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絲繩的固定
鋼絲繩的始末端部位一般需要與其他零構件連接或固定在起重機的其他結構上,鋼絲繩尾端的固定是關系鋼絲繩安全的重要環節。
鋼絲繩的固定要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連接或固定的部位必須達到相應的強度和安全要求,二是連接或固定方式與使用要求相符合。鋼絲繩的固定有多種方法,針對不同的使用條件和要求選擇使用。
(1)編結連接
編結方法是將繩端部彎曲成環狀,環狀內側套入一個心形環,使繩尾端部(短端)在心形環的尖部與繩體(長端)部分合并,然后用鋼絲將合并的繩部分扎緊,靠合并的兩繩段的摩擦力把鋼絲繩尾固定。安全要求是編結長度應大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并不應小于300毫米;連接強度不小于75%鋼絲繩破斷拉力。
(2)繩卡固定
繩卡固定由于簡單、可靠,繩卡可拆卸更換,得到廣泛應用。用繩卡固定時,應注意繩卡數量、繩卡間距、繩卡的方向和固定部位的強度。固定連接處的強度不能小于鋼絲繩破斷拉力的85%。繩卡數量根據鋼絲繩直徑加大而增多。例如,鋼絲繩直徑是16毫米,用3個繩卡就可以;當鋼絲繩直徑是45毫米時,則需要6個以上的繩卡才能滿足固定處的強度要求。繩卡壓板應在鋼絲繩長邊,U形構件在短端,不可搞反或一顛一倒(見下圖)。繩卡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
(3)楔塊、楔套連接
鋼絲繩一端繞過楔,利用楔在鋼制的套筒內的鎖緊作用使鋼絲繩固定,受力越大,套筒內楔的斜面對鋼絲繩壓得越緊。固定處的強度約為繩自身強度的75%~85%。
(4)合金套筒澆注法
鋼絲繩末端穿過錐形套筒后松散鋼絲,將頭部鋼絲彎成小鉤,澆入金屬液凝固而成。固定處的強度與鋼絲繩自身的強度大致相同。
鋼絲繩的使用與維護
使用檢驗合格的鋼絲繩產品,保證其機械性能和規格符合設計要求。必要時使用前應做受力計算,保證足夠的安全系數。鋼絲繩的維護保養應根據重機制的用途、工作環境和鋼絲繩的種類而定。
在起重機械上的鋼絲繩投入使用之前,應確保與鋼絲繩工作有關的各種裝置已安裝就緒并運轉正常。對機械上有可能與鋼絲繩發生摩擦的部位應加以適當防護。
從卷軸或鋼絲繩卷上抽放鋼絲繩時,應在潔凈的地方拖拉,采取措施防止鋼絲繩彎折、扭結或粘染雜物,防止外界因素對鋼絲繩的損傷、腐蝕而使其性能降低。
使用中避免兩鋼絲繩在交叉或疊壓狀態下受力,合理設計卷繞系統的結構,盡量減少鋼絲繩彎折次數并避免反向彎折,防止鋼絲繩打結、扭曲、過度彎曲和劃磨。
對鋼絲繩應加強檢驗并作好記錄,以便及時根據有關信息適時更換。在任何情況下,絕對不得使用報廢鋼絲繩。
新更換的鋼絲繩一般應與原設計安裝的鋼絲繩類型、規格相同。如采用不同類型的鋼絲繩,必須保證新鋼絲繩不低于原選鋼絲繩的性能,并與卷筒和滑輪上的槽形相適應。
對鋼絲繩應進行適時地清洗并涂以潤滑油或潤滑脂,特別是那些繞過滑輪時經受彎曲的部位。涂刷的潤滑劑的品種應與鋼絲繩相適應。
為防止備用鋼絲繩的損壞,應儲存在清潔、通風而干燥的倉庫內,鋼絲繩技術參數的標記應保存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