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設就是把安全理念和遵規守紀聯系在一起,把保證企業安全生產和珍惜生命、關愛職工、關愛企業、關愛社會聯系在一起,通過安全理念的滲透和熏陶,體現對人的高度重視、高度尊重、高度負責。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必須貫穿農電安全文化建設的全過程,抓安全管理必須以人為本,只有抓住人心,安全才有保障。
江蘇省如東縣供電公司多年來始終把確保農電安全生產作為第一要務,在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同時,從戰略的高度把握農電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提煉安全理念,抓好安全培訓,落實安全制度,強化安全管理,夯實安全基礎,從完善安全規章制度、體現人文關懷、倡導和諧農電,提升執行力等五個方面構建農電安全文化的總體框架,把“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安全第一、保障供電”的安全文化基本價值觀滲透到公司的每個供電所、每個員工,通過安全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實現了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通過不懈努力,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有企業自身特色的農電安全文化。
一、不斷完善制度,構建制度文化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電力企業較為完整的安全規程制度指明了安全行為所遵循的準則,它是農電職工從事安全作業的保護神。安全靠制度而不是靠自覺,靠程序而不是靠經驗,不斷健全和完善制度、規定是農電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是確保農電安全生產管理科學化、法制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手段。
要把農電安全工作做好,關鍵是要建章立制,實行嚴格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為此,如東縣供電公司在全體農電人員中廣泛宣傳和反復重申《農村低壓電氣安全工作規程》,并在上級公司安監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經調查、論證,組織制訂了《長周期安全獎實施辦法》及《安全風險抵押金實施辦法》,將農電隊伍的安全管理與主業員工的安全管理拉入同步,做到同樣要求、同樣檢查、同樣考核。推行獎罰并舉,對違章的查處借鑒交通違章處理辦法,實行“累計計分”考核制。違章又分為嚴重違章和一般違章,對一個月內累計發生兩次及以上一般違章者,按嚴重違章考核。年內個人違章累計扣分達到規定值的離崗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鼓勵供電所自行開展反違章,凡是供電所層面查出的違章,由供電所內部考核,公司不考核。凡是公司層面查出的違章,第一次只計分不扣錢,第二次既計分也扣錢。再次,年內員工違章累計計分情況與“平安和諧獎”掛鉤。為了提高“兩票”合格率,專門制定了《“兩票”考核辦法》,將“兩票”管理單列出來進行考核,并實行“兩票”加分法,即填寫正確一張工作票,給工作負責人加5分,通過這種措施,大大提高了“兩票”合格率,為公司農電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二、用心關愛員工,構建親情文化
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從安全工作的主體看,人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防止事故發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動的計劃者、執行者和控制者,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發者、事故責任的承擔者、事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安全文化強調人的因素,強調內因在保證安全上的主導作用,強調以人為本。安全是靠人創造的,大多數事故也是作業人員的習慣性違章造成的。因此,加強安全管理重在反違章。
受傳統安全思想影響,很多人覺得反違章只是安監部門的事,在反違章工作中安監部門有時顯得有點“孤單”,被監督者參與查禁違章的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抵觸、樹立情緒,造成上下之間、相互之間、管理人員與一線人員之間監督體系與保證體系之間關系緊張。為此,如東縣供電公司大力培育安全文化,向廣大農電員工灌輸“把鏡子轉向自己”、“安全生產是對職工最大的關愛”、“嚴是愛,松是害”等新理念,改善員工心智模式,讓廣大員工真正認識到公司對所有違章行為的查處,不是跟某個人過不去,而是公司對職工最深切的關愛,從而使員工從被動消極地接受檢查、回避檢查,轉變到主動、積極的接受檢查。
為了進一步增強員工安全意識,如東縣供電公司充分利用家屬對職工教育最有說服力的特點,大打安全親情牌,邀請員工家屬到施工現場,讓家屬們了解員工平時的工作性質、工作條件和工作情況,向家屬們詳細介紹電力作業的具體情況,告知其作業的風險,使家屬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防事故講安全的重要性,明確自己作為供電員工的親人的責任和義務,積極主動地配合做好親人的安全工作,把好安全防線,用親情感化教育員工,讓員工深感肩上安全責任的重大,時刻提醒自己和同事工作中注意安全。同時成立了農電員工家屬安全協管會,充分發揮員工家屬的監督、幫助作用,延伸反違章管理的時間和空間,實現了天候反違章。
為了體現對農電生產一線員工的尊重,如東縣供電公司注重農電安全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對一線員工傾斜政策,增加“陽光投入”,合理調整工資待遇和勞保福利。了解到在新農村電網建設中,由于施工任務多、工作量大,公司按正常情況配發的棉紗手套不夠用,工作中時有員工被導線劃傷手的情況,接報后公司緊急購買3000付棉紗手套,迅速下發各供電所,確保了勞動保護工作落到實處。2005年底,公司又從有限的福利費中擠出部分資金,為基層供電所每輛搶修車配備了一個愛心藥箱和常用藥品,保證員工在施工中的小傷小病得到及時處置。每當生產任務相對集中或高溫季節,公司領導及農電工會人員及時深入施工現場,帶著礦泉水、毛巾、小食品等慰問品到現場慰問施工人員,把組織的關懷和企業的溫暖送到基層員工的心坎上。適時組織員工開展一些輕松愉快的文體活動,調適身體,提高工作的熱情。鼓勵員工參加上級公司組織的農電人員技能競賽、技能等級鑒定,所取得的資格直接與職務晉升或提高待遇掛鉤,為員工事業發展創造平臺,增強他們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增強執行力,構建行為文化
安全生產的實踐主體是人,人的安全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安全生產的具體工作。通過安全文化思想建設,培育安全文化理念,樹立群體安全意識,營造良好的安全氛圍,提高員工整體安全素質,對人的不安全行為進行控制,達到以素質保安全、向素質要安全的目的。
根據《安全生產工作規定》的要求,如東縣供電公司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在明確安全職責和實行獎懲制度后,各級人員的責任心大大加強,遵守規章,執行制度已成為大家良好的工作習慣。公司管理人員,做到身體力行,常到一線了解情況,設身處地為基層供電所制定完善而又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督促貫徹執行,從而使安全成習慣,事故變遙遠。
在提高員工安全措施執行力方面,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安全生產監督機制,用制度來引導和規范員工的行為。強力推行領導帶頭履行責任、帶頭執行規程,帶頭查禁違章,專門成立由公司領導組成的反違章管理領導小組,實行設點掛鉤制度,領導小組負責對各自掛鉤供電所的反違章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和評估。要求各級管理人員深入一線,并常態化地參加基層供電所的安全活動。制定管理人員安全管理工作到位評價標準,將公司管理人員的安全獎與供電所安全管理情況掛鉤,公司管理人員每周必須參加一次基層安全活動,檢查指導基層安全生產工作,查找一線安全隱患等,檢查情況必須在檢查卡上記錄,并要有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或違章作業人及檢查人的簽字。對公司領導帶頭查禁違章情況和各級管理人員查禁違章的總體情況,公司每月都予以公布,促使各級管理人員積極主動地深入一線查找違章,大大增強了現場生產施工的安全。
二是完善安全目標考核機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公司每年年初建立并與基層供電所簽定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全體農電員工始終保持一種對安全生產工作絲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狀態和責任感。每個供電所都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目標和考核措施,把安全責任分解到人,形成人人關心安全,處處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圍,保證了農電安全文化建設的持久性。
三是完善安全理念宣傳方法,提高安全文化的深入度。企業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員工認可和認同,變成全體員工的共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各種安全理念宣傳滲透的效果。如東縣供電公司在將各種安全理念、警句匯編成冊,下發到班組及供電所的基礎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進行學習講解,自覺指導并運用到安全生產中,同時結合系統安全簡報內容,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專題研討、講座、交流活動,提高員工對各種安全理念的認識程度,強化監督檢查和考核兌現。從而促進農電企業安全文化層次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實機制,提高安全文化執行力。農電安全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講,就是企業對各種安全制度措施落實能力的建設。一個再好的安全制度,員工不執行,干部不監督、不落實,就體現不出制度的嚴肅性,就會變成一紙空文,就會流于形式。長此以往,員工的不規范行為將養成習慣,這就給事故的發生造成最大的可能。因此,在加強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礎上,強化安全制度落實機制建設是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健全并嚴格執行系統的目標責任、監督考核和績效掛鉤辦法,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作用,嚴格實施、嚴格檢查、嚴格落實、嚴格獎懲,從而使遵守各種安全制度措施成為每個農電員工的自覺行為。
五是完善安全教育培訓機制,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員工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只靠制度管理和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機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生產大計,培訓先行。如東縣供電公司利用原掘港農場的空閑場地設立的培訓基地,采取知識考試和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培訓考核方式,對全縣954名農電人員分批次進行安全技能培訓。為適應公司將縣城區以外的10KV配電線路及通訊光纜線路巡視檢查、配合故障巡視檢查和部分農村配變令克操作工作委托給農電公司負責的新形勢,我們對全縣21個供電所近120余名運行維護班成員進行10KV配電線路及通訊光纜運行維護知識培訓。今年,如東公司通過理論和實際操作兩輪考試,從配電運檢、裝表接電、營業抄收三大方向從全體農電人員中選拔優秀員工為農電隊伍儲備高級技能人才,有效地提高了全體農電人員學技術、鉆業務,愛崗位、重技能的積極性,使農電員工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得到提高。
四、忠誠感恩企業,構建和諧文化
安全生產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與文化建設、政治建設密切相關;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而且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方面。加強農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構建社主義會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東縣供電公司立足于農電體制改革發展的實際,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著力抓好安全生產,著力提高經濟效益,著力協調利益關系,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持。感恩企業,珍惜家庭,回報社會,如東供電公司著力在和諧的寬松環境中構建農電安全文化。
一、積極營造和諧穩定的工作氛圍。注重化解各種矛盾,及時消除影響安全生產的不安定因素,在供電所形成人人心情舒暢、工作有序的安全工作局面;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良好安全工作氣氛。
二、妥善協調處理好各種內外部利益關系,確保員工隊伍穩定,進一步完善所務公開制度,鞏固和完善職代會制度,切實保障農電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積極推進企業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農電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制度;全面開展創建“和諧、平安供電所”活動,明確了和諧、平安的必備條件,實行“一票”否決制評選辦法,即在一年考核期內,凡發生否決條件之一的,一律不得評為“和諧、平安業務部”,且取消其本年度所有評先資格,著力形成和諧穩定的體制機制和氛圍,確保企業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穩定支持。
農電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應堅持以提高員工素質為第一保障,以滿足客戶用電需求為第一要求,以保護員工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為第一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先行、誠信盡責的原則;緊緊圍繞企業可控、員工在控、社會同控的要求,立足于規范化、完整性、實用性,做到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用“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筑起企業的安全長城,促進企業的生產發展。
上一篇:基層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主戰場
下一篇:安全文化重在構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