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通過對核電站事故的分析和討論,1986年IAEA國際核安全咨詢組(INSAG)提交的《關于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后審評會議的總結報告》中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概念,隨后在1991發表了一篇專著《安全文化》,(INSAG-4)在核工業界引起了廣泛重視和認同,安全文化的建設和評審工作成為核安全“縱深防御”的重要手段。
一、核安全文化的定義
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的種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站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源自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咨詢組《安全文化》中的定義)
即安全文化指的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這種概念超出一切之上,那就是核電廠的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須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實現意味著“內在的探索態度、謙虛謹慎、精益求精,以及鼓勵核安全事務方面的個人責任心和自我完善。”它強調的既是態度問題,同時又是體制問題,既和單位有關,又和個人有關,同時還牽涉到處理所有核安全問題時所應該具有的正確理解能力和應該采取的正確行動。
二、核安全文化的本質
核安全文化的本質即在核電廠建立一套科學而嚴密的規章制度和組織體系;培養全體員工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在整個核電廠內營造人人自覺關注安全的氛圍。
三、核安全文化組成
如果將整個核設施的體制(或單位)里活動的人按其職責的不同劃分,可分為三個層次: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個體/人)。根據他們在安全上的不同責任和義務,可給出核安全文化的12個組成部分。
上一篇:建筑類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
下一篇:什么是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