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組織導入ISO9001標準并深受其益后,又導入ISO14001及GB/T28001標準,以期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如果組織在導入3個標準時,缺乏科學的組織及策劃,系統文件界面不合理,必然增加管理成本,影響管理績效。由此可見,怎樣建立“一體化“的體系是組織和咨詢機構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就咨詢機構幫助組織建立“一體化”體系應進行的主要工作談幾點建議。
1進行體系整合的過程策劃
建立“一體化”體系,對咨詢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咨詢活動達到滿意的效果,咨詢機構最好組建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和組織所屬行業專家參加的咨詢小組。咨詢組組長需具備體系專家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及溝誦協調能力,以確保咨詢的質量和時間進度;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健康咨詢師除了具有標準知識,還應具備識別、策劃和提供方案的實際能力.而行業專家則能夠為體系專家進行專業過程分析并提供體系設計建議。通過行業專家與體系專家對3個管理體系的有機整合,可確保“一體化“體系既符合管理原則,又具有行業特色。咨詢小組組建后,必須精心策劃咨詢過程,包括企業管理現狀的診斷分析、咨詢計劃表的擬定、貫標領導小組的組建、啟訓課程的設計、組織結構與崗位職責的整合優化、系統文件結構的整合、文件清單的確定、工作程序及管理方案的形成、體系的試運行、內審和管理評審的安排、體系的驗證維持和改進等。
2確定雙方認可的《咨詢計劃表》
導入3個標準涉及組織的方方面面,建立體系的前期準備工作相當重要。咨詢小組必須與組織的經營管理層就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歷史沿革、競爭狀況及管理現狀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在此基礎上,結合3個標準的要求編制《企業管理現狀問卷表》,對組織的中、高層領導及各部門主管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并形成診斷報告,包括組織結構、職責分配、人力資源、基礎設施、質量控制、環境控制、職業安全健康控制等多項內容。分別找出這些項目在管理及手段上與3個標準的差距,提出主要或重大問題的解決方案,明確咨詢的重點和方式方法,形成雙方認可的《咨詢計劃表》。
3幫助組織進行“一體化”體系的培訓課程設計
與單一體系相比,“一體化”體系涉及的標準內容增多,培訓的工作量加大,咨詢人員需要幫助組織精心設計培訓課程并組織實施。可按人員層面的不同分別進行培訓,全員倍訓的重點是培養貫標意識和理解標準的有關概念,可組織一系列基礎知識講座;班組長以上人員的培訓重點是標準的理解,提高貫標的實際能力;中高層領導不但應參加班組長課程的培訓,還要參加企業管理知識的培訓,如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干部領導能力訓練等。培訓講師可以是咨詢小組成員,也可以不是。學員接受不同培訓師的培訓,可產生更好的培訓效果。總之,通過互動式教學和個性化的培訓服務,使各級參訓人員增長知識,接受新觀念和新技術。
4幫助組織實現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責的整合優化
組織架構是否合理、部門接口是否順暢、崗位職責{部門職責)是否明確,直接影晌“一體化”體系運行的效果。很多咨詢師往往忽視了對大中型企業組織架構和職責分配的診斷,使得組織架構、崗位職責失去了整合優化的機會造成“一體化”體系設計先天不足。在這種倩形下,雖然作業流程和管理萬案經過了精細的策劃,但整體管理績效可能并不理想。
5幫助組織進行體系文件的結構設計及編制
“一體化”體系的管理文件包括管理手冊、程序文件、部門工作手冊、表單記錄等。鑒于3個標準的內容和結構有較大差異,建議組織將管理手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質量管理手冊;第二部分為環境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手冊。環境管理體系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結構層次相同,內容表述和管理方法也相近,因而可將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中的大部分內容合并描述。對于專業性強,差異較大的內容,以單獨描述為佳,如管理手冊中方針、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程序文件中的“環境因素與評價控制程序”、“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能源資源控制程序”以及“危害辨識與危險評價控制程序”、“特種作業控制程序”、“勞動保護與防護用品控制程序,等。對于其他程序文件,如“法律、法規控制程序”、“管理方案控制程序”、“新、擴、改建項目的環境與職業安全健康控制程序”、“相關方控制程序”、“消防控制程序”、“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監視和測墾控制程序”、“事故處理控制程序”等可合并描述。對于一些支持性程序,如“能力、意識和培訓控制程序”、“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記錄控制程序”、“設施控制程序”、“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內部審核控制程序”、“管理評審控制程序”、“數據分析與持續改進控制程序”等,也可以合并描述。對于支持性文件,如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檢驗標準等,可以用《部門工作手冊》的形式表達,每個部門一冊,便于倍訓與督導實施。
6幫助組織進行內部審核的策劃及實施
建立“一體化沖體系,對內審員也提出了更高的專業和技能要求。所以,應由資深的管理人員擔任內審員,每個部門2名以上。對內審員的倍訓重點是標準原理、案例分析和模擬演練等,確保內審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內審中,要把發現管理缺陷、實施持續改進作為工作重點。為了激發內審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可對內審員實施一定鼓勵政策,以提高持續改進的績效。“一體化”體系建立之初,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在第一、二年,可每季度進行一次內審。檢查表的編寫,應結合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部門工作手冊的內容,務求詳盡和規范,便于操作。糾正措施的落實,重在防止再次發生和治本。
7幫助組織進行管理評審的策劃和實施
管理評審是對管理績效進行總體評價,其輸入必須包括3個標準的要求,而輸歲則要體現持續改進模式的建立和運行。對于規模較大的組織,建議設立2一3名副管理者代表。在管理評審實施之前,副管理者代表應對各自的轄區歸口進行大量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而管理者代表則對副管理者代表及各部門主管提交的體系運行報告進行綜合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結論,以便最高管理層對體系運行的符合性、有效性、適宜性做出評價,并對體系改進的方向、目標做出決策。在體系運行初期,一些部門間的接口可能不暢,推諉扯皮等現象會比較突出,資源配置也易出現不能及時到位的現象。因此,咨詢人員可向組織建議,管理評審的頻度為每半年一次。
8咨詢機構應與認證機構進行技術交流
為了適應企業建立“一體化”體系的需要,很多認證機構已經開展了“一體化”體系宙核的業務。企業對“一體化”體系的認證需求,無論對咨詢機構還是對認證機構都提出了更高的專業和技術要求。為了避免咨詢機構、認證機構對標準理解、體系設計、文件表達方式、作業程序、管理方案的合理性等問題出現意見不一致,而對受審核方產生不良影響,在認證審核前,咨詢機構可與認證機構進行適宜的學術交流、探討和個案分析,以曾強認證的有效性,使企業受益。
9開展取證后的持續服務
與單一體系相比,“一體化”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期。這期間會產生大量數據和信息,有的難以理解和處理,增加了組織的管理難度。所以,咨詢機構的持續服務就顯得更加重要。咨詢人員可以采取參與組織管理評審的方式,為體系有效運行和改進提供幫助,最終使組織持續提高產品質里,降低經營成本,改進環境與職業安全健康績效,持續提高顧客及其他相關方的滿意度。
上一篇:三體系一體化審核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