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從醫術上來說,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但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注重事后控制,而很少注重事中、事前控制。為什么會這樣?這也許與中國人的特殊心理有關系。
從受眾主體而言,中國人喜歡崇拜個人英雄,更注重一個人的瞬間表現,評價一個人感情大于理智。這也就是為什么扁鵲雖然醫術沒有兩兄弟高明,卻名氣比兩兄弟大的原因。為什么?因為扁鵲兩兄弟把醫術重點放在了人們不以為然的事前、事中,他們的價值在人們心目中得不到體現,而扁鵲卻把醫術重點放在了人們關注的事后,他的價值在關鍵時候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所以他成功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大肆宣傳“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等人,而不會去宣傳真正保證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順利升天和返航的航天技術人員,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的“航天英雄”。如果沒有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聰明才智,這些事后的“航天英雄”可能永遠不被人關注。
從從業主體人而言,中國人做事,功利性目的很強,做什么事都要考慮自己個人的價值體現。為官從政是如此,經商賺錢也不例外。我曾經寫過一篇《科學發展觀關鍵是決策科學》一文,我就曾分析一些領導干部為什么會造成決策不科學,用“一把手決策”來代替“集體決策”,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更主要是因為有一些領導干部喜歡搞個人英雄主義,做自己的形象工程,搞自己的個人政績,所以他自然不想穿新鞋走老路,所以就會造成決策的隨意性,更談不上決策的延續性。說到底,還是一個私心在作怪。當然,中國這種“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受眾心理,也是造成人人都想當英雄的社會環境因素。只要存在“重結果,不重過程”這種心理,就很難改變人們的看法和做法。
正因人們存在這一心理,人人都不屑去關心小事情、小問題,都不屑去注意工作的過程,都想方設法去關心大事情、大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引人矚目,一舉揚名,事半功倍。再加上如今做領導的也養成了這種習慣:“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事實上,過程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水平。他的智慧、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都體現在過程上,這正如扁鵲的兩兄弟一樣。而現在的領導卻把一個真正能評價一個能力和價值的過程給淡化了。正因為領導存在這種心理,人人都不會去關注過程,不會去關注事前、事中,都會把精力和重點放在事后上,只要把事后的事情解決好了,至于事前、事中做得如何,已經不重要了。而如果沒有把事后事情解決好,事前、事中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這是扁鵲的慶幸,卻是中國為人處事的悲哀。
上一篇:金牌
下一篇:小說:月宮可是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