為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樣,它對安全行為作業的影響也很大,據研究表明,高達50%的事故與不良情緒有關。
在生產勞動中,積極穩定的情緒會使人思維活躍,精力充沛,責任心增強,并且不易疲勞,從而對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證,然而,情緒大幅度波動,如情緒過度高漲或低落卻十分有害。
情緒的過度波動與安全的關系,在我國諺語中有“樂極生悲”和“禍不單行”等說法。人們處在特別興奮狀態時及過度悲哀時,與發生職業傷害的可能性有很大關系。
5、疲勞、緊急狀態及其他特殊狀態下的失誤
一是疲勞狀態下的失誤,由于工作負荷過重,及連續工作時間過長造成疲勞,就會導致人體生理、心理機能的嚴重衰退和紊亂,從而出現勞動效率下降,作業差錯增加,工傷事故增多,缺勤率增高等現象,疲勞已成為工業事故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應急狀態下,緊張操作的失誤。三是睡眠不足狀態下的失誤。
(二)故意性不安全行為的起因分析
故意性不安全行為是指作業者明智自己的行為違犯安全規程或其他安全規定,但由于某種動機或習慣行為模式的作用而有意識地做出的可能帶來危險的操作或指揮行為。這類不安全行為主要是由于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各種心理下溢生的冒險行為和其他一些特殊的心理因素所造成,主要有以下表現。
1、重生產,輕安全。
以明產計資的分配形式下,勞動者的行為方向就可能以經濟收入的多少而轉移,為了盡量取得更多的產量,他們可能采取違章作業,冒險蠻干,降低工程質量等方式,去趕進度,增產量,而忽視安全措施,違反安全規程以危險的方式進行作業,更有甚者出現干部違章指揮。
2、冒險行為及其心理原因
(1)僥幸心理下的冒險行為。
僥幸心理是一種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廣泛存在的心理現象,也是冒險行為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煤礦生產勞動中的僥幸心理與冒險行為產生的原因與機制。一是煤礦勞動強度高,工作時間長,安全行為(或遵章作業)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和時間,而某些方式卻能獲得省時、省力的效果;二是許多人曾多次采用這些方式,而發生事故的機率很小,甚至沒有;三是安全行為極少受到管理人員或同伴的獎勵,相反不論采取何種方式,完成任務卻得到不少的稱贊。上述情形均能促使僥幸心理的產生,從而出現違章冒險行為。
(2)急燥、時間緊迫感下的冒險行為
時間緊迫感是一種類似于“焦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是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感到難以完成預定任務或期望的工作量時產生的。
(3)特殊性恪與冒險行為
同樣的危險情境,不同的人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三思而行,規避風險,有的人則可能拿生命當兒戲,冒險蠻干。如對安全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以自我為中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以為是,性格外向,情緒不穩定,漫不經心,逞強好勝,以冒險炫耀自己的勇氣等。
3、其他心理因素
麻痹心理,好奇心理,迷信心理及群體壓力和從眾心理等都極可能使人們產生不安全行為。
三、人員安全管理的途徑
強化各類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建立長效的安全培訓機制,全面提高管理層、執行層和操作層的安全素質,建立以人為基礎的工作標準;以事為基礎的管理標準;以物為基礎的技術標準,是人員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徑。
從歷年來煤炭企業發生的事故的統計資料分析,釀成事故的重要原因絕大多數是操作層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章作業造成的,真正因不可抗拒原因造成事故的甚少,因此加強人員安全管理,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是減少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徑。
作好人的安全管理一般應通過以下途徑
1、強化各類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
2、強化提高各類人員的安全意識
3、采取“現身說法”安全警示
4、建立安全動機的工作激勵機制,鼓勵安全生產
5、減少各種不良環境因素對職工的影響
6、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
上一篇:煤礦安全心理學的任務和意義
下一篇:安全生產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