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如何全面推進社區消防安全建設
2007-07-3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推進,安全文化作為一種價值觀和“以人為本”的全新理念,必將進一步得到高度的樹立和強化,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將呈現著時代的特色產生強大的精神推動力。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2周年理論研討會上講話時指出:“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不斷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為發展生產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作為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消防安全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新形勢下,消防工作社會化是消防工作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發展的一項重要原則。大力加強社區消防工作,是推動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的有效途徑。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就如何加強社區消防工作做了一下探討。
一、社區消防工作的概念
國外對社區的定義指“相對的居民聚集區,有社會團體參與,不包括企事業單位”,他們的社區管理活動是以自助形式出現的,政府一般不干涉,“只有塊,沒有條”。而我市的社區,泛指大到一個居委會,小到一個單位,管理上大致以地域和行政相結合,既有條,又有塊,是條塊結合的社區管理結構。所謂社區消防工作就是立足社區現有組織機構,建立社區消防管理網絡,發揮管理服務功能,實行社區消防自治,形成一個新的社會化消防管理格局。
二、社區消防工作現狀及原因
針對近年來全市居民火災逐年增多的現狀,筆者對城區幾個社區消防工作進行調查,發現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社區居民消防意識淡薄。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外來人員不斷涌入城市,城市租貨業主不斷增多,這些人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識、防火、滅火和逃生自救的能力,從而一不小心釀成火災。城鎮居民用火,用電不慎,加上未能熟悉掌握消防基本常識,也常常促使小火釀成災害。
(二)社區消防管理組織不全。社區消防工作無主管機構,無人員負責,無辦公環境,成為了消防工作的盲區。不少的社區防火工作仍然由轄區消防部門具體負責宣傳、監督、培訓工作,由于受人員、裝備、財力等因素制約,消防部門難以一一對其進行日常的防火檢查和消防設施的維護等,從而導致消防工作在社區很難落實到位。
(三)社區消防基礎設施缺乏。由于受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大多數社區連一具滅火器都未配置,少數社區即使配置了,也是量少質差,甚至失效過期;有的社區在樓層較高處安裝了室內消火栓,但水帶、水槍沒有配備到位,有的甚至連栓口都沒有。硬件設施的缺乏和保管不當,一旦發生火災,就難以進行有效的初期撲救。
(四)社區消防宣傳力度不夠。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由于得不到高度重視,加上受資金制約,仍停留在傳統管理模式上,還是由消防部門具體負責,沒有很好地發動群眾參與,消防宣傳面窄、點淺,導致群眾認知程度低,火災隱患增多。如社區內亂倒液化氣瓶,占用消防通道,圈占室外消火栓等現象時有發生。
(五)社區消防法治建設空白。現行的關于社區消防工作的規章、制度仍停留在文件上,沒有因地制宜地轉化為法規,因此社區消防管理實施的仍是內部管理、行政管理手段,而不具備依法管理的條件。然而在法制高度文明的今天,對社區中違章違規問題的處理,僅僅采取警告、處分等無關痛癢的處罰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