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客觀存在是不以經濟體制的改變而改變的,而懂行的安全管理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保障;今天,行業安全管理顯得那么重要,卻又那么敏感!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2005年8月25日,人民大會堂莊嚴肅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此召開。會議的一個很重要內容就是,聽取李鐵映副委員長關于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安全生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在報告中李鐵映副委員長指出:這次執法檢查重點檢查了煤礦安全。從檢查情況看,問題相當突出,而造成上述問題原因有三大方面:一是安全生產工作不適應新時期的要求;二是行業管理弱化、安全監管體制不順;三是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
無獨有偶,今年春天在遼寧阜新市安全生產報告會上,新上任沒多久的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這位1988年就出任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的“老安全”指出:造成事故多發、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深層次的原因之一就是行業管理弱化、企業管理滑坡。
行業安全管理,這個被誤讀為計劃經濟的詞語,在2005年又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但是,這一事關進步與輪回的問題,現在還停留在口頭,鮮見于行動,更沒有最后的抉擇。
關于加強行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南京工業大學安全工程研究所所長崔克清教授認為:我國原來各個產業部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到位的;因為那時從事安全管理的官員本身就是專家型的,是在自己領域內工作多年的行家,十分了解自己所在行當的情況。從人員培訓、到技術分析、項目立項等這些專業性都很強的事情,他們都清楚。另外,可以說原來各產業部對自己行業的安全管理細化程度,要比現在好的多。例如,原化工部每種產品都有標準的安全檢查表,每種產品都有安全技術規程。可行業主管部門撤消后,行業安全管理不斷弱化,信息得不到很好的交流。現在很多企業由于沒有行業主管部門,都是自己在摸索。同時,崔克清指出,我國多年來在各個行業形成了強大的安全專業人才隊伍,但現在這些專業人才大量流失。關于行業管理的重要作用,崔克清甚至斷言:如恢復煤炭部,就可能有效遏制當前煤礦事故多發的局面。
建國以來,我國的安全管理體制,經過了幾度更易,特別是1998年,9個產業部被撤消,很多行業中安全主管部門也隨之被削弱或撤消,行業安全管理開始弱化。1998年后,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出現建國以來第五次事故高峰。縱觀歷史,每次事故高峰都與安全管理體制變更息息相關。國內著名安全專家羅云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安全上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對于行業管理的輕視和削弱。羅云認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幾個基礎產業部門安全都有行業主管部門,也有政府的第三方監察。在上個世紀80年代,行業主管部門在安全管理上做得非常好,都講科學。當時的管理體制是“企業負責、國家監察、行業管理、群眾監督”;所以盡管上個世紀80年代經濟、生產條件十分有限,但是整體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就是得益于這樣的管理體制。
現在,面對行業管理的有關問題,無論是領導、專家,還是企業界人士,有強烈呼吁的,有冷靜觀望的。記者曾聯系了一些知名專家和大型企業,想對此問題進行采訪,而多數專家和企業采取的態度是回避。當記者到遼寧鞍鋼集團采訪時,鞍山鋼鐵集團企業管理部生產運行協調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問題你還是等處長回來再說吧!我說不好。”這位工作人員表現出了驚人的謹慎和保守。記者又來到了企業管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問題只有處長能說清楚,現在他無法給記者聯系。一位在鞍鋼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悄聲告訴記者,1998年以后,鞍鋼的安全生產部門已經變好幾回了,再往深了說,他就說不好了。
在北京,記者打電話到中國冶金鋼鐵協會,從綜合部、到辦公室、到環保部,繞了一大圈,最后對方回答:“這,沒人管安全!”又按下了中國紡織協會的電話,回答很干脆“沒有”。再到石油和化工協會、煤炭工業協會,不同的是都有人管這事,可對方說“這個問題,不好說,太敏感!”
行業的客觀存在是不以經濟體制的改變而改變的,而懂行的安全管理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保障;今天,行業安全管理顯得那么重要,卻又那么敏感!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上一篇:安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應有突破
下一篇:行走在時代背景下的行業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