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企業長期形成的傳統文化觀念的產物,是預防企業事故的基礎性工程,包含價值觀、最高目標、行為準則、管理制度、道德風尚等內容。它以全體職工為工作對象,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和文化娛樂、交心聯誼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統一職工意志,規范職工行為,凝聚職工力量,為完成企業總目標服務。一個現代企業在其自身發展中,塑造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為廣大職工所認可、接受的企業精神,也就意味著企業擁有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企業有了凝聚力,就能激勵和帶動企業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文化的內涵和延伸。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特別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成為當今企業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有效載體和手段。如何搞好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呢?
一、健全機制與監督考核相統一
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是基于對多起安全事故理性思考的結果,是一個企業安全工作迫切需要,是對過去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統的審視和整合。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并將這種理念滲透到安全管理的各個環節。形成安全文化建設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的科學機制。要在機制的有效運行上發揮監督保障作用。這種監督保障體現在考核的深度上,考核力度越大,保障作用就會越強。
二、總體策劃與部門特點相統一
安全文化是一種獨具特點的文化現象,它以人為本,以文化為載體,通過文化的滲透提高人的安全價值觀和規范人的行為。而安全文化的滲透主要通過企業安全文化陣地來實現。
安全文化陣地是溝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橋梁,是連接教育內容與教育對象的媒介。立足安全理論陣地研究現實條件下,企業安全工作的特點和發展規律,研究企業職工的行為規律及各類事故中人為因素。通過理論分析和調查研究,提煉適合本企業生產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設方案,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學、安全宗旨、安全價值、安全目標等方面進行理論引導,不斷延伸安全文化宣傳深度和廣度,在管好用好安全宣傳專欄、黨員文明崗、青年文明崗、巾幗文明崗、安全行車示范崗等先進崗的基礎上,大膽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
三、“造勢”與行動相統一
安全文化建設即通過創造一種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和協調的人際關系,對人的觀念、意識、態度、行為等形式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從而對人有不安全行為產生控制作用,達到減少事故的目的。而這種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就需要發揮“造勢”作用。“造勢”是人們對客觀形勢的正確認識論和能動反映,順其勢而營造尊重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輿論氛圍。“造勢”的形成是主觀的,但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的。安全文化建設中要研究“造勢”的新途徑、新方法和新手段。從維護職工安全權益入手,進行“我懂安全,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造勢,動用一切可利用的宣傳工具,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理念、安全價值的宣傳造勢。“造勢”要堅持時效性和長期性原則,因為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建設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過多種媒介以及開展諸如“安康杯”競賽、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把安全理念轉變成為每個干部職工的行為準則。
安全生產是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是企業搞好營運生產、優質服務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企業基礎工作都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展開。企業要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就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進一步提高對安全生產的認識。把抓安全工作提高到講政治,保穩定的高度來看,同時,搞好安全生產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隨著我國的企業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國外、國內的諸多企業將大量涌入,將給運輸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一枝獨秀,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歷史將重新改寫。而要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天地,除了企業的每個干部職工要有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廣大干部職工,加強安全意識,苦練內功,這就需要全體干部職工,同心同德,立足本職,以“五種精神”為要求,以三個“百日安全競賽”“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從全面提高從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入手,把從業人員的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結合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盲點及隱患,以執行安全管理“三大規范”強化安全考核為重點、認真開展創建“平安車隊”、“平安車站”活動。抓好日常營運工作,實施“抓生產必須抓安全”全員抓安全的工作制度,強化現場值班告誡,提高從業人員的臨危應變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提高營運力,滿足旅客乘車需求,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下一篇:用科學發展觀營造企業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