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人的情感和理性與安全生產密切相關;自律性的安全文化能產生自覺的積極行為;只有不斷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才能推動企業進入安全發展的高境界。
關鍵詞 : 安全文化建設;企業;安全發展;高境界
文化是情感的歸宿,而人的情感和理性與安全生產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意識決定著行為,自律的文化才能產生自覺的積極意識。當企業員工的思想開始向自律文化的構建轉向時,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只有不斷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才能推動企業走向安全發展的高境界。
一、安全文化是預防型文化
古人云:"憂先于事者,不及于憂;事至而憂者,無及于事。"趨利避害,止禍于萌,是安全文化的真諦所在。
當今社會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安全問題越來越令人關注。因為,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嗇的,她只給了每一個人擁有一次生命的機會。人類自從開始生產活動以來,安全就已成為了一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安全的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現代社會環境中,無論是家庭生活、公共活動還是生產活動,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來源于人為或自然力的危險。因為,我們人類早已告別了刀耕火種、飲毛茹血的時代。研究表明,與傳統社會相比,現代社會各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一直是有增無減。現代工業生產是以廣泛使用日新月異的大機器為特征的生產,時時刻刻與我們打交道的設備、零部件以及整個環境,其硬度遠比我們的軀體要強;其速度遠比我們看到后再采取措施要快;其能量遠比人體的能量要大的多的多。危險和事故往往與我們只有一步之遙、一念之差。人們如若一旦落入了不安全的陷阱,任何人都將是無力回天。
所謂安全,就是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可以接受的危險程度閾值,超過了這個閾值就是危險的,反之則是安全的。安全的本身就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從自然屬性的高度看,它是人類僅次于溫飽的重要需求。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就本能地存在著"趨利避害"的要求。19世紀人文學家盧梭認為:"人性的首要法則是維護自身的存在和少受傷害"。從社會屬性上看,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生產是企業的基本活動,安全是生產的根本保證。只有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企業才談得上生產,再生產,才能謀求更大的發展。安全生產不僅僅是為了生產者自身的安全,也是為了眾多家庭的幸福、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作為一個企業只有有效地組織安全生產,才能保證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才能既可降低生產的成本,又可保持企業的穩定和持續地發展。
安全文化,是人類在生存、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為保護身心安全與健康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安全文化是一種新興的社會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文化創新的重要內容。
對于安全文化,國際核安全咨詢組織在1991年INSAG報告中給出的定義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素質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了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而英國保健安全委員會核設施安全咨詢委員會(HSCASNI)組織則認為,"一個單位的安全文化是個人和集體的價值觀、態度、能力和行為方式的綜合產物,它決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諾,工作作風和精通程度。"
關于安全文化建設,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何慶研究員通過從哲學、教育學和人文科學的角度對安全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并認為:"目前我們的社會正處于一個多種文化交融的復雜階段,許多社會矛盾與問題凸顯。其中,安全生產問題的根本解決,需要靠文化哲學、文化科學、文化教育的全面提升。"她還認為:"現代安全文化的特點是對預防型文化的強調,而安全管理的措施則是對事物迅速,靈活、正確的認識和處理能力"。
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在1931年調查7.5萬起工業傷害事故后發現:只有2% 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預防的范圍,是難以預防的。為了驗證相關的理論與觀點,并與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何慶研究員也做了大量的類似工作。近兩年她親自走訪了 415家企業,得出的一個關鍵論點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走向最高境界的階梯,也是企業預防事故的基礎性工程。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安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是企業安全形象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通常情況下,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企業才會具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礎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對預防措施效能的信任與實現。"
今年的"世界安全生產與健康日",國際勞工組織提出的主題是"把握未來,工作環境中新風險的預防方法"。結合我國實際,今年我國"世界安全生產與健康日"的主題被確定為"預防風險,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工程"。該主題的確定,是針對我國近十年來,通過人們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其結果是使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進入了理念文化的平臺,企業安全管理經歷了從人管人、制度管人到現在以理念規范員工行為的發展歷程。充分說明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安全文化已經或正在發生本質的變化。而企業安全文化氛圍的營造,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對危險和事故的積極預防。正所謂:"愚者用鮮血換取教訓,智者用教訓避免流血"。
二、安全文化建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創造文化的三要素時間、空間和人當中,人是根本。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五個層次上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安全價值體系的需求和觀念,安全文化的人本性在安全價值體系的運行軌跡中留下了非常人格化的烙印。所以安全文化的人本性體現的非常突出。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實現人的價值,其本質在于追求整個社會對安全價值的認同,所以安全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
安全文化的靈魂和主體就是尊重人、關愛人、保護人。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就決定了企業的安全文化的水平和發展方向。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管理層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別人管理。人機環境系統的主導控制是人,管理過程中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帶環節,靠人去實現。管理的手段,即機構和規章靠人去建立。總之,一切管理活動的核心是人,要實現有效的管理,必須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抓安全,抓其根本,首先就是要抓人。
安全的唯物史觀是指健康加智慧。人類的安全繁衍,有賴于人類每一個成員的安全發展與文明進步,做到這一點才能形成人類的最佳健康狀態。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樣的,企業也需要每一名員工的努力和每一名員工的健康發展。這里所說的健康,并不是指生理學的概念,而是管理學和社會學意義上的健康,是治療社會病理學所要求的健康標準。
當前,中國社會從家倫理向類倫理轉變,從國家他律管理模式向員工自律管理模式轉變。這對于拓展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視野十分有益。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利用多種方式創造各具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使廣大員工在心理、思想和行為上形成安全生產的自我意識。只有當企業員工的思想開始向自律文化的構建轉向時,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才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因為意識決定著行為,只有自律文化才能產生自覺的意識。員工在安全生產活動中主動遵循其責任與義務,樹立行為準則及規范,正是由自律文化的非強制性特征決定的,體現在人們對于安全工作中的對錯、得失、苦樂等基本觀念所具有的疾惡揚善的情感傾向。
企業安全文化不僅把員工看成是經濟人,還視為社會人,都有情感、心理、文化方面的需求。人是生產經營系統的主體,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動力。企業安全文化是以人為中心的靈性管理的基礎,是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的理論依據。企業安全文化融入了管理文化的原則和靈魂。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是企業安全文化的主體思想和核心內容,突出和傾注了對員工的關愛和保護,保障員工的身心安全與健康。
三、安全文化建設可催生企業的安全發展
安全文化是實現安全管理的靈魂,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是幫助和引導廣大職工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理念,理性的正視人的觀念、態度、修養等最基本和深層次的因素。安全文化是生產力和生產手段達到較高文明程度時的產物。它以關注和保障職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生存權力、生存質量和身心健康為出發點和中心,是能夠兼顧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和職工能夠在無傷害的環境中勞動并獲取報酬這兩方面的相互統一,是企業制度和職工自身安全要求和習慣的相互統一。概括起來,安全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
一是安全文化的導向功能。安全文化把以人為本視為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安全文化的倡導過程,正是幫助人們樹立安全意識的過程。人們以安全行為準則作為自我激勵標尺,同時,在安全價值觀念和安全目標的感召、引導下,相互提示、相互激勵,形成人們自覺、自信和自如地實現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的內在動力。
二是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社會中每一個群體組織和個體都有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和行為準則,都有自己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征。安全文化能使全體社會成員在安全觀念、目標、行為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心理認同的整體力量,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可顯示出文化的力量的無比強大和不可戰勝。
三是安全文化的激勵功能。現代管理理論認為,人的行為不僅取決于個體心理的需求與動機,而且還取決于他所在的群體的文化因素。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可以形成強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驅動力,這種使命感和驅動力使得人們產生認同感和歸宿感,在自我激勵、自我約束的同時起到相互激勵的作用。
四是安全文化的規范功能。規范是人們的行為準則,安全文化通過文化的微妙滲透與暗示,使人們形成安全價值共識和安全目標認同,并實現自我控制,形成有形的、無形的、強制的、非強制的規范約束作用。
改革開放和進入市場經濟以來,安全發展逐步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種理念,成為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和道路的優選。安全發展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形象、關系到全體職工的切身利益、關系到企業的持續和穩定。
企業安全發展,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動態環境。從一般做好安全生產到實現安全發展,不僅僅是其思想內涵的簡單擴展,而是思想觀念上的一大進步。安全發展,表明企業各個要素和環節處于相互協調的狀態,整個系統處于良好的有序運行之中。因此,安全發展意味著企業建設的一種和諧、一種完美。它是企業全面協調發展的顯著特征。從哲學的角度看,"好"是質的規定性,"快"是量的規定性,事物的發展是通過量變到質變的辯證關系展開的。企業發展只有把速度和效益有機統一起來,在確保發展質量的前提下,尋求理想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結語:安全文化建設是先進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企業追求生產效益與人生價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統一,有利于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內增凝聚力、外增影響力、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法寶;是企業保障安全生產,維護職工身心健康,實現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成功階梯。
上一篇: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進展
下一篇:安全發展,重在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