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指人們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產所創造的文化,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其主要功能是規范人的安全行為、組織及協調安全管理機制、使生產進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狀態。建設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以其作業環境差、作業人員多、生產周期長、生產流動性大、產品具有不可移動性等特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也就是本文所說的“工地安全文化”。
一、“工地安全文化”的創建與進展
自古以來,凡有建筑活動的地方,就必然有工地。工地,是各類建設工程施工的場所,是各種建筑產品的加工廠,一個個工程,如一曲曲凝固的樂章,結成了時代的建筑藝術之花、文明之果。據統計,全國建筑業每年完成3萬多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從業人員3800萬人,至少有17萬多個建筑工地,可見項目之多,工地之廣,隊伍之大,絕無僅有,連外國人都稱道說:“中國是個大工地”。
在繁忙的工地上,活躍著一支獨特而龐大的建設大軍,其中,75%是來自農村的民工。他們在艱苦的露天環境下作業,承擔著臟累、苦、險的工作,風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用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營造著一幢幢高樓大廈,描繪著城市發展的藍圖。但是,我們也看到,這支以農民為主體的建筑大軍,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要,從管理層到施工勞務層,從一般施工技術到專業技術技能,從規劃設計到建筑產品的人性與文體藝術內涵,都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要存在著相當大的反差。同時,建筑業是僅次于礦山的第二大生產安全事故多發行業,全國每年發生建設職工因工死亡事故達1千余起,死亡1千余人,其中受傷害的主要是農民工。這些事故中,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而發生的事故占絕大多數,與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分不開。因此,如何提高建設隊伍的文化技術素質,保障職工的安全與健康,不僅關系到建筑的發展與形象,而且關系到如何營造新世紀人居環境,保持城鎮持續發展的大問題。
近年業,在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工地不僅是生產建筑產品的場所,而且構筑行業精神、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載體;是培育和錘煉農民成合格的建筑技術工人的大課堂;是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新一代“四有”新人的重要陣地。工地安全文化和企業文化、城市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一樣,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社會誠信、道德倫理的文化現象。
基于這種認識,我們認為,研究與新時期相適應的、適應行業特點的、易被職工所接受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新形式,提高建設隊伍文化素質,是必須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刻不容緩的事情。因此,1996年,建設廳在全省開展了“五創建一提高”(創建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工地,提高職工素質)活動。1997年,提出“工地文化”的設想,開始在個別企業和工地進行試點。1998年,省建設廳制定了《工地文化建設實施方案》。主要思路,堅持以人為本,以工地文化建設為載體,采用職工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形式,不斷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潛移默化地陶治職工情操,提高職工文化品位,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這就是我們提出工地文化建設的初衷,也是我們開展這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幾年來,在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施工企業和廣大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工地文化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成功組織了4屆全省建設系統文藝調演,參加演出職工近3000人次。建設職工把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編排成節目,展示了建設職工的精神風貌,活躍了職工文化生活,鍛煉了基層文藝骨干隊伍;二是組建了建筑文藝創作隊伍,成立了全省建設系統文學藝術創作中心,為一線職工送藝術精品,提高了職工藝術品位;三是專業技能培訓得到加強。全省建設系統連續舉辦了兩屆職工技術大比武活動,每年舉辦2萬余人參加的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安全培訓班,建立健全了持證上崗制度,通過各種方式,強化對職工的培訓教育;四是職工傷亡事故發生率逐年下降,基本杜絕了特大、惡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五是工地文化建設與政治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工地文化創建活動方案日趨完善。1999年,提出“以德為魂創建工地文化”的觀念。2002年,又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工地文化建設”的意見》和“工地文化建設十佳”先進單位創建標準,不斷擴大工地覆蓋面,使工地文化建設工作步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二、創建“工地安全文化”的主要做法
——領導重視,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全省建設系統各主管部門把工地文化建設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工作有計劃、有安排、有措施;各企業把創建工地文化工作作為更新思想觀念、培育企業精神、優化企業環境、凝聚企業職工的大事來抓,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主管部門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局面,使建設工地文化、提升職工和企業形象的觀念深入人心。
——加大投入,加強陣地建設。全省建設系統各企業,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在工地建起了“職工之家”、文體活動站、體育健身場所,配備了電視機、VCD機、報刊雜志、體育器材等設施設備,職工宿舍實行單人單鋪,寬敞明亮,整潔衛生,有條件的單位實現了工地辦公自動化,工地文化活動場所在檔次和品位上不斷得到提高。
——以文化陣地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活動。各級部門、各企業著眼于把文明陣地建成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的基地,成為職工讀書學習、崗位練兵、專業技術培訓、安全生產培訓的課堂,并以文化陣地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文體活動。各企業努力構筑具有自身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企業精神,如“特別能戰斗”的拼搏精神、“苦了我一個,幸福千萬家”的奉獻精神、“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企業精神等,為企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推動了兩個文明建設快速發展。
——抓培訓,上素質。針對部分企業存在的對安全生產重要性認識不足、“講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和建筑企業職工特別是一線作業人員整體素質與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高的實際情況,省建設廳每年對企業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000年組織了有100萬建筑職工參加的全省建筑安全知識競賽,在省、市電視臺播出。各地還采取舉辦事故案例巡展、召開現場會、開展安全生產咨詢、制作電視專題片、開辟安全生產專欄等形式,宣傳普及安全知識,收到了明顯效果。
——抓文明工地樹形象。作為工地安全文化的重要一環,從1996年開始,省建設廳制定了文明工地的評定標準和管理辦法,在強化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保障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從工地食堂、宿舍、廁所、沐浴室、職工活動室等生活設施入手,為職工營造衛生、文明的生活環境,堅持“以人為本”,保障職工的身心健康,改變建筑職工“低人一等”的思想觀念,使職工樹立“我是建筑人,我是社會的平等一員”的意識,自覺維護和提高建筑職工的形象和社會地位。
——抓管理,上水平。工地安全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通過改變人、塑造人、提高人、激勵人來調動職工積極性,挖掘職工潛力,并將之凝聚、引導到企業的發展目標上來,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河北建設集團公司努力塑造“卓越、真誠、奉獻”的企業精神,創作了“集團之歌”,工地文化建設在各工地開花結果,近年來創省優工程、魯班獎、省級文明工地多項,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和行業形象。
——學先進,營造社會氛圍。幾年業,全省建設系統涌現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進集體,改善了建筑行業的社會形象,擴大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全省受到省部級表彰的勞動模范達420多名,先進單位150多個,擁有三星級“窗口”單位178個,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監督總站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人物、先進集體、先進事跡,大大激勵和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全省建設系統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
三、創建“工地安全文化”的意義
工地安全文化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舉措。工地文化是建設者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的總和,是人文環境的外在表現,是建筑行業特有的文化氣質與文化資源。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證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是落實三個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安全生產體現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建筑安全生產工作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必須改變過去的“經驗型”和“事后型”的傳統管理模式,用科學技術來解決建筑安全生產中的問題,提高建筑安全生產科技水平,逐步實現現代化的科學管理。安全生產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常言道,建筑是“凝固的詩,立體的畫”,文明施工,就是對詩的寫意,對畫的描繪。因此,如何將創建文明工地活動進一步深化,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安全生產,與廣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安全工作做不好,我們就無法向人民交代。
工地安全文化建設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我們正處于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新時期的建筑業渴望著創新與改革,新時期的工地安全工作也同樣呼喚著創新的時代風尚。工地安全文化建設體現了繼往開來、揚棄舊義、探索新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工地安全文化建設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著眼于對建筑職工的感召力,融知識、娛樂、藝術于一體,以保障職工的安全與健康為已任,一方面調整管理層與作業層的關系,增強職工的認同感、歸宿感,提高隊伍的整體戰斗力;另一方面,把工地安全文化融于行業管理,提高了建筑文化的滲透力,不僅確保了建筑業的健康發展,還消除了社會的不安全因素。
四、下一步工作設想
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省工地安全文化建設已經初步形成體系。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繼續加強調查研究,完善工地安全文化建設運行機制,使工地安全文化與企業同生共長,不斷完善,逐步升華,使工地安全文化由表層的物質文化(建筑、設施、環境等)和中層的制度文化(經營管理、行為規范、營銷分配等)向深層精神文化(理念、哲學、智慧)發展,達到激勵斗志、鼓舞人心、更新理念的目的,以此產生最佳的管理效果,創造最佳的企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