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航空航天界,以后逐步推廣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并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以及現代科技的發展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關鍵詞:企業;安全;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一詞最早出現在80年代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航空航天界,其目的在于把安全文化的概念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原則應用到核電廠和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而在我國,適合國情的安全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始于90年代。
安全文化的出現可以說是人們對安全問題認識的飛躍,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我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哲學思想的體現,改變了那種就事論事地看待安全問題,認為安全僅僅是不發生事故的看法,而是從更深更廣的層面反映了人們的一種向往與追求,一種精神與理念,一種知識與技能,一種企業與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組織效能。
正因為安全文化對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深遠的意義,很多企業都把它作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在開展安全生產活動中積極倡導安全文化,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中大力構筑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詞一般指觀念形態的文化,指人類創造的精神世界及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方式。人類的一切生活及生產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的,都離不開文化的作用和影響。除了目前尚不能預知的自然災難之外,生活及生產中發生的事故在某種程度上都來源于人的失誤。人的安全素質和意識在查找和消除潛在危險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
安全文化就是指人們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產所創造的文化,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合,它體現了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群體對安全的態度、思維程度及采取的行動方式。生產中常常出現由于操作者遷章作業,甚至生產管理者違章指揮而造成的事故。例如:電工不穿絕緣鞋進行帶電作業而發生觸電事故,或者車間領導強迫沒有操縱天車資格證的工人去臨時起吊一個工件,造成人身傷害或者一個駕駛員不具備駕駛超長客車的技術,而企業領導指派他駕駛超長客車,造成交通事故等。人們在分析違章的原因時,常常指出“違章者缺乏遵守安全規章的自覺性”。自覺性是人的意志品質,是指人能意識到自己行為目的和意義程度的大小。由于對行為后果的認識不同,人們即使面臨同一個環境卻會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這種支配行為能力的形式,主要取決于人的文化素質。
安全世界滲透在人們一切生活及生產活動中。地球的引力場作用于地球上的每個人。地球上的人,誰也躲不開地球元形引力的控制,人類為了建立自己的生產及生活秩序,必須按地球引力的規律制定完善的行為規則。
文化也是作用于每一個人身上一種無形的力場,控制著每一個人的行為。例如:中國漢族的飲食都是由漢族人的飲食文化規定的方式進行的,不論走到哪里基本相同。
安全文化在生活及生產中形成安全文化力場,我們可以稱之為安全文化場,這個場以“安全第一”的觀念作用于生活及生產中的每一個人,如果在一個企業建立起濃厚的安全文化環境,不論決策者層、管理者層還是一般職工,都會在安全文化的約束下規范自己的行為,安全文化就像一支看不見的手,凡是脫離安全生產的行為和意識都會被這支手拉回到安全生產的軌道上來。
二、安全文化的發展及狀況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近年來安全科學領域提出的一項企業安全生產保障新對策,是安全系統工程和現代安全管理的一種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業事故預防的重要基礎工程。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安全活動中創造的安全生產及勞動保護的觀念、行為、環境、物態條件的總和。對于現代的安全系統工程,企業的事故預防不僅充分依靠安全技術、安全工程設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學的軟技術。但是,過去盡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業社會還是經歷著各種各樣的事故痛苦,特別是象核工業這樣的高技術。在經過深刻的反省和系統科學的分析后,人們發現,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們在事故致因的認識中,對于“人因”的認識還存在著深層次上的欠缺,這就是:在常規認識到的人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意識以外,還應正視觀念、態度、品行、道德、倫理、修養等更為基本和深層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這些因素的全面歸納,就是人的文化,人類的安全文化,她全面、深刻地影響看人的觀念、思維和行為,從而形成客觀的物態和環境的安全質量。由此,要保證人的行為、設施和設計等物態和生產環境的安全性,需要從人的基本素質出發,即建立安全文化建設的思路、策略,進行系統的安全文化建設。17世紀前有人類遠古的安全文化,其特征是宿命論與被動型;工業革命至本世紀80年代,產生了近代的安全文化,具有系統論與經驗型的特點;本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了現代的安全文化,形成了本質論與預防型的安全文化特征。
三、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意義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內涵及具體的工作方式,使企業在實現安全生產的行動中,又添新的對策和手段。安全文化建設除了關注人的知識、技能、意識、思想、觀念、態度、道德、倫理、情感等內在素質外,更重視人的行為、安全裝置、技術工藝、生產設施和設備、工具材料、環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態條件。并具有新的意義:
1.從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問題的認識上,具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這對于預防事故所采取的“人因工程”,在其內含的深刻性上是新的突破:
2.要建設安全文化,特別是要解決人的基本人文素質的問題,必然要對全社會和全民的參與提出要求。因為人的深層的、基本的安全素質需要從小培養,全民的安全素質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這就使得對于實施安全對策,實現人類生產、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標,必須是全社會、全民族的發動和參與,因此,在人類安全活動參與面的廣泛性方面,也是一個新的突破。
3.安全文化建設具有的內涵,既包容安全科學、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的領域,同時也包含安全技術、安全工程等物質領域。因此,在人類的安全手段和對策方面,安全文化建設更具有系統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預防事故的基礎性工程。
四、安全文化的功能
安全文化是在人的生活過程中,在企業的生產及經營活動過程中,保護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它的功能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將全體國民塑造成具有現代安全觀的文化人,將企業的決策層、管理層及全體職工塑造成具有現代安全觀的安全生產力。
安全文化的具體功能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規范人的安全行為。推行全民安全文化建設,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意識到安全的涵義、對安全的責任、應具有的道德,從而能自覺地規范自己的安全行為,也能自覺地幫助他人規范安全行為,做到“三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
2.組織及協調安全管理機制。安全管理與其他的專業性管理不同,它不象設計管理、材料管理、設備管理等那樣局限于對企業的某一個方面或某一部分人的管理,而是對企業一切方面、一切人的管理,還承擔看對社會人的安全法規、安全知識的宣傳。這就要求使企業的一切部門、一切人員都為實現安全生產協調一致運作,不能出現梗阻,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安全文化能使之具有共同的安全行為準則。
3.使生產進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狀態。實踐證明,單純靠改善生產設施、設備并不能保證企業安全高效有序地運行,還必需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質的職工。不論是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還是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礎。我們推行安全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安全管理干部管理水平,通過他們再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
五、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態體系
代安全管理的一種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業事故預防的重要基礎工程。安全文化是一個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對象、領域、范圍是廣泛的。也就是說,安全文化的建設是全社會的,具有“大安全”的概念。但是我們企業的安全生產主要關心的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企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安全文化與社會的公共安全文化有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安全觀念文化:當代我們需要建立預防為主的觀念、安全也是生產力的觀點、安全第一的觀點、安全就是效益的觀點、安全性是生活質量的觀點、風險最小化的觀點、最行之有效安全性的觀點、安全超前的觀點、安全管理科學化的觀點等,同時又需要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保險的意識、防患未然的意識等。
1.安全行為文化:行為既是時代文化的反映,同時又作用于和改變社會的文化。現代工業社會,我們需要發展的安全行為文化是:進行科學的安全思維、強化高質量的安全學習、執行嚴格的安全規范、進行科學的安全指揮、掌握必需的應急自救技能、進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
2.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從建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制意識、端正法制態度,到科學地制定法規、標準和規章,嚴格地執法程度和自覺地執法行為等。同時,管理文化建設還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經濟手段的建立與強化等等。
3.安全物質文化:物質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發展的基礎。生產中的安全物質文化體現在:一是生產技術、生活方式與生產工藝的本質安全性,二是生產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術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與自然相適應有關的安全裝置、用品等物態本身的可靠性。
六、現代安全文化建設的新特點
人類的安全文化發展可劃分為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工業革命前,可稱為古代的安全文化,其特點是宿命論、被動型的;工業革命至本世紀80年代,可稱為近代的安全文化,其特點是系統論、經驗型的;從80年代后期,學術界正式提出安全文化概念以來,可稱為現代的安全文化,其特點是本質化(人、物的本質安全)、預防型的。同時,現代安全文化建設還具有如下新的特點和意義:
1.從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問題的認識上,現代安全文化對人的安全素質具有更深刻的認識,即從知識、技能和意識等擴展到思想、觀念、態度、品德、倫理、情感等更為基本的素質層面。
2.安全文化建設要解決人的基本素質,這必然要對全社會和全民的參與提出要求。因為人的深層的、基本的安全素質需要從小培養,全民的安全素質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實施人類安全對策,實現人類生產、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標,必須是全社會、全民族的發動與參與。因此,現代安全文化建設需要大安全觀的思想。
3.安全文化建設包含安全科學建設、發展安
全教育、強化安全宣傳、提倡科學管理、建設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領域,同時也涉及優化安全工程技術、提高本質安全化等物質文化方面。因此,安全文化建設對人類的安全手段和對策具有系統性意義。
結束語
安全文化以有形或無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傳遞在社會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用人類創造的安全觀念、安全知識、安全技術、安全行為方式培育著每一個人,使之具有現代安全素質。
歷史證明,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每一個歷史時期相對穩定的信息流,人類對各方面的思維模式及行為方式都是由相應的文化培育成的。正是高度的安全文化才教會人們認識到:安全是發展經濟的前提條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開放中的重要地位;體驗出“傷亡是不能用經濟效益彌補的”這一觀念的深刻涵義;感覺到自己對自己、自己對他人安全應承擔責任;進而明確自己的安全行為規范。
總之,沒有具備現代安全文化的人作為現代企業的安全生產力,就不可能順利地進行現代化建設。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設對企業安全治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