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曾經多次強調,加強安全生產要重視五個要素,一是安全文化,二是安全法規,三是安全責任,四是安全科技,五是安全投入。作為一名安全生產管理從業人員,從自己長期從事安全生產管理的實踐中,特別是從親身參與處理的一些事故中,深刻領悟到安全文化對于搞好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首先,絕大多數事故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識造成的。安全生產問題之所以成為近年來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是因為每年發生一百萬起左右的事故,死亡十幾萬人,因公共安全問題造成的GDP損失達6%。中國科學院院士范維唐認為這些現象預示了高風險社會的來臨。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大都是因為人的失誤引起的。安全生產管理中著名的墨菲法則說,出現的風險都是你想不到的,也就是常說的意外。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奇通過對55萬次事故的統計分析,認為存在88:10:2的規律,即每100起事故中,88起純屬人為,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只有2起是難以預防的“天災”。我們在安全生產管理和事故調查的實踐中,包括許多個慘烈的交通事故的調查分析中都證實,絕大多數事故是由“三違”,即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可嘆這種對墨菲法則的實證成本真是太大了。許多人無視明確的安全規定,對安全工作的無知、無畏,乃致麻木、愚昧的程度令人震驚,習慣性違章違規,不知不覺地在玩死亡游戲,往往是大禍臨頭還渾然不覺,稀里糊涂地丟了性命,真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血淋淋的事故為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敲響了普及安全文化的警鐘。
其次,普及安全文化可大大降低事故的發生和降低事故中的損失。許多從事安全生產管理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在各類事故中死傷比例最少,因為日本作為多地震和火山災害的國家,人們自幼兒園起便受到很多的民防訓練,安全文化非常普及,人們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技能比較好。當前我國安全生產事故多,除了與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安全投入、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和安全管理需要強化,以及同工業化初期事故和傷亡會有大幅度增加并且會大范圍波動有關外,關鍵是勞動者和整個社會安全文化的宣傳普及不夠,導致許多人安全意識差,安全知識匱乏,自我保護與防范不到位。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等規定,真正建立起覆蓋全民的安全教育普及體系。
再次,安全文化的實質是喚起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愛。世上最寶貴的是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權是人一切權利的基礎。現代文明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成就,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生活質量,但日新月異的工業文明也給人類的安全生產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問題。有一個諺語說:“人若賺得全世界,但陪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他拿什么換回生命呢?”大量事故背后隱含的是缺乏對生命的尊重,缺乏對別人、對自己生命的尊重,缺乏富有愛心仁心的人文關懷。如果人們都更為關注并努力促進這種人文關懷,便會真正樹立起我不傷害自己、我不傷害他人、我不被別人傷害的安全意識,那么大量的安全生產事故完全能夠避免發生。
無數的事故和安全生產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安全生產是經濟發展水平、勞動管理水平,以及國民素質、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特別與各類從業人員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素質密切相關。所以,安全生產管理固然需要投入、技術和經驗,但更需要甚至有時是只需要一份良好的安全意識。所以,正如李毅中局長所說,搞好安全生產的首要關鍵,是在全社會大力普及宣傳安全文化。
上一篇:長江航道安全文化的思考
下一篇:企業安全文化的思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