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的基礎,是永恒的主題,所以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一個子文化,成為發電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重點。
近年來,安全文化在安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發電企業所認同和接受,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不斷提升。但在一定范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存在忽略“以人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只注重對“物”的管理,常常不自覺地以“事”為中心,出現“對事不對人”的現象。比如在集團公司的相關調研中,就發現部分企業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忽視對作業過程的監督指導、為完成任務而忽視作業人員因工作負荷造成工作壓力過大等不和諧現象。
人既是安全生產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是關鍵中的關鍵。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倡導人性化的安全管理。要想防控企業的安全事故,實現企業的本質安全;要想調動廣大員工的安全生產工作積極性,真正消除員工的不安全行為,使每個員工自覺地做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就必須以人為本,將安全管理從事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轉變。
筆者認為,要實現這種轉變,建設基于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必須樹立如下觀念:
一、“人”是安全文化建設的目的,搞好安全文化建設是為了造福人
一個人的安全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還是對社會、企業、家庭的負責。對個人而言,只有確保了生命的安全,才能夠談得上個人價值的體現和理想的實現;對家庭而言,只有確保了生命的安全,才能談得上家庭幸福、快樂生活;對企業而言,只有確保了員工生命的安全,才能談得上效益與發展;對社會而言,只有確保了人的生命安全,才能談得上和諧社會的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切實把安全生產工作抓細抓實抓好。”集團公司將安全核心理念定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因為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生產的根本目的。關愛生命、造福員工也必然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最高愿景。
二、“人”是實現安全目標的最關鍵因素,安全文化建設必須依靠人
人的安全意識強弱,安全文化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安全生產的具體過程和結果。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人、機、環”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人”是安全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抓手,若想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關鍵是抓好人的工作。
因此,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順達提出,要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探索安全文化建設,要把培養員工良好的習慣作為培育安全文化的重點。他認為,習慣成自然,當違章成為文化時,“貓抓耗子”式的反違章往往事倍功半。只有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用先進文化戰勝落后文化,違章才可能絕跡。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價值實現五個層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價值體系的需求和觀念。因此,集團公司提出,安全文化建設中要關心人、愛護人,理解人、認識人,培養人、幫助人,要為員工排憂解難,滿腔熱情地為員工辦好事、做實事;要注重緩解員工職業疲勞、職場壓力和職業高原,不斷為員工成長、成才創造寬廣的平臺,努力實現員工的自身價值。
三、嚴格的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是辯證的統一
安全文化建設中,經常會遇到一種誤區,那就是有的人把嚴格的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對立起來,認為制度執行嚴格就不是以人為本。實際上,嚴格的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是辨證的統一。嚴格的安全制度管理,其目的是關心人、愛護人。安全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對安全制度的不執行、不到位,實際上是人身安全的最大隱患,也與人性化管理背道而馳。安全文化建設中,要努力把嚴格的安全制度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使制度成為一種自動自發的思維和習慣。
如何建設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呢?國內著名學者羅云教授認為,安全文化首先是觀念文化,人的安全權、生命權、健康權是基本人權;二是行為文化,嚴格遵守規范的行為是控制事故發生的前提;三是制度文化,要求管理者嚴格執行現有法規,根據社會變革不斷完善法規;四是物態文化,高效的防護物質是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筆者認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可以針對理念層、制度層等層面,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安全理念人性化。安全文化建設應從人入手,培養員工共同的觀念、信念及價值取向。安全理念不被員工認同,就是一句空泛的口號。企業應采用管理民主化方式,采取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方法,提煉、總結和宣貫安全文化理念。
在這方面,大唐湘潭發電公司十分注重安全理念提煉過程的人性化。該公司樹立了力爭創建安全文化基地的目標,將創建草案在企業宣傳媒體上公示,請廣大員工建言獻策;采用“安全文化大家談”的論壇和講座、內部媒體發起討論和宣傳等形式,向廣大員工宣傳、請廣大員工參與討論安全文化建設的理念和方法。對于提煉出的安全理念等,最后須提交職代會審定。通過管理民主化的方式,讓員工充分參與討論與決策,可切實提煉出真正適合企業的安全理念,而且更容易得到員工的認同。
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化。大唐湖南分公司不遺余力地推進一體化建設,正體現了流程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思想。各企業應該按照自上而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自下而上健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要求,通過制度化的形式,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人”。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建龍對安全生產責任制有一句非常精煉的總結:“管理人員對上要做到知其責、盡其責、盡到責,對下要做到定其責、告其責、督其責。”筆者認為,應不斷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制訂各項制度時注重聽取員工意見,引入員工代表評價體系,并要建立制度定期修訂、不斷完善的機制。此外,應完善閉環管理體系,保證安全制度到位做實。
三是安全行為規范化。實現安全生產、減少事故發生,最關鍵的就是要規范人的行為。目前,湖南分公司在各班組中積極推進“三講一落實”和“6S管理”方式。筆者認為,這兩項活動對于規范班組工作流程和員工的安全行為以及促進員工良好習慣、作風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應該繼續大力宣貫,并要結合實際,創出大唐湘軍自己的特色。
與此同時,企業還應強化對員工的安全培訓,積極建設學習型組織,努力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還可以開展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警句征集、安全FLASH制作比賽、安全短信傳遞、安全漫畫征集等人性化安全活動,改善和規范員工的安全行為。
1998年,“安全文化” (Safety Culture)概念的發軔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出安全文化建設要經過三個典型的階段:第一階段,即安全是被動的,基于法律法規的約束;第二階段,即好的安全績效成為企業的目標,且以安全策略或者安全目標的形式給出組織的目標;第三階段,即安全被認為是一個人人都有責任的改進的過程。安全文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齊心協力、不斷努力,才能真正達到安全文化建設的第三階段,形成“自律”的、自動自覺的、不斷學習和改進的安全文化,實現企業的本質安全。
下一篇:淺析電力企業如何構建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