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經過
1992年10月21日16時30分,富拉爾基第二發電廠3號爐大修接近尾聲,鍋爐車間本體班按車間布置進行3號爐水冷壁清焦工作,工作前,班長劉XX在交待工作任務的同時,又布置了安全措施。要求參加工作的人員都要扎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16時35分,劉帶領全班27人從13m處的人孔門先后進入爐內吊架上(吊架系爐內檢修用的活動載人、載物設備,1989年3月通過部級鑒定)。班長在檢查好每人都已扎好安全帶和戴好了安全帽后,與負責看管卷揚機值班員聯系送電,然后通知負責吊架升降操作的閻XX進行提升(操作器在吊架上),升到26.5m處停下,清完焦后,班長又發現29m處焦量較多,要閻再次提升,當閻按動提升開關時,吊架向上一抖動,以非正常速度下滑,滑至13m處被爐底斜水冷壁擋住顛簸,使吊架上的人員和跳板彈起,散落到吊架四周,由于顛簸,跳板打擊和人員之間碰撞,造成部分人員受傷。人員受傷情況:一人左小腿骨折,8人頭部、臉部被劃破皮,受到驚嚇,身體其他部位沒有受到傷害。由于班長劉XX從嚴要求,上吊架作業人員都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當發生事故時,對作業人員起到保護作用,否則,此次事故的后果將不勘設想。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固定在卷揚機原滾筒上的外套筒(為適合吊架工作而加的)與原滾筒脫節,在吊架重量作用下,以原滾筒為軸,鋼絲繩牽著外套筒轉動,致使吊架失控下落。外套筒與原套筒脫解是由于固定外套筒的螺絲(15個M10)長期受升降吊架產生的剪切力全部被剪掉所致。
。2)主要原因:用加裝外套筒壁上焊隔板來隔離鋼絲繩是1989年8月在改造吊架時采用的技改方案,從裝配結構分析,該方案不合理,埋下了重大設備隱患,其理由是原滾筒上的15個螺絲在改造前,是用來固定隔離鋼絲繩作用的隔板,并不能承受負荷轉矩作用,而在技改中,仍利用這15個螺絲固定新增裝的外套筒,此時,外套筒開始承受負荷轉矩作用,轉矩必然對固定螺絲產生剪切應力,導致了固定螺絲逐個被剪斷。
。3)次要原因:技改方案在提出、確定及實施過程中,設計參與者及有關領導都沒有提出異議或補救措施,從而使這一不合理方案付諸實施。
三、暴露出的問題
。1)檢修安裝工藝比較粗糙,現場勘察發現,固定外套的螺絲沒有上全(少兩個),內外筒裝配間隙過大。
。2)技術管理工作出現漏洞。在查閱外套筒的加工圖紙時,始終沒有查到,也查不到計算資料。
。3)管理工作跟不上現場實際需要,改造后的卷揚機沒有制定相應的維護制度。
。4)領導之間互通情況不夠。吊架在改造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很少向主管領導匯報,主管領導也基本沒過問此事。
四、防范措施
。1)更換該吊架的卷揚機,采用定型產品,如暫無定型產品,應重新設計分隔鋼絲繩的方式。象該廠鍋爐本體班班長那樣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凡是登高作業所有參加作業人員,都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互相監督檢查,確保人生安全。檢查該廠二期吊架卷揚機是否存在同一問題。
。2)通知曾采用富二廠吊架卷揚機方式的電廠,要求其停止使用。
(3)嚴格履行技改項目的手續和技術資料的存檔,同時應對新上項目制定相應的檢修標準和維護制度。
(4)研制吊架后備保護裝置。以增加安全可靠性。
下一篇:沙市熱電廠臨時工死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