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產物。人類系統地研究安全文化還不到二十年的時間。1986年,國際核安全咨詢組(1 AG)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評審總結報告)中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概念,并在其1991年的“75—I AG—4”評審報告中,首次對“安全文化”的概念給予了完整的定義,認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廠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應有的重視”。
我國及時跟蹤了國際安全文化的發展。1992年,《核安全文化》的中文版出版;1993年,原勞動部部長李伯勇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來認識”;1995年,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要求:“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從此,我國開始將安全文化拓展到一般的安全生產和人民生活領域。國內已有徐德蜀、金磊、羅云、曹琦等學者對安全文化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目前對安全文化的定義大致可分為“狹義說”和“廣義說”兩大類。“廣義說”將“安全”和“文化”兩個概念都從廣義上理解,強調安全不僅包括生產安全還應擴展到生活、娛樂等領域;文化也不僅包含觀念文化、行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還應擴展到物態文化、環境文化等硬件方面。“狹義說”強調文化或安全內涵的某一層面,特別是精神層的東西。我們認為,對于服務于企業的安全文化應從廣義上理解和建設。即從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生活等方面的“精神、觀念、行為與物態”1等要素構建企業安全文化。
2.煤礦安全文化
煤礦安全文化的建設相對落后于其他行業。目前國內已有皖北、西山、開灤等礦區及福建煤炭全行業開展了安全文化的研究與應用2/3/4,但對煤礦安全文化沒有給出具體的定義。在此,筆者在對安全文化理解的基礎上,將煤礦安全文化定義為人們在煤礦生產、經營、生活等活動中,創造出的、并影響著人們自身的有關安全的精神、觀念、行為和物態的總和。此定義強調了文化的二重性5,即一方面,文化是主體的人改造客體的成果和進一步改造客體的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又影響制約著人,成為人需要克服和超越的對象。
3.本質安全
(1)狹義的本質安全。本質安全這一概念最初源于煤礦電氣、儀器設備的防爆構造設計,指設備采用特定構造設計后,能防止因過熱、起弧或電火花而引起的火災或爆炸。在<煤礦安全規程)中將具有上述特性的設備稱為本質安全型設備。此即對本質安全狹義上的理解。
(2)廣義的本質安全。將狹義本質安全的內涵加以擴大,就引申為廣義的本質安全。即本質安全不僅指使用本質安全型設備,而更重要的是必須將人、作業環境的安全上升到本質安全的高度,從而形成了全新的本質安全理念。
目前對本質安全這一新的安全文化理念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做得不多,而對安全文化這一大的概念的研究已頗豐,因此有必要在安全文化大的范疇內,加大對本質安全的研究和應用力度。在此,筆者僅就本質安全的哲學思想作一探討。
(3)本質安全的哲學思想包括:
①普遍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本質安全指的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著的人尸機一環境組成的系統安全,同時,系統中的各要素又是動態變化和發展的,因此,本質安全符合系統的、普遍聯系與發展的哲學觀點。
②相對性和絕對性的統一。我們所說的本質安全并不是指不發生事故、沒有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絕對安全,而是指系統已具備相當高的安全可靠程度,其安全指標已達到了人們的期望值和社會可以接受的水平。可見本質安全蘊含了相對性和絕對性的統一。
③現象與本質的統一。本質安全,形象地說即系統在本質上、根本上是安全的,而本質上的安全是通過各種安全現象表征出來的。推行本質安全理念,就是要把握現象與本質這一對哲學范疇,透過現象看本質,消除安全上的假象或錯覺,即是消除安全上的隱患;從另一角度看,本質安全這一現象、狀態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因此,本質安全體現了現象與本質的統一。
④抽象性與具體性的統一。本質安全是一個高度概括的抽象的安全文化范疇,它不可能告訴人們對每個安全問題用何種具體方法和方式去處理和解決,只會告訴人們應根據什么樣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去實現安全;本質安全包含的安全理念、安全價值觀、搞好安全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等內容又是具體而明確的。所以本質安全也反映了抽象性與具體性相統一的哲學思想。
二、構建以本質安全為主體的煤礦安全文化體系是煤礦的必然選擇
1.本質安全是由煤礦企業的性質決定的
煤礦企業在我國還屬于高危行業,存在瓦斯、煤塵、火、礦壓、水等方面的災害,有人員多而素質相對較低、作業點分散、作業環境復雜、使用設備設施多等安全的不利因素。安全是煤礦永恒的主題,本質安全是煤礦企業經濟效益得以保證的基礎,是礦區社會“保一方平安”,乃至全社會穩定的前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質安全是煤礦企業的根本要求。
2.本質安全體現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本質安全是以人的生命不受傷害、資源和財產不受損失為前提的。生產力由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組成,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資源和財產是生產資料。本質安全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本質安全是煤礦職工職業衛生健康和生存權利的保障,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本質安全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著的煤礦安全文化范疇,繼承了煤礦已有安全文化中的先進成分,同時也體現了煤礦安全文化的發展趨勢,代表了煤礦安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因此,本質安全是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煤礦安全工作中的具體實踐,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來推進以本質安全為主體的煤礦安全文化建設。
3.本質安全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并指出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本質安全有助于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是煤礦職工奔小康的重要保證,也必將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特殊貢獻。
4.本質安全是煤礦積極應對加入WTO挑戰的一項重大舉措
我國加入WTO以后,人權問題成為我國對外開放中西方國家人為設置的障礙,而人的職業健康與衛生、生存權利是人權中最基本的內容。本質安全是從根本上轉變煤礦安全現狀、改善企業形象和投資環境,是積極應對加入WTO挑戰的一項重大舉措。
5.推行本質安全已具備一定的條件
(1)良好的宏觀環境。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更加注重安全生產。《煤礦安全監察條例》、新版《煤礦安全規程》、《安全生產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健全了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制觀念。國家繼續實施關井壓產、宏觀調控政策,從總體上促進了安全形勢的好轉。隨著煤礦職工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注重生活質量、珍惜生命已擺到日益重要的位置,職工安全意識已明顯加強,已形成了良好的本質安全大氣候。
(2)扎實的物質條件。受國家宏觀調控的拉動,煤炭價格上揚,煤炭企業經濟條件明顯好轉。絕大多數單位抓住機遇,加大了安全投入,對安全生產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新增了大批本質安全裝備,并加快了安全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為推行本質安全文化奠定了較扎實的物質基礎。
(3)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初見成效。目前,已有不少煤礦企業推行了安全文化建設,形成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整體推進”、“管理、裝備、培訓并重”、“三不傷害”、“寧停三天、不搶一秒”、“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處理事故“三不放過”原則、“通防一票否決權”原則等一系列煤礦安全文化范疇,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初見成效。
任一文化體系都包含十分寬泛的內容,但都必須也肯定有其主體和特征。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浩瀚文化,其主體只有一個,即儒教文化。煤礦安全文化作為文化大系統、企業文化分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也應有其明確的主體。筆者認為,本質安全體現了人一機一環境的系統安全觀,全面包含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這三個表征文化特征層次的內容5,因此它是一種完整的安全文化,將本質安全作為煤礦安全文化體系的主體是可取的。
本質安全已成為煤礦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建設優強企業的迫切需要。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將本質安全作為煤礦安全文化體系的主體范疇,對煤礦安全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在總體上仍不能滿足煤礦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本質安全作為煤礦安全文化體系的主體范疇,在安全工作中還沒有發揮出文化應具備的凝聚、導向、激勵、約束、協調、維系、教化、優化、增譽等功能,也未完全體現出文化的經濟和社會價值6。必須將構建以本質安全為主體的煤礦安全文化體系當作煤礦安全工作的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在實踐中努力傳播、整合、積累、創新煤礦安全文化,促進煤礦安全的根本性好轉。
上一篇:淺談煤礦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
下一篇:如何提高企業員工安全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