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緒論
建筑消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管理,分別是該建筑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公安消防部門的消防監督管理。原有的消防管理方法有很多,我國對各種建筑的消防管理都有研究,也總結出很多管理經驗[1]。但是經過性能化評估的建筑還沒有專門的消防管理規定。隨著性能化評估建筑的不斷增多,原有的消防管理方法已不能適應其靈活、多變的設計要求,這就需要新的消防管理方法對這類建筑進行管理。
性能化評估的建筑分為兩類:經過性能化設計的建筑和已建成的不符合現有規范的建筑。
二、性能化設計建筑的消防管理問題
對經過性能化設計建筑從設計方案、消防安全評估到建成投入使用都要進行消防管理。管理方法需要靈活、多變,管理人員需要對性能化有一定的了解。
1、公安消防部門對性能化設計建筑的監督管理
公安消防部門對這類建筑主要進行設計審核、竣工驗收和監督檢查三個方面的管理。
消防設計審核是對這類建筑從源頭上進行把關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階段公安消防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對評估報告中提供的各種數據進行判定:
(1)性能目標和判據、火災場景和具體參數的合理性;
(2)采用的分析方法、工具、模型是否妥當;
(3)人員安全疏散必要時間(RSET)是否小于疏散允許時間(ASET)以及所用的安全模擬方法是否可靠、有效[2];
(4)煙氣控制系統分析和模擬所用排煙時機、煙溫估算、煙流量估算、區域火源模擬、煙沉降估算等方法是否真實有效[3];
(5)結構耐火極限評估中構件計算、子結構計算、整體結構分析所用的方法和所得結論是否符合要求,即構件抗力RF≥荷載效應SF[3];
(6)各種主動式消防系統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等的選型是否合理[4]。
2、消防工程竣工驗收
竣工驗收是第二環節,是對消防部門對建筑物是否按照通過的設計方案建成進行檢查。要求消防監督人員,對照設計圖紙仔細檢查。
(1)看看有無私自改動建筑結構的情況,如防火分區是否超過評估報告中使用的面積;疏散通道的位置和數量是否和評估報告中提供的數據相同等。
(2)建筑構件和裝修材料是否用其它材料代替是這一環節要檢查的重要內容。性能化設計建筑對各種新材料的運用,是對防火人員的識別能力的極大考驗,建議防火人員在驗收前熟悉建筑所使用的各種防火、裝修材料。
(3)對各種主動消防系統進行全面的檢查,如火災探測器動作時間是否超過人員安全疏散評估中的探測時間;防排煙系統的防煙分區、排煙量、排煙時機、排煙口位置等是否達到評估報告的要求;防火卷簾、防火水幕、自噴系統的起動時間、防火效果、滅火能力能否達到防火、控火效果評估的要求等。
3、消防監督檢查
消防監督檢查是保障建筑長期安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由于建筑消防安全負責人對消防安全工作的不負責或不合理而帶來的火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管理。
(1)對建筑內的各種火災荷載進行檢查,這里主要是對性能化評估中建立了火災場景和火災設計的部位進行檢查。從火災荷載數量及分布狀態、有無潛在點火源等方面,全面考慮該部位現在的布局是否增大了建筑的火災危險性。
(2)對防火分區問題進行檢查。由于性能化設計的建筑大多是現代大型體育館、大型中庭建筑等,其防火分區的面積大部分都超過了現有規范關于防火分區面積的規定。所以對防火分區的檢查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只對面積大小進行檢查,而是要從人員安全疏散性能指標、火災蔓延性能指標、火災增長速率、火災最大規模等方面進行檢查。如防火分區內人員增多加大了疏散難度、可燃物之間的距離減小引起火災蔓延擴大、改變可燃物的性質使火災增長速率提高、可燃物增多使火災規模增大等問題,都是在對防火分區進行檢查時要注意的主要問題。
(3)對防火分隔問題進行檢查。為了實現通透、自然和互動的目的,建筑設計師在進行性能化設計時喜歡用透明的玻璃等材料作為空間的分隔物以取代傳統的實體墻,已有試驗表明目前最好的銫鉀防火玻璃(WS)窗口噴淋系統耐火極限時間是2h,達不到建筑防火規范耐火極限的要求。但對多起高層火災進行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在一個防火分區內連續燃燒1~2h的火災占總起火數的91%。可見使用耐火極限為1.5~2h的透明材料作為防火分隔構件能夠達到分隔防火分區目的[3]。因此對這類防火分隔構件進行檢查時,要慎重考慮。
(4)對防火間距進行檢查。這里要嚴格按照驗收時的防火間距來進行檢查,而不是按現行規范。如性能化設計可能因為其它原因增加了與其它建筑之間防火間距,才基本達到安全性能目標的要求,而很多建筑管理者為了增加收入可能在建筑物周圍進行商業活動,增加了該建筑的火災危險性,但從規范上看該建筑還是滿足防火間距的要求。
(5)對防排煙系統進行檢查。性能化設計建筑的安全性能有很大部分都是通過防排煙系統來提高的,如煙氣層高度、溫度、CO濃度等都是威脅人員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對這一系統的檢查一定要仔細,看看防煙系統是否能達到該評估中要求的防排煙能力。
(6)對建筑的結構耐火性能進行檢查,看看是否能達到評估中所用到的耐火極限。這里也不是簡單的只看其結構性能,在性能化設計中,提高結構耐火極限的方法有很多如自噴系統、防排煙系統、用新型防火涂料等。這就要求消防監督人員對該設計的評估報告認真研究,查出該建筑用那些方法提高了耐火極限,在檢查中要檢查這些方法還是不是能達到原有的功能要求。
(7)對消防控制室的功能、操作維護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檢查。如對火災探測時間、報警時間、防火分隔構件起用時機等問題進行檢查,看看能否在人員安全疏散性能化評估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系統的操作維護人員是否經過了專門的消防培訓;消防控制室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8)對火災爆炸危險性大的部位重點檢查。如該區域內可燃物的數量、狀態、濃度等是否超過了爆炸危險性評估中提到的危險指標;潛在點火源的能量是否超過了評估中所用最小引燃能;現場是否有爆炸危險性評估中未提到的撞擊或磨擦等。
(9)對建筑消防安全負責人員或管理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方面的提問,特別是對建筑的各種防火措施的熟悉程度。由于性能化設計的復雜性,對該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安全負責人對建筑防火設施、防火方法、安全疏散方法、疏散通道、人員分布,性能化設計的要點等問題的了解程度直接關系到該建筑內人員的生命安全。對該建筑內的人員也要進行提問檢查其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情況、是否知道該建筑的安全疏散方法和各種應急措施[1]。
(10)對應急照明、疏散指示、緊急廣播等系統進行檢查。如應急照明的強度、時間,疏散指示設置的位置、亮度等等對能否達到人員安全性能化評估的要求;緊急廣播能否對任何部位的人員進行疏散指導等。
(11)對建筑的內部裝修情況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有重新裝修的現象。如是否采用了評估報告中沒有提到的有毒、可燃材料進行裝修;對使用防火涂料、漆的地方要嚴格的進行檢查,看看有無脫落現象降低了結構的耐火性能。
三、建筑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監督管理只是一種手段,是對建筑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檢查、驗證。建筑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方法就顯得極其重要。性能化設計建筑從消防設計到施工,再到投入使用都要進行消防安全管理,本文按照以上步驟對這類建筑的消防安全給出管理建議。
(1)聘請專業的設計院和權威的性能化評估機構對建筑進行設計和評估。業主需要把性能化設計評估的資料好好保存,以便報送有關部門審批時有完整的資料。
(2)聘請能對性能化設計建筑的施工進行專業管理的監理單位對整個施工進行管理,確保建筑物能完全按照設計圖紙施工建成。
(3)在消防部門進行驗收前,請權威的消防設施性能檢測機構對所有消防系統的性能進行檢測。把得出的數據、結果統計裝訂成冊,這是消防部門驗收所需的重要資料[1]。
(4)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指定消防安全責任人,對建筑的消防安全負責。消防安全責任人要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基礎;對性能化設計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建筑物的結構、使用功能,各種滅火及控火系統;能組織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熟悉建筑內的人員分布及各個疏散出口;在緊急情況下能組織好人員進行安全疏散[1]。
(5)對每個防火分區內的可燃物要嚴格管理,如果改變防火分區內的平面布局要請專家進行性能化評估,確定改變后的防火分區能否達到安全性能目標。
(6)對每個防火分區或一個防火分區的不同起火部位分別制作應急預案。這里要根據性能化評估中對該部位的火災危險性評估結果,選擇不同的控火、排煙、滅火方式。如現代大型體育館中火災發生在場芯、看臺、休息廳等不同部位時的火災危險性大小不同,采用的應急預案也就不同。
(7)對建筑物內的人員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讓建筑物內的人員知道火災發生后有什么應急措施;應該從什么地方逃生;走什么路線等。制作應急疏散預案,進行疏散演習,保證建筑物內所有人員能在人員安全疏散性能化評估計算出的疏散允許時間之前到達安全位置。這里要考慮到真實火災現場的具體情況,評估中提到的各種影響因素對人員安全疏散的影響,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要做到盡量把這些因素減到最少。
(8)聘請專業消防控制室管理人員對各種主動消防設施進行管理、維護。如各種火災探測器的靈敏度、起動時間等能否達到火災探測器性能評估的水平;防排煙系統的排煙量、排煙時機等是否達到評估報告的要求。
(9)在建筑物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要請消防設施性能檢測機構對重要的消防系統進行性能檢測,請專家對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能進行再次評估,減少因為消防系統功能失效,造成不必要的火災損失。
綜上所述由于性能化設計建筑的復雜性、靈活性極大的提高了對該類建筑的管理難度。只有通過了解性能化設計的方法和內容,認真研究性能化評估報告中所有的安全性能指標,運用靈活的方法,才能對這類建筑進行有效的消防管理。
四、對已建的不符合現有規范建筑的消防管理
由于這類建筑本身沒有經過性能化設計,所以性能化評估一般也只對其不合規范之處進行消防安全評估。這類建筑大都是因為疏散門寬度不夠,疏散通道不夠寬度,應設自噴系統或防排煙系統卻沒有設等。由于其改動不便,又不能滿足現行規范,可以通過性能化評估來評估其消防安全性。現在我國有很多建筑都進行了評估,對這類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要較性能化設計的簡單。只對性能化評估部分的管理用評估的數據來約束和管理,而其它部分就可以依照現行規范進行管理。
五、性能化消防管理的優點
利用性能化評估報告來進行消防管理有著常規消防管理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其方法不再是固定不變的依照規范進行現套,而是十分靈活的運用各種現代技術手段,對建筑進行消防管理。其優點主要有:
(1)性能化消防管理不再是依照規范一成不變的管理。由于火災發生、發展的不確定性,使得對不同建筑的消防管理方法也不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建筑自身的特點制作相應的消防管理方案。
(2)性能化消防管理加強了建筑的安全性,減少這類建筑因為管理不善而發生火災的可能性以及火災發生后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性能化消防管理跟上了現代建筑技術的發展步伐,使性能化防火方面的研究更加完善、合理。
(4)性能化消防管理加速了性能化規范的發展,對我國盡快建立性能化規范體系有很大的推動作用[5]。
(5)性能化消防管理使消防監督人員避免了因為不了解性能化設計而無法對這類建筑進行正規消防監督管理的情況。
(6)性能化消防管理使性能化設計成為一個集設計、分析評估、監督管理于一體的完善體系。
六、結論與展望
本文主要探討了性能化評估建筑的消防管理方法,分析了這種管理方法的優點,結論對公安消防部門和建筑消防安全責任人對性能化評估建筑的消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由于在我國本課題的研究人員不多,沒有太多的資料可以借鑒,尤其是性能化評估建筑的消防管理部分是在結合國外性能化規范和我國部分地區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管理方法,實屬筆者個人意見,希望專家學者商榷。本文只是對性能評估建筑消防管理問題的初步研究,內容也相對較少,考慮不夠全面。今后應當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成性能化防火設計規范體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 惠中玉, 王學謙.公共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叢書[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08)-1.
[2] 劉永軍. 性能化結構耐火設計的若干關鍵問題[A]. 2003火災科學與消防工程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C], 2003
[3] 李引擎. 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M].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4] 謝曉剛. 高層辦公樓火災風險的性能化評估[J]. 消防科學與技術, 2004(01): 20-24.
[5] RICHARD W. BUKOWSKI、P.E. FSFPE、YOSSY HIRANO. Standards Linkages to a Performance-based Regulatory 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