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1日,國務院頒布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當年6月1日正式實施,迄今已經1年。《條例》是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制建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標志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事業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實施《條例》,努力開創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新局面,確保人民生命安全,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場(廠)內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是國民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設備,也是與人民群眾生活密不可分的基礎設施。它造福于人類,但管理不善也會釀成群死群傷的重特大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得到長足發展,安全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安全監察力度逐步加強,各類事故發生率大幅度下降。近幾年來,尤其是《條例》頒布實施以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改革創新穩步推進,各級安全責任制度進一步落實,設備登記率、定期檢驗率、持證上崗率不斷提高,各項基礎工作得到全面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各類事故率穩中有降,重特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特種設備事故在全國各類安全生產事故中所占比例逐步減少,并繼續呈下降趨勢。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絲毫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相比,事故仍呈高發態勢,形勢依然嚴峻,具體體現在:一是特種設備普查結束后,尚有4.6萬臺(約占設備總數的1.6%)的設備隱患沒有治理完畢;二是氣瓶和壓力管道普查尚未全部完成,安全狀況仍然不明;三是非法制造、非法使用特種設備的現象時有發生;四是事故高發設備的監管還不到位。法制基礎薄弱、安全責任制尚未落實、動態監管機制尚未全面建立、安全投入不足仍然是特種設備安全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們必須認真貫徹實施《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依法做好安全監察工作。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以防止和減少事故為目標,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貫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隊伍建設為保證,強化法制建設,落實各項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建立長效機制,實施科技興檢,大力推進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開展,確保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
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今后一個時期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奮斗目標是:到2007年,建立起企業全面負責、部門依法監管、檢驗技術把關、政府督促協調、社會廣泛監督的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格局,使事故多發的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穩定好轉,各類事故率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下降,力爭特種設備事故率控制在0.8起/萬臺以下。到2010年,初步形成規范完善的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和監管的法治秩序,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率、定期檢驗率、持證上崗率和事故結案率等工作指標基本實現100%,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進一步好轉,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類事故實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力爭特種設備事故率控制在0.5起/萬臺以下。到2020年,力爭我國特種設備事故率達到或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為了完成上述目標,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要建立3個工作體系、落實4方安全責任、推進5項改革創新。
建立3個工作體系,一是要盡快建立特種設備法規規范體系,力爭用3到4年的時間,完成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以安全技術規范為主要內容的特種設備安全法規規范體系建設;二是要加快構建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體系,建設好安全監察和計算機信息化兩個網絡,爭取用3到4年的時間基本實現動態監管;三是啟動特種設備安全評價體系,科學準確地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等級分析,指導建立不同設備風險評估、監控措施和事故預警防范對策,科學量化地評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
落實4方責任,就是要按照《條例》所確立的特種設備安全責任制度,明確職能,擬訂措施,切實落實企業對特種設備安全全面負責的責任、質檢部門依法監管的責任、檢驗檢測機構技術把關的責任和各級政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的責任。
推進5項改革創新,首先是推進特種設備行政許可的改革創新,實行審查、批準、監督三分離,建立許可程序嚴密、評審過程開放、中間環節減少、工作效率提高、審批責任明確、監督制約完善的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工作機制。二是立法工作的改革創新,要充分發揮技術機構和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實行開放立法,加快完善以安全技術規范為主要內容的法規體系,使中國的特種設備法規規范和相應標準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更快地走向國際。三是檢驗機構聯合重組、規模化發展的改革創新,努力實現檢驗資源優化配置、布局科學合理的工作目標。四是現場監管方式的改革創新,要廣泛組織社會力量,加速建設安全監察、信息化網絡,有效防止和減少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事故。五是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盡快建立安全評價體系,實現危險源科學分級和有效監控,量化分析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對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組織開展事故預測預防與應急救援技術研究,包括檢測、監測、監控技術,安全評定、壽命預測、風險評估,預警技術,應急預案;落實“科技興檢,人才強檢”戰略。
作者系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張局長
《勞動保護》2004年第6期
上一篇:電氣誤操作是可以防止的(上)
下一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