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各課告訴我們,工作面頂板壓力的大小,除受直接頂厚度、冒落巖石膨脹性能、老頂巖石強度等地質因素影響外,還同控頂距的大小、支護方式、支架性能、架設質量以及落煤、放頂等生產因素有關。地質因素是自然形成的,無法改變;生產因素則是人為的,可以改變。這就是我們在控制礦山壓力方面要做的工作。
單體支護工作面礦壓觀測的主要內容有:頂板下沉量、頂板下沉速度、支柱所受的壓力和活柱壓縮量。
頂板巖石是脆性材料,易斷裂破壞,下沉量大,容易冒頂。頂板下沉速度是指頂板在采煤過程中各個工序操作時間內下沉量變化的大小。支柱所受的壓力,主要是直接頂破碎巖層的重量,它是隨支柱所在的位置與支撐時間的長短而變化的。測量支柱壓縮量是為了選擇與頂板下沉量相適應的可縮性支柱。把上面四項觀測完畢以后,要對測量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一方面得出工作面頂板壓力活動規律,一方面發現頂板管理存在的問題。例如,測出的支柱壓力、壓縮量和頂板下沉量都很大,說明頂板壓力大而支柱的支撐能力不夠,就應當提高支柱的密度;如果測得的支柱壓力較小、而支柱壓縮量和頂板下沉量很大,說明支柱失效,必須更換合格支柱;如果測得支柱壓力和壓縮量不大、而頂板下沉量大,支柱還壓入底板,這說明底軟,就該“穿鞋”了。等等。所以,觀測礦壓,掌握頂板活動規律,就會指導我們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防止許多可能發生的頂板事故。
下一篇:煤礦工人安全知識—什么是煤礦粉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