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淤泥、流砂潰決事故的基本原則
(1)處理淤泥、流砂潰決事故的主要任務是救助遇險人員,清除涌入井巷中的淤泥、黏土或流砂,恢復通風。如果通風正常,則可組織礦工進行清理。
(2)為了搶救被淤泥、黏土或流砂圍堵的遇險人員,要用呼喊、敲擊等辦法與他們取行聯系,采取措施輸送空氣、飲料和食物。在清除工作的同時,還要擇最近距離掘小巷,接近他們。
當淤泥已停止流動,在尋找和救助遇險人員時,應在鋪于淤泥上的木板上行進。
(3)當泥砂有涌入下部水平的危險時,應將下部救災人員撤到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處。
在急傾斜煤層的條件下,處理泥砂決事故的人員只能從上部水平的巷道進行工作,禁止從下部接近充滿泥漿的巷道。以防止二次潰決,使事故擴大。
若受條件限制,必須從斜巷下部清理淤泥、黏土、流砂或煤矸時,必須制定專門措施,防止泥砂、積水突然沖下。還要設置有安全退路的躲避硐室。當出現險情時,救災人員立即進入躲避硐室暫避。
當救災人員在沒有上山安全出口的巷道中逆泥漿流動方向行進時,下部應設救援人員,以便隨時通知進入的救災人員返回或進入援助。
(4)在處理潰決故時,要特別注意檢查CH4、CO2、H2S和O2濃度并采取相應措施,以防止救災人員中毒窒息。
二、處理淤泥潰決事故實例
(一)事故發生經過
某鄉辦煤礦安全條件差,采用自然通風。
一天,發現井下上平巷東頭出現煤礦層潮濕、煤漿外流和淌水現象。10d后,回風眼上部也發現煤漿流出,接著發生冒頂風,風流被切斷。同時,中平巷二采巷向里2m處出現煤漿外流、壓力增大、支架損壞現象,礦領導下井查看。當班9名礦工在一采巷工作,4名礦領導在中平巷一采巷口觀察。突然,一陣轟鳴,大量泥漿從二采巷泄出,充填了一、二條巷和中平巷。泥漿、煤和矸和石一直涌到東大巷回風眼以上16m處,在中平巷工作的人潰決事故共涌出泥漿250m3,充填巷道65m。
事故發生后,地面井田東部距河邊35m處,隨即塌陷出一個老窯井口。塌落后形成直徑7m、深7.6m的大坑,井壁垮落。老窯井筒與河床卵石層積水有直接聯系。
(二)事故的處理方案
(1)關閉河游門,減少河水流量。
(2)排干老窯積水。
(3)更換風機,加強通風,排除式作地點瓦斯。
(4)沿下平巷清理淤泥,救出遇險者。
(三)救災經過
首先在副井中安裝一臺風機,采用機械通風。同時,關閉河流上游水閘門,以減少井下水源補給,還塌陷的老窯井口設觀測點,觀測水位下降情況。為保證清挖工作的安全進行,防止二次潰決,在上平巷第三風眼以里5m外打了一道木板密閉,為增強該密的抵抗力,還在該密閉外面建了木垛。在清挖過程中,指定專人檢查瓦斯并觀察險情。
1、清理淤泥的程序
(1)在下平巷工作面迎頭排隊鐵釬椽,并有足量的木釬椽作備用,釬尾加木板遮擋頂部泥漿,式工字鋼作托梁。
(2)清挖時,先清巷道一側,再清另一側。
(3)及時向前排釬椽,竺前排釬椽打好后,才能將后排釬椽全部拔掉,并支護巷道。兩排釬椽交替前進。
(4)先探后掘,探5m掘進1m。
(5)在淤泥上鋪設木板上工作。
由于救災地點正常通風,因此整個救災清理工作主要由本礦工人進行。歷時25d,在清挖過程中找到了全部遇難人員。
2、在整個事故處理過程中的其他安全措施
(1)由于回風眼有間斷性流水,采取了加密釬椽,探放頂部積水,清理頂泥砂的措施。
(2)在回風眼和中平巷交叉口以上2m處建一道密閉后,開始中平巷的清理工作。
(3)由于中平巷與潰決地點直線相通,為保證救災人員安全,在中平巷一幫打好木垛。
(4)當中平巷清理到一采巷時,上平巷密閉處流水量增大,達100m3/h,說明發生二次突水,搶救人員立即撤出中平巷。
(5)保證正常供電,加強排水、排泥能力,使清理工作能夠正常進行。
值行說明的是,這次事故處理結束后的的第三天,該礦原事故地點又發生了再次潰決,突出泥漿充填坑道達70m,由于事故處理趕在這次潰決之前,否則將造成在量救災人員的傷亡。對于搶險救災來說,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