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歷史學的認識?
17世紀前,人類安全的認識論是宿命論的,方法論是被動承受型的,這是人類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人類的安全認識論提高到經驗論水平,方法論有了“事后彌補”的特征。這種由被動變為主動,由無意識變為有意識,不能說不是一種進步;20世紀初至50年代,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的安全認識論進入了系統論階段,從而在方法論上能夠推行安全生產與安全生活的綜合型對策,進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高技術的不斷應用,如宇航技術、核技術的利用,信息化社會的出現,人類的安全認識論進入了本質論階段,超前預防型成為現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這種高技術領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論推進了傳統產業和技術領域的安全手段和對策的進步。?
因此可以說,預防為主是安全史學總結出的最基本的安全生產策略和方法。?
2.基于安全文化的理論?
根據安全原理,事故相關的人機環管四要素中,“人因”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建設安全文化對于保障安全生產有著重要和現實的意義。從安全文化的角度,人的安全素質包括人的安全知識、技能和意識,甚或包括人的安全觀念、態度、品德、倫理、情感等更為基本的人文素質層面。安全文化建設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質,需要從人的深層的、基本的安全素質入手。這就要求進行全民的安全文化建設,建立大安全觀的思想。安全文化建設包含安全科學建設、發展安全教育、強化安全宣傳、提倡科學管理、建設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領域,同時
也涉及優化安全工程技術、提高本質安全化等物質文化方面。因此,安全文化建設對人類的安全手段和對策具有系統性意義。?
由此可看出:預防型的安全文化是人類現代安全行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動方式。?
3.基于系統科學的觀點?
保障安全生產要通過有效的事故預防來實現。在事故預防過程中,涉及兩個系統對象:一是事故系統,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機——機的不安全狀態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環境——生產環境的不良影響人的行為和對機械設備產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統。認識事故系統要素,對指導我們從打破事故系統來保障人類的安全具有實際的意義,這種認識帶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動、滯后的,而從安全系統的角度出發,則具有超前和預防的意義,因此,從建設安全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義,更符合科學性原則。?
根據安全系統科學的原理,預防為主是實現系統(工業生產)本質安全化的必由之路。?
4.依據安全經濟學的結論?
安全經濟學研究的最基本的內容是安全的投資或成本規律、安全的產出規律、安全的效益規律等基本問題。安全經濟學研究的成果,使人們認識安全經濟規律有:事故損失占GNP2.5%;安全投資占GNP1.2%;事故直間損失系數:1∶4~1∶>100;安全投入產出比:1∶6;安全生產貢獻率:1.5%~5%;預防性投入效果與事后整改效果的關系是1與5的關系。?
從預防性投入與事故整改的關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則都表明:預防型的“投入產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產出比”。?
5.從工業安全實踐中得到的證明?
應用安全評價的理論,對一般工業安全措施實踐的安全效益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得到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則,其結論是:系統設計1份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應用安全性。?
由此可以說:超前預防型效果優于事后型整改效果。因此,主張在設計和策劃階段要充分地重視安全,落實預防為主的策略。?
6.根據事故致因理論?
根據事故理論的研究,事故具有四種基本性質:1)因果性。工業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聯系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傷亡事故調查分析過程中,應弄清事故發生的因果關系,找到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對癥下藥。2)隨機性與偶然性。事故的隨機性是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后果的嚴重性是偶然的。這說明事故的預防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事故這種隨機性在一定范疇內也遵循統計規律。從事故的統計資料中可以找到事故發生的規律性。因而,事故統計分析對制定正確的預防措施有重大的意義。3)潛在性與必然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種突發事件。但是事故發生之前有一段潛伏期。在事故發生前,人、機、環境系統所處的這種狀態是不穩定的,也就是說系統存在著事故隱患,具有危險性。如果這時有一觸發因素出現,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在工業生產活動中,企業較長時間內未發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視了事故的潛伏性,這是工業生產中的思想隱患,是應予以克服的。?
上述事故特性說明了一個根本的道理:現代工業生產系統是人造系統,這種客觀實際給預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說,任何事故從理論和客觀上講,都是可預防的。因此,人類應該通過各種合理的對策和努力,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隱患,把工業事故的發生降到最低。?
7.基于國際安全管理之潮流?
在企業的安全管理策略上推行預防型管理;在企業安全管理過程中采用無隱患管理法、安全目標管理法,以及推行行為抽樣管理技術;對重大工程項目進行安全預評價,對一般技術項目推行預審制;企業對于重大危險源進行監控和建立應急預案。這些做法都是國際安全生產管理的現代潮流。
上一篇:安全文化的理論探討
下一篇:加強煤礦企業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