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述煤礦安全生產中安全文化的地位、作用及構成,提出用安全文化的管理技術用于煤礦安全生產,以提高煤礦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煤礦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設。
1.前言
文化是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不同層次的文化代表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審美標準。安全文化是社會化的一部分,是人類預防和控制重大事故、保護人員不受傷亡、財產不受損失,實現人類生存價值的技術系統工程。
當前,煤礦企業事故頻發,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自然災害與煤礦開采并存,開采煤炭注定必須與風險打交道。據國家安全生產監察局統計,2001年全國煤礦傷亡人數5670人,同比2000后減少死亡126人下降2.2%,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各類煤礦事故中,人為事故比例競高達90%以上,為國家、社會、企業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不穩定因素。早在50~60年代中國人民在與天災的斗爭中早己踐明了"在自然界中,人始終是第一要素"、"人定勝天"的唯物主義觀點,而今在2000年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有些煤礦企業尤其是鄉鎮煤礦負責人,在事故發生前后竟發生了井口放鞭炮、貼神符、燒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安全等一系列與現代生產文明不相符的鬧劇。安全文化是破除封建迷信,提高企業全員綜合素養、道德品質、管理水平,是以人為本的綜合教育文化,煤礦要切實保證安全生產,安全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2.煤礦安全文化建設
煤礦安全文化是以人為本,從"人—機—物"三個方面具體詳細規范職工工作環境及企業全員的安全綜合行為。煤礦安全文化包括煤礦安全制度文化、煤礦安全物質和精神文化、煤礦安全宣傳教育文化。
2.1煤礦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生產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企業在實施管理過程中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安全措施,一是保證企業安全生產平穩運行;二是保護施工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綜合作用是雙重的,中心點就是安全。煤礦安全規章制度是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經過幾代煤礦工人長期探索、研究實踐、總結歸納出不同層次管理及作業人員(高層決策管理人員、中層實施管理人員、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系統工程,是用鮮血和汗水凝結成的。嚴格按照這一系統工程操作,就可以實現企業安全生產。
安全制度文化緊緊圍繞"人—機—物"系統并與之相建立安全管理組織結構和規章制度,具有嚴格的約束行為.。一是從上到下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各項基本法規、規章制度和獎懲制度并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度創新。三是標準建立與科學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等)相匹配的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和管理措施。四是標準化作業、標準化活動要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五是加強班組建設,完善班組管理制度。六是強化自主保安、群體保安、聯保互保意識并使之制度化。七是宣傳教育培訓經常化、制度化。
2.2煤礦安全物質和精神文化
煤礦安全物質和精神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賴,煤礦工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充滿了對享有精神文化方面的訴求。由于歷史原因及社會現狀,奮戰在煤礦采掘一線的職工大部分是農民工,少部分是礦工子弟,他們承襲了煤礦工人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吃苦耐勞、堅毅果敢是他們的優良品質。但他們的文化層次是:大中專的個別、高中的極少、初中及小學文化的占絕大多數。農民工進煤礦的目的就是賺錢,井下作業時很容易頭腦發熱、沖動盲從,煤礦用工素質的低下給企業安全生產注定了不穩定因素。上班—下班—吃飯、喝酒或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如看電視、打牌等—睡覺—上班,如此周而復使,礦工的生活單一而單調,這就是我國大多數煤礦工人生活的普遍基本現實。
因為生活單調精神空虛,喝酒、打牌是礦工日常最基本的活動,由此引發的過量醉酒、打牌賭博等在礦區屢見不鮮。職工及其家屬大多來自農村,小農意識強烈;因極小利益、瑣事逞口舌之爭、打架更是多見,容易造成家庭、鄰里不合,耗盡職工精神,上班萎靡不振、精神恍惚,勢必造成安全隱患。很多大型現代煤礦企業對于煤礦安全物質和精神文化建設做了大量的投入,硬件方面如礦區菜籃子工程、開通閉路電視、職工健身房、球類室、圖書報刊閱覽室、職工卡拉OK室、礦區花園建設等。軟件方面則相應建立了"四好職工"、"五好班組"活動,職工審美標準,職工文明公約,職業道德規范等,最大限度地創造煤礦安全、穩定、和諧的健康環境。通過對煤礦安全物質和精神文化軟、硬件方面的建設,豐富了煤礦工人精神和物質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本身修養,使職工樹立了良好的安全精神狀態。
2.3煤礦安全宣傳教育文化
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就好比炒菜,菜炒的是否香甜可口所必須的工具有:鍋、菜、配料、火。菜為煤礦安全文化,鍋是炒菜的基礎為煤礦制度安全文化,配料為煤礦安全物質和精神文化,火就是煤礦安全宣傳教育文化,沒有火的作用或用火不當則炒的菜必然是難以下咽。煤礦安全宣傳教育文化就是起"一把火"的作用,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將安全的價值觀、安全審美標準、行為準則、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道德規范以及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科學先進的文化觀念對職工傳輸過程,引導、優化職工的安全觀念,提高人的主觀和客觀安全行為水平。
2.3.1安全宣傳教育文化是煤礦安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宣傳教育使職工不斷地提高安全文化修養,對新的管理概念、管理手段達到認知認同。近年來,國家煤礦在事故總量得到了進一步控制,但安全生產總體形勢不容樂觀。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為:農民工流動大、工作穩定性差,安全意識淡薄,"三違"屢禁不止;高、中層管理人員管理理念、手段、方式方法跟不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嚴重制約了煤礦安全生產的良性發展。隨著國家"WTO"的加入以及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的經營理念、生產方式必然發生巨大的轉變,職工的生存狀態、精神面貌必然內受到強烈撞擊,安全管理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通過安全宣傳教育能夠形成和改變職工對安全及安全認知的觀念和對事物的態度,使職工的行為更加符合社會生活和現代企業管理中安全規范要求。沒有宣傳教育,人的素質必定是低下和落后的,企業的發展必定是畸形的。只有在不斷地宣傳教育中,人的綜合安全素質、技能才能不斷地得以提高,安全是社會風氣才能形成,安全文化才能得到發展。
2.3.2煤礦安全宣傳教育文化的傳播形式
煤礦安全宣傳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炒菜"一把火"的作用,要在井下、地面、職工家屬中、日常文化活動、礦區環境等一切充滿空氣的空間里形成一個強大的安全氛圍。"人人講安全、事事說安全",職工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化空間里,必然使自己的行為自然地規范在安全作業規定和準則中。
首先職工在下井作業前,在班組長或作業負責主持人下,利用安全活動日及工前較短時間進行的群眾性的危險預測預防活動。針對交接班上一班存在問題及本班作業特點,發動全班職工討論本班可能會發生的各種問題,研究安全生產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為失誤,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素質,落實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真正實現“三不傷害”。開展群眾性的危險預測預防活動是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現代煤炭企業安全管理新理念。其次,地面安全教育培訓要經常化、制度化,嚴格安全技能和崗位培訓,定期開展案例分析。第三,定期組織家屬井下參觀,了解礦工井下工作的艱辛;充分發揮職工家屬"半邊天"的作用,婦女"協管會"、"兒童團"充分調動,天冷送杯開水、天熱送碗綠豆湯;妻子多吹"安全枕邊風",給丈夫吃好、睡好、精神好,展現家庭安全文化。第四,加大對礦區環境的整治力度,徹底改變煤礦臟、亂、差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條件,努力建設花園式礦井,草坪如詩、風光如畫。隨處可見安全標語聯句,如"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爸爸,您千萬別違章"等等,創造平安礦區、和諧礦區。第五,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音樂、舞蹈、相聲、小品、畫展、演講等通俗易懂的豐富多采的文藝活動把安全送進礦工心扉,震動職工心靈。通過"安全活動周"、"安全活動月"、"安全文化節"、把安全文化推向高潮,使安全文化在職工的日常活動中無處無在,使之成為礦區的一種風氣、一種時尚。
3、結束語
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并不是某項制度、某項技術、某項管理方法所能夠徹底解決的,如果人的安全素質得不到提高,那么再好的制度、技術、管理方法都無濟于事,都會導致事故的發生。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做為一種全新的安全管理技術系統和一種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可以徹底的改變煤礦安全生產落后狀態,從根本達到治標治本的目的,進而推動煤礦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上一篇: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之作用
下一篇:建設安全文化促進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