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產是企業的生命。安全為天的理念己經被越來越多的員工所認識,但要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還需進行不懈的努力,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創新。筆者認為目前抓好安全工作,應樹立三種意識,處理好四個關系。
樹立三種意識:
一是政治意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正式實施,我們要依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生命,企業管理人員和廣大員工要充分認識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來理解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切實把這件事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好。
二是市場意識。市場競爭是激烈的,也是無情的,有時是非常殘酷的。企業要立足市場并不斷謀求發展,既要有規范的管理、優秀的品牌,更要有良好的安全信譽,這樣才能贏得市場,占領市場,拓展市場。因此,抓好安全工作,必須增強市場意識,只有把安全生產放在市場競爭的高度去認識,去把握,才能更加有效地做好安全工作,以安全生產的業績為贏得市場提供前提條件。
三是效益意識。安全就是效益。保證安全生產就是最大的節約,反之就是極大的浪費。企業經營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謀求最大的效益,保證了安全生產就等于是控制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
處理好四個關系:
一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著主動管理與被動管理的問題。是主動管理,還是被動管理,二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主動管理,也就是超前管理,未雨綢繆,把問題想在前,把安全措施制定在前,把安全工作做在前。被動管理,是一種滯后管理,常常是問題出了,再去補救,管理者往往是忙于救火,成了“救火隊員”。安全管理工作是企業長遠發展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企業管理人員,在安全管理上,要爭取主動,避免被動,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要寧聽罵聲,不聽哭聲。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決不能存在得過且過的好人主義,這是對企業不負責任,對員工不負責任的態度。安全生產是企業員工全員參與的事情,要教育廣大員工時時刻刻嚴格遵守安全規章制度和作業標準化,做到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要教育員工理解“一個簡單的事做好并不難,難的是一個簡單的事千百次做好就不簡單”的道理,主動做好安全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安全觀,從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發,著力于培育企業文化,以文化的力量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使安全工作成為員工自然的行為習慣。
二是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僅要繼承,關鍵是要創新。繼承是把過去的和其他企業好的方法、好的經驗、優秀成果借鑒和發揚。繼承不是照搬照抄,不是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使安全管理工作更科學,更符合本企業特點。創新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丟棄,而是要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與先進設備的使用、與企業發展進步相適應,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繼承為了創新,創新是對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完善的過程,目的是使安全管理工作更科學、更有效,更加增強安全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是短期與長期的關系。安全管理工作既有短期管理,又有長期管理。短期管理是指某一項工作或一個時段的安全管理。這種安全管理具有很強的階段性,隨著這項工作的完成,安全管理隨之結束。長期管理是指不斷延續的工作沒有時間性,安全管理工作要不斷進行下去,注重的是長期效果,做起來比較難,科學性更強,可以說是一個系統工程。企業管理人員既要具體抓好戰術上的短期管理,又要抓好帶有戰略性的長期管理,充分認識,準確把握,決不可掉以輕心,有任何懈怠,為安全工作筑起牢固的“防火墻”。
四是制度與機制的關系。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機制是安全管理的保證。制度和機制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制度的建立必須是科學的、符合客觀實際的。在建立制度時,要充分論證,廣泛調查研究。制度的訂立要嚴謹,表述要清晰,易于掌握。機制是為了落實制度,實現安全管理目標的一種形式和措施。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保證。機制運行過程中,一定要體現責、權、利相匹配,使各種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素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充分發揮機制在安全生產中的保障作用。好的制度必須有好的機制,即不能重制度、輕機制,也不能重機制、輕制度。制度的形成要與機制的建立同步進行,同步完善,同步發展,使制度和機制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的有效屏障。
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隨著企業形勢任務的變化,安全管理工作也會出現新的矛盾和問題,需不斷加以解決。
上一篇:安全管理應抓好“八個到位”
下一篇:防毒面具的檢查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