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企業的永恒的主題,安全文化已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安全生產的實踐中,以從事安全管理、安全生產、安全宣傳教育等形式,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共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點的價值觀念、經營作風、管理準則、企業精神、職業觀念和安全目標等的總和。推進安全文化建設,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已成為當前企業的主要任務。
一、首屆安全文化論壇的目的
安全生產關系到國家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也是我們企業多年來常抓不懈的工作,但到今天為止,我們國家的安全生產也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是企業的各項安全制度、規章得不到很好的落實,人的思想意識及安全觀念比較淡薄,企業沒有完善的安全文化體系及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預防企業事故的基礎性工程。首屆安全文化論壇的召開將開創我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先河,其目的是進一步推進安全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全面促進我國企業安全文化事業的大發展;為企業實現本質型安全企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理論支撐和文化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二、全國征選首屆安全文化優秀成果
首屆安全文化論壇將在煤礦行業、化工行業、石油行業、電力行業、交通行業、航空行業、冶金行業、建筑行業等8個行業遴選十佳安全文化優秀成果,目前成果正在征集當中。為了體現本次活動的公平、公正和獎項的高含金量,主辦單位成立了成立評審委員會并制定了科學性、有效性、系統性的評審規則。評審委員會負責對企業上報資料的審查、論證和評審。評審委員會由各相關行業內專家、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專家、國家監管部門的相關專業人士組成。
(一)申報程序
“企業安全文化成果”由企業自行申報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主要城市企業聯合會(企協)、企業家協會,全國性企業團體向征評辦公室推薦。
(二)評審程序
(1)初審:審查申報、推薦企業資格、資料,審查企業是否在行業內具有典型性;
(2)復審:組織專家調研、論證,進行成果鑒定,并對部分成果進行指導并完善;
(3)終評:由專家委員會對“企業安全文化優秀成果”進行評定,評選出最終結果。
三、宣傳推廣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設綱要》指出:培養一批本質安全型企業,樹立具有示范效應的不同類型的安全典型。這也正式本屆論壇的目的所在,我們將組織新聞發布會,以《內參》、《專刊》的形式發布、推廣“企業安全文化優秀成果”的經驗,通過報刊、雜志、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形式深入報道入選“企業安全文化優秀成果”的單位;并把這些優秀的成果匯編成《首屆(2006)全國企業安全文化優秀案例集》,正式出版發行,其中部分優秀案例將收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的案例庫,作為教學、交流使用。
四、成立“全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推進委員會”,制定《全國企業安全文化評價體系》
目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安全文化建設水平較低,全民的安全意識較為淡薄;一些企業的安全文化行為不夠規范;社會的安全輿論氛圍不夠濃厚。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把企業安全文化落到實處,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參與,才能有效實現企業本質安全,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有關部委成立了“全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推進委員會”。推進委員會的目的是通過政策指引、領導支持、專家培訓、經驗交流,通力打造有效的企業安全文化。推進委員會將面向全國吸收部分優秀企業擔任委員。
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人、物、環境的各個方面,與企業的理念、價值觀、氛圍、行為模式等深層次的人文內容密切相關,如何客觀地分析和評價一個組織機構的安全文化水平,需要制定一部科學、規范的《全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我們歷經一年的時間,實地走訪調研數十家企業,并與專家、學者、企業領導多次探討交流,制定了《全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制定出臺的意義在于:一、企業通過評價體系了解自身安全文化建設的現狀以后,可以為動態調整、優化提供決策依據;二、為企業建設獨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衡量標準,為外界或者企業自身對安全文化進行評價提供了依據。不僅有助于企業認識自身的安全文化發展現狀,也是外界對其評價的驗證尺度。
引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李毅中局長在6月27日的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一段話做個小結,“一流企業出標準,二流企業出技術,三流企業出產品,四流企業出效益。那么,五流的企業出什么呢?那就只有出事故了!”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當具有整體性、層次性、適應性,要使人和工作環境及工作過程的互動關系成為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實現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的文化管理體系。
上一篇:談如何構筑企業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