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010-05-0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總則

  1.1編制目的

  進一步增強應對、防范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置我區境內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中突然發生的安全事件(以下簡稱油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減少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保障石油企業(含油氣田、管道儲運企業)正常生產和管道設施安全運行,積極推進平安油區建設。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4.《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5.《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

  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7.《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9.《陸上石油天然氣儲運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0.《山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魯政發〔2007〕53號)

  12.《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工作的通知》(魯政辦字〔2002〕29號)

  1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魯政辦字〔2008〕102號)

  14.《菏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菏澤市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菏政辦字〔2009〕96號)

  1.3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油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市國土資源局牡丹區分局(區油區辦)在區政府和區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油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各鄉鎮辦事處、有關部門和企業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

  3.“誰主管,誰負責”和“條塊結合,屬地為主”。油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現場指揮以當地鄉鎮辦事處為主,國家、省、市、區有關部門、專家參與。發生突發事件的企業是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

  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遵循科學原理,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件應急與預防相結合。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的要求,做好應對油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和經費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做到常備不懈。將日常管理工作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專業力量,努力實現一隊多能,培養兼職應急救援力量并發揮其作用。

  1.4事件分類

  本預案所稱油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嚴重影響石油企業生產、油區穩定和群眾生活的緊急事件。具體包括以下四類:

  1.生產儲運安全事件。石油企業生產過程中發生的鉆井井噴、生產(作業)井井噴、硫化氫氣體泄漏事件和油氣(含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壓力管道泄漏著火爆炸、儲油氣罐著火爆炸事件。

  2.涉油氣破壞事件。破壞石油企業生產設施,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事件。

  3.自然災害事件。因自然災害引發的涉油氣重大環境污染、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事件。

  4.超出鄉鎮辦事處應急處置能力的事故,跨鄉鎮辦事處行政區的事故。

  1.5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牡丹區行政區域內經國家批準進行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中突然發生的安全事件。

  2應急救援組織體系與職責

  2.1協調指揮機構與職責

  1.區政府成立牡丹區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區指揮部),負責統一指導、協調應急救援工作。

  2.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警戒保衛組、搶險救災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調查處理組、善后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區政府辦公室辦牽頭,市國土資源局牡丹區分局(區油區辦)、區安監局、區衛生局、市質監局牡丹分局、市環保局牡丹區分局參加。負責組織專家對應急救援及現場處置進行專業技術指導;組織快速監測檢驗隊伍,測定事件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對事件造成的環境危害進行監測、處置;對事件處置進展情況進行綜合,適時發布有關信息。

 。2)警戒保衛組:所在地鄉鎮辦事處和公安部門牽頭。負責突發事件現場交通管制和維持現場秩序。

 。3)搶險救災組:企業(發生事故的企業)和當地政府、公安消防部門牽頭。負責組織石油石化企業和消防部隊制定救援處置方案并組織實施。當地政府組織群眾疏散,防范次生事故等。

 。4)醫療救護組:企業和衛生部門牽頭,有關醫療單位參加。負責組織專家及醫療隊伍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

  (5)后勤保障組:企業和突發事件發生地鄉鎮辦事處牽頭。負責搶救物資及裝備的供應、道路修護、組織運送撤離人員及物資等后勤保障工作。

  (6)調查處理組:區安監局牽頭,區監察局、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區總工會、市國土資源局牡丹區分局(區油區辦)等部門參加。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查明事件原因,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等工作。

 。7)善后工作組:企業和勞動保障、民政等部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牡丹區分局(區油區辦)、區總工會、有關保險機構參加。負責傷亡人員及家屬的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

  2.2有關部門(機構)職責

  根據突發事件情況,需要有關部門配合時,區指揮部按照《牡丹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協調有關部門配合和提供支持。

  3監測監控和預警預防機制

  3.1信息監測監控

  在市國土資源局牡丹區分局(區油區辦)設立區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信息監測監控系統,負責統一接收、處理、統計分析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信息,經核實后及時上報區指揮部。李村鎮政府管道監管部門和有關企業也要建立相應的監測監控系統,對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重大危險源進行監控和信息分析,對可能引發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其他災害的信息進行監控和分析,對可能造成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的,按規定及時上報區政府和區指揮部。

  3.2預報預警預防行動

  石油企業及時預報和傳播極端天氣信息,對可能導致較大以上安全事件的信息,要及時傳播到企業和各工作崗位,企業要研究確定應對方案,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件的發生;當本級、本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認為需要支援時,請求上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協調。

  4事件報告與應急響應

  4.1事件分級

  4.1.1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為Ⅰ級事件:

  1.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受傷;

  2.造成石油企業生產設施嚴重破壞,油田油井無法正常作業生產,油氣管道主干線輸送長時間(7天或7天以上)中斷;

  3.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50000人以上;

  4.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5.造成有關石油企業連續10天以上無法正常生產。

  4.1.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Ⅱ級事件:

  1.造成3-9人死亡,或10人以上受傷;

  2.造成石油企業生產設施損壞,油田油井無法正常作業生產,油氣管道主干線輸送長時間(3天或3天以上)中斷;

  3.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5000-50000人;

  4.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

  5.造成有關石油企業連續5天以上無法正常生產。

  4.1.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Ⅲ級事件:

  1.造成1-2人死亡,或3-9人受傷;

  2.造成石油企業生產設施損壞,油田油井無法正常作業生產,油氣管道主干線輸送長時間(1天或1天以上)中斷;

  3.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100-5000人;

  4.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

  5.造成有關石油企業連續3天以上無法正常生產。

  4.1.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Ⅳ級事件:

  1.造成人員嚴重受傷事件;

  2.造成石油企業生產設施損壞,油田油井無法正常作業生產,油氣管道泄漏、停輸;

  3.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10-100人;

  4.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

  4.2事件報告

  發生Ⅰ、Ⅱ級事件時,事件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中央直屬企業同時上報企業總部)。區政府在接到重大事件報告后1小時內報告市政府,同時報送市指揮部(市油區辦)。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

  發生Ⅲ、Ⅳ級事件時,事件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當地鄉鎮辦事處。

  4.3應急響應

  下列情況下,啟動本預案:

  1.發生Ⅰ、Ⅱ級事件時;

  2.接到鄉鎮辦事處關于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事故救援增援請求;

  3.接到上級關于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事故救援增援的指示;

  4.區指揮部領導認為有必要啟動;

  5.執行其他應急預案時需要啟動本預案。

  通訊聯絡方式為:

  應急救援報警電話:119,110

  區指揮部值班室:5928990,5635407

  5應急救援

  5.1指揮和協調

  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應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事件發生后,發生事件的企業立即啟動企業預案,組織救援。當地人民政府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相關處置預案,統一協調指揮。本預案啟動后,區指揮部協調指揮的主要內容是:

  1.根據事件處置的需要,協調調動地方和石油企業有關隊伍、裝備、物資,保障事件救援的需要;

  2.組織專家指導現場救援工作,提出救援方案,制定防止引發次生災害的方案,責成有關方面實施;

  3.協調事件發生地相鄰地區配合、支援救援工作;

  4.必要時商請部隊和武警支持和援助。

  發生事故災難涉及面廣,影響特別重大的,在國家、省和市有關部門指導下,按國家、省和市有關預案執行。

  5.2現場應急救援處置

  1.當地公安部門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搞好現場保護,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

  2.當地政府應迅速組織事故發生地周圍的群眾撤離危險區域,維護好社會治安,同時做好撤離群眾的生活安置工作;

  3.發生事故的企業要迅速切斷油氣來源,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迅速撤離、疏散現場人員,設置警示標志,同時設法保護相鄰裝置、設備,嚴禁一切火源、切斷一切電源、防止靜電火花,并盡量將易燃易爆物品搬離危險區域,防止事態擴大和引發次生事故;

  4.事故現場如有人員出現傷亡,立即調集相關(外傷、燒傷、硫化氫中毒等方面)醫療專家、醫療設備進行現場醫療救治,適時進行轉移治療;

  5.設置警戒線和劃定安全區域,對事故現場和周邊地區進行可燃氣體分析、有毒氣體分析、大氣環境監測和氣象預報,必要時向周邊居民發出警報;

  6.及時制定事故的應急救援方案(滅火、堵漏等),并組織實施;

  7.現場救援人員必須做好人身安全防護,避免燒傷、中毒、噪音等人身傷害;

  8.保護國家重要設施和目標,防止對江河、湖泊、交通干線等造成重大影響。

  6監督管理

  6.1信息宣傳

  各鄉鎮辦事處、牡丹工業園管委會、各石油企業要及時向公眾和員工宣傳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的危險性及發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廣泛宣傳應急救援有關法律法規和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事件預防、避險、自救、互救常識。一旦發生事故,對事故災難的相關信息要按3.1辦理。

  6.2人員培訓

  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應急救援隊伍要按照規定參加業務培訓;石油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對員工進行培訓;市國土資源局牡丹區分局(區油區辦)、李村鎮政府和管道監管部門負責對應急救援培訓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6.3預案演練

  區指揮部負責組織《牡丹區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定期組織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應急救援有關人員進行培訓,并針對事故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模擬演習。演習前要制定周密的演習計劃和程序,檢查演習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對參與演習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等。

  6.4預案評估

  經常檢驗應急預案的實戰性,評估其有效性,針對實際情況及時修改和更新。

  7其他要求

  7.1公安消防部隊、生產經營單位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是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事件搶險救援的重要力量。

  7.2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經費按有關規定辦理。

  7.3對應急救援組織不力、造成事故損失擴大的,按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7.4各石油企業應當制定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報區指揮部備案。

  本預案由牡丹區人民政府批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8附件

  8.2應急事件處置工作流程示意圖

  8.3牡丹區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名單

  總 指 揮:丁志剛(區委副書記、區長)

  副總指揮:劉永寧(區政府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王景海(市國土資源局牡丹區分局局長、區油區辦主任)

  耿士江(中原油田勘探局采油六廠廠長)

  陳新亮(菏澤中油管道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

  成    員:王明華(區政府辦公室紀檢書記)

  仝兆衛(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

  劉學紅(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副局長)

  李凡建(區安監局局長)

  何曉文(區交通局局長)

  吳進嶺(區民政局局長)

  王海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楊明欣(區衛生局局長)

  盧海軍(市環保局牡丹區分局局長)

  李忠華(市質監局牡丹分局局長)

  劉建文(區總工會主席)

  季雙進(李村鎮鎮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会宁县| 平定县| 城口县| 巩留县| 吴桥县| 通州市| 修水县| 永修县| 山阴县| 南宫市| 买车| 西吉县| 德钦县| 石门县| 龙陵县| 揭东县| 寻乌县| 临漳县| 年辖:市辖区| 彩票| 奉节县| 天镇县| 凯里市| 蒙阴县| 巴里| 山丹县| 瑞金市| 通渭县| 资源县| 林口县| 潞西市| 常山县| 海原县| 蓬莱市| 景东| 井冈山市| 视频| 诸暨市| 南部县|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