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每個從業人員個人的心理特征
特別要注意做好非安全型心理特征人員的轉化工作。根據統計資料分析,在工業生產中成年人的心理狀態,可以按照心理特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活潑型、冷靜型、急躁型、輕浮型、遲鈍型。
根據事故統計分析,活潑型和冷靜型人員的事故發生率較低,可以稱為安全型;后三種中特別是輕浮型,其事故發生率較高,稱為非安全型。所以需要在培養人的全過程中,通過教育、作風培養、體育鍛煉、文化娛樂活動做好心理狀態的轉化工作。危險作業時,應盡量選配安全型人員。
(2)加強從業人員心理品質鍛煉
心理品質包括一個人的感知覺、思維、注意力、行動的協調聯貫,反射建立,反應能力等,這些素質都可通過教育培養得到提高,所以應將這些內容納入全面培養每一個勞動者的計劃之中,在組織學習,技術培養及實際工作中注意對人的心理品質的教育。
(3)重視危險、單調、重復作業人員的心理疲勞
從管理上采取調整工作與休息時間,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數等措施,在技術上設法改進工藝。此外,進行一定的模擬試驗,統計分析不同人員心理疲勞的極限值,尋找一些防止人為失誤的有具體針對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4)加強和改進安全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5)加強對職工情緒的控制與調節
情緒對安全的影響極大,所以如何發揮情緒對安全的積極作用,避免其不利影響,是人員不安全行為控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實際安全管理中應引導從業人員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遇到順心的事,要樂而自持,不能忘乎所以;遇到不順心的事,要不為逆境所困,丟得開,放得下,及時解脫。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具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才能減少工作中的失誤,保證安全生產。
(6)加強操作人員的性格調節
人的性格與安全生產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無論技術怎樣好的操作人員,如果性格不好,馬馬虎虎,也會常常發生事故。
上一篇:事故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原因構成
下一篇:人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