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文化與海事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安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和行為準則,是實現安全生產和安全生存的基礎和靈魂。創建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為安全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為主要任務,以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預防事故的發生為核心。
海事安全文化指海事機關為了控制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所創造的文化,是具有海事特點的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可闡述為海事部門在長期的日常安全監督管理實踐中,經過長期積淀、總結、提煉形成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科學安全監管方針,以“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服務理念和“務實、廉結、高效”的工作作風,以達到預防和控制事故發生,實現“使航行更安全,使水域更清潔”的目標,并為海事人所普遍認同的海事安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建設海事文化是海事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而海事安全文化是建設海事文化的核心工作。
海事安全文化體現為每一個海事人及部門對控制安全、預防事故的態度、思維及采取的行為方式。海事安全文化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機關容貌、風紀、文明環境,健全的海事管理體系及控制安全的法律、法規、規章與制度的建設,沉淀于海事人心靈中的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思維方式、安全行為準則、安全道德觀、安全價值觀等,我們需要讓這些在日常的工作見之于形、聞之于聲。
海事安全文化是實現安全管理的靈魂,海事管理制度的約束對安全監督工作的影響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見影的、被動意義上的,而海事安全文化的作用則是內在的、潛移默化的、主動意義上的,具有其他約束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海事安全文化對外是一面旗幟,對內是一種動力,他所具有的凝聚、規范、輻射等功能對每個海事人和外界社會會直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構筑海事安全文化過程中,文化的滲透性會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成為凝聚海事人的內在要素,直接或間接地引導海事部門把海事形象、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同每個海事人前途及切身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使之對安全責任和目標在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盡可能地趨向一致。
如長江海事安全監管規律(“442”),不僅為廣大海事人員規定了安全工作的四項原則(依法行政、便民利民、依靠政府、標本兼治),同時指導大家在工作中應當抓住的主要矛盾——4個重點:(重點水域“六區一渡”、重點對象“四客一危”、重點時段“兩期四節”、重點氣況“六大一變”)和重點工程(牽牢一個“牛鼻子”、編牢一張“安全網”);“153040”快速反應機制,體現了“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的觀念。正是有了上述的規范,以致直接影響著長江海事執法人員工作的行為。心理學家指出:越能認識行為的意義,行為的社會意義應越明顯,越能產生行為的推動力。倡導安全文化正是幫助員工認識安全文化的意義,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進而發展到“我會安全”的能動過程
海事安全文化通過點滴小事的積累和文化要素的滲透,使每個海事人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一種自主約束傾向和潛在準則,當這種約束和準則普遍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時候,就標志著海事人自覺規范自我、約束自我的局面初步形成。良好的海事安全文化不僅會使水上的安全環境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更重要的是經過海事部門安全文化的建立,能使員工的思想素質、敬業精神、專業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時也會帶動與安全監督管理相適應的制度、行為等相應的文化得到平衡發展,這對樹立海事人的形象和增強海事部門對外威懾力等都將大有裨益。
二、海事安全文化建設目標:
使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潔,搜救及時有效。
三、建設海事安全文化具體措施:
先進的文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后的文化制約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海事安全文化的建設應體現鮮明的時代主題,體現我們海事文化特點,并且還要結合時代形勢的變化,適時地修改海事安全文化中不適應的環節和內容。海事部門應將安全文化作為海事文化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建設海事安全文化,最關鍵把安全責任意識植根于海事職工之中,安全責任成為海事職工一種追求,就是要在海事機構內普遍形成正確的安全管理理念、特有的海事安全文化景觀,如健全完善的法規制度,強有力的管理體系,豐富多樣的宣傳手段,切實有效的安全措施等,高水平的全員安全素質和對外監管的整體安全素質,充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水域更清潔的海事安全文化體系。
1、加強海事安全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為保證海事安全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和加大建設力度,海事機構應成立活動組織領導小組,由海事部門黨政領導參加,所有部門的負責人為成員。各基層單位同時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便于縱橫協調,促進海事安全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在基層,應提高班組安全監督管理水平,因為班組是海事部門的細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終落腳點,只有從基層班組抓起,才能實現“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才能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各項政策法規真正落到實處,保障水上安全形勢穩定。班組安全管理應抓好以下方面:明確班組方針目標、安全管理目標、安全監督工作內容等。班組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關鍵在于嚴格規章制度,尊重科學,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
2、加強安全法制體系建設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WTO規則帶來的沖擊,中國為了適應WTO規則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求,加快了安全生產法治化進程。近年來,修訂、頒布了一大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但是,這些還不能滿足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工作需要,還需要制定許多新法規,以及對諸多法規進行修訂完善。特別是內河交通安全法律階位還不高,一些領域還存在法律空白或漏洞,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還未真正形成。
安全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理論方法等是培育文化的重要環節 ,有了這些,就能對海事人員雜亂無章的個人行為進行有序的約束和規范,消除不安全的行為方式、工作態度、執法方法等。并實現自我控制,自我形成有形與無形的、強制與非強制的行為規范。
3、完善海事管理體系
安全文化是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安全文化要求有規范的制度來支撐,建立健全的海事管理體系,對于依法行政、規范操作、有效監管、優質服務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當前的海事管理體系由于建立時間短,且很多是借鑒其它行業或部門的有關規定,甚至是閉門造車,在現實運行中難免有不切實際的地方及監管盲區。因此,在安全文化理念的指導下,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各區域和單位實際,完善海事管理體系是很有必要的。
4、加強對海事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
水上交通作為一個特殊行業,它本身具有較強的風險性。作為安全監管的海事人員不但要有牢固的安全意識,還要有豐富的專業技能,對工作區域內的有關風險能夠正確識別和應對,形成強烈的安全使命感。安全培訓要注重提高“四個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依法行政素質、技術素質。
5、積極引導海事人員樹立科學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標、行為準則等,培養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培育責任意識。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安全責任是安生生產的核心。創“責任型”單位,做“負責任”的人。作為海事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對安全監管工作必須態度端正、作風嚴謹,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堅持“以人為本”,自覺履行保護人的生命健康和水域環境清潔的神圣職責。
6、努力培育海事人員的服務意識
安全文化建設不是空洞的說教,它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在當今社會,作為海事機構,推行海事安全文化建設,就是要認真落實好“三個服務”的理念,并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服務”的優劣作為檢驗海事安全文化建設效果的標準尺度。
上一篇:安全文化與安全行為
下一篇:堅持以人為本 弘揚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