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
燃油運輸在公路運輸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加油站如雨后春筍般增加,更使石油的公路運輸由短距離發展成跨地區,跨省的長途運輸,并且單車油罐容量也由5m3增至30m3。因而汽車油槽車在油品運輸及裝卸中發生的事故日益頻繁,損失也日益加大。這是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案例分析(二)
案例分析
1995年8月4日,一輛汽車油槽車在某石油公司裝油臺充加90號汽油。由于油臺電子閥門突然失靈,裝油過量造成汽油冒頂外溢。在充裝操作工按規定對槽車及地面進行清洗的過程中,汽車駕駛員擅自啟動車輛,致使槽頂部汽油又潑濺到駕駛臺與地面。當駕駛員再次啟動汽車時發生火災,二人燒傷面積達30%~40%,汽車燒毀報廢。
從事故分析報告得知,裝油使用的輸油管是消防水帶。插入槽車頂距罐底尚有1.19m就開始放油,油流速度過快,呈噴濺狀,造成非導電材料消防水帶集聚大量靜電而引起火災。
1987年11月30日,燕山縣某廠裝油臺在給一輛東風140型汽車油槽充油時,槽車突然爆炸起火。爆炸沖擊波將守在槽車頂部觀察油位的工人掀翻落地,造成重傷。這起事故也是因靜電放電引發的。
防范措施(三)
防范措施
1. 靜電接地不可忽視
從裝油操作過程中看,靜電產生部位主要是泵、過濾器、管道。如果汽車油槽車沒有良好接地就進行充油作業,油罐車可帶上10kV以上的靜電壓。只要遇到很小的火花就可點燃油氣。因此為防范事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充油前必須裝好接地線,并檢驗是否符合防靜電標準。
(2) 裝油時充油管必須伸至油槽底部,管口距罐底不得超過15cm,并嚴格控制油速不超過1m/s。
(3) 裝油結束后必須穩油5分鐘才能斷開接地裝置。
2.不能因有良好接地就放松警惕
盡管人們認識到靜電積蓄的高電壓放電是事故之源,并用良好接地來導走靜電。但須認識到,接地點只能導走與其緊密相連的導體上的靜電。面對不與其連接的導體及非導體上的靜電荷卻無能為力,或在短時間內無法導走。因此,操作時要提高警惕,要掌握正確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應急措施。
3.防止操作者人身帶靜電
為減少人體帶電,一般情況下,在工作前操作人員應先接觸接地裝置以消除人體的靜電。當然,操作者在工作時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及防靜電鞋。
4.必須使用符合技術規范和安全要求的設備
發油臺的自控、遙控、計量儀器儀表、閥門等必須定期檢查,并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注油管嚴禁使用不導電的聚乙烯軟管。接卸油品時嚴禁用塑料容器。加強對靜電接地設施的檢驗。對普遍使用的夾子和磁力連接裝置,不能夾在或吸附在石油槽車的任意位置。
5.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識和工作責任心
所有接觸汽車油槽車充油工作的人員必須加強安全操作知識的學習。學習石油及成品油的各種理化性質,有關安全操作知識及有關的消防法規,學習常用滅火方法,以便減少事故,提高工作安全性。
上一篇:罐區火災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預防
下一篇:油罐車泄漏事故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