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平衡系統(tǒng)是使對重與轎廂達到相對平衡,在電梯工作中使轎廂與對重間的重量差保持在某一個限額之內,保證電梯的曳引傳動平穩(wěn)、正常。
它由對重裝置和重量補償裝置兩部分組成。
平衡系統(tǒng)如圖2—74所示。
圖2—74重量平衡系統(tǒng)示意圖
1—電纜;2—轎廂;3—對重;4—補償裝置
對重裝置起到相對平衡轎廂重量的作用,它與轎廂相對懸掛在曳引繩的另一端。
補償裝置的作用是:當電梯運行的高度超過30m以上時,由于曳引鋼絲繩和電纜的自重,使得曳引輪的曳引力和電動機的負載發(fā)生變化,補償裝置可彌補轎廂兩側重量不平穩(wěn)。這就是保證轎廂側與對重側重量比在電梯運行過程中不變。
一、重量平衡系統(tǒng)分析
1.對重裝置的平衡分析
對重又稱平衡重,繞過曳引輪上的曳引繩的兩側,對重是相對于轎廂懸掛在曳引繩的另一側,起到相對平衡轎廂的作用。因為轎廂的載重量是變化的,因此不可能兩側的重量都是相等而處于完全平衡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只有轎廂的載重量達到50%的額定載重量時,對重一側和轎廂一側才處于完全平衡,這時的載重額稱電梯的平衡點。這時由于曳引繩兩端的靜荷重相等,使電梯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但是在電梯運行中的大多數(shù)情況曳引繩兩端的荷重是不相等的,是變化的。因此對重的作用只能起到相對平衡。
2.補償裝置的平衡分析
在電梯運行中,對重的相對平衡作用在電梯升降過程中還在不斷的變化。當轎廂位于最低層時,曳引繩本身存在的重量大部分都集中在轎廂側;相反,當轎廂位于頂層時,曳引繩的自身重量大部分作用在對重側,還有電梯上控制電纜的自重,也都對轎廂和對重兩側的平衡帶來變化,也就是轎廂一側的重量Q與對重一側的重量W的比例Q/W在電梯運行中是變化的。尤其當電梯的提升高度超過30m時,這二側的平衡變化就更大,因而必須增設平衡補償裝置來減弱其變化。
平衡補償裝置是懸掛在轎廂和對重的底面(如補償鏈條,圖2—76所示),在電梯升降時,其長度的變化正好與曳引繩長度變化對重相反,當轎廂位于最高層時,曳引繩大部分位于對重側,而補償鏈(繩)大部分位于轎廂側;而當轎廂位于最低層時,情況與上正好相反,這樣轎廂一側和對重一側就起到了平衡的補償作用,保證了對重起到的相對平衡。
例如,有一60m高建筑內使用的電梯,用6根Φ13mm的鋼絲繩,其中不可忽視的是繩的總重量約360kg。隨著轎廂和對重位置的變化,這個總重量將輪流地分配到曳引輪的兩側。為了減少電梯傳動中曳引輪所承重的載荷差,提高電梯的曳引性能,就必須采用補償裝置。
二、對重
對重可以平衡(相對平衡)轎廂的重量和部分電梯負載重量,減少電機功率的損耗。當電梯負載與對重十分匹配時,還可以減小鋼絲繩與繩輪之間的曳引力,延長鋼絲繩的壽命。
由于曳引式電梯有對重裝置,如果轎廂或對重撞在緩沖器上后,電梯失去曳引條件,避免了沖頂事故的發(fā)生。
曳引式電梯由于設置了對重,使電梯的提升高度不像強制式驅動電梯那樣受到卷筒的限制,因而提升高度也大大提高。
1.對重裝置的種類及其結構
對重裝置,一般分為無對重輪式(曳引比為1:1的電梯)和有對重輪(反繩輪)式(曳引比為2:1的電梯)兩種。
不論是有對重輪式,還是無對重輪式的對重裝置,其結構組成是基本相同的。一般由對重架、對重塊、導靴、緩沖器碰塊、壓塊,以及與轎廂相連的曳引繩和對重輪(指2:1曳引比的電梯)組成。各部件安裝位置如圖2—75所示。
圖2-75 (a)無對重輪;(b)有對重輪的對重裝置
1—曳引繩;2—導靴;3—導靴;4—對重架;5—對重塊;6—緩沖器碰塊
其中的對重架是用槽鋼制成,其高度一般不宜超出轎廂高度,對重塊鑄鐵制造,對重塊安放在對重架上后,要用壓板壓緊,以防運行中移位,和運行中振動聲響。
2.對重重量值的確定
為了使對重裝置能對轎廂起最佳的平衡作用,必須正確計算其重量。對重的重量值與電梯轎廂本身的凈重和轎廂的額定載重量有關。一般在電梯滿載和空載時,曳引鋼絲繩兩端的重量差值應為最小,以使曳引機組消耗功率少,鋼絲繩也不易打滑。
對重裝置過輕或過重,都會給電梯的調整工作造成困難,影響電梯的整機性能和使用效果,甚至造成沖頂或蹲底事故。
對重的總重量通常以下面基本公式計算:
對重的總重量W=G+KQ
式中:G——轎廂自重(kg);
Q——轎廂額定載重量(kg);
K——電梯平衡系數(shù),為0.4~0.5,以鋼絲繩兩端重量之差值最小為好。
平衡系數(shù)選值原則是:盡量使電梯接近最佳工作狀態(tài)。
當電梯的對重裝置和轎廂側完全平衡時,只需克服各部分摩擦力就能運行,且電梯運行平穩(wěn),平層準確度高。因此對平衡系數(shù)K的選取,應盡量使電梯能經(jīng)常處于接近平衡狀態(tài)。對于經(jīng)常處于輕載的電梯,K可選取0.4~0.45,對于經(jīng)常處于重載的電梯,K
可取0.5。這樣有利于節(jié)省動力,延長機件的使用壽命。
例:有一部客梯的額定載重量為1000kg,轎廂凈重為1000kg,若平衡系數(shù)取0.45,求對重裝置的總重量。
解:已知G=1000kg Q=1000kg K=0.45
代入上面的公式得:
W=G+KQ=1000+0.45×1000=1450kg。
三、補償裝置
1.補償鏈
這種補償裝置以鐵鏈為主體,鏈環(huán)一個扣一個,并用麻繩穿在鐵鏈環(huán)中。其目的是利用麻繩減少運行時鐵鏈相互碰撞引起的噪聲。補償鏈與電梯設備連接,通常采用一端懸掛在轎廂下面,另一端則掛在對重裝置的下部,如圖2—76所示,這種補償裝置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但不適用于梯速超過1.75m/s的電梯上使用;另外,為防止鐵鏈掉落,應在鐵鏈兩個終端分別穿套一根Φ6鋼絲繩與轎底和對重底穿過后緊固。這樣并能減少運行時鐵鏈互相碰撞引起的噪聲。
圖2—76補償鏈接頭
1—轎廂底;2—對重底;3—麻繩;4—鐵鏈;5—U型卡箍
2.補償繩
這種補償裝置以鋼絲繩為主體,補償繩是把數(shù)根鋼絲繩經(jīng)過鋼絲繩卡鉗和掛繩架,一端懸掛在轎廂底梁上,另一端懸掛在對重架上,如圖2—77所示。這種補償裝置的特點是:電梯運行穩(wěn)定、噪音小,故常用在電梯額定速度超過1.75m/s的電梯上;缺點是裝置比較復雜,除了補償繩外,還需張緊裝置等附件。電梯運行時,張緊輪能沿導輪上下自由移動,并能張緊補償繩。正常運行時,張緊輪處于垂直浮動狀態(tài),本身可以轉動。
圖2—77 補償繩接頭
3.補償纜
補償纜是最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新型的、高密度的補償裝置。補償纜中間有低碳鋼制成的環(huán)鏈,中間填塞物為金屬顆粒以及聚乙烯與氯化物混合物,形成圓形保護層,鏈套采用具有防火、防氧化的聚乙烯護套。這種補償纜質量密度高,最重的每米可達6kg,最大懸掛長度可達200m,運行噪音小,可適用各種中、高速電梯的補償裝置。補償纜的接頭方法如圖2—78所示。
圖2—78 補償纜的接頭
1—對重;2—U型螺栓;3—轎廂底;4—S型懸鉤;5—補償纜;6—安全回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