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尚未建立城市交通安全意識和選搭高風險交通工具是肇事主因
統計數據表明,2003年廣州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員類型中,外來人口占死亡總人數30%以上。
對于外來人員,尤其是來自于農村的外來人員而言,復雜的城市道路狀況迥異于熟悉的農郊小路。他們往往因不熟悉廣州的城市道路,不了解城市道路的通行規則而遭遇橫禍。昨天,廣州市一位交通安全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外來人口,已經成為慘烈車禍的主要受害群體,其中大部分車禍系外來工自身對危險的不了解、對秩序的不明確造成。這個問題,必須引起社會重視!
原因一:初入城市安全意識不強
交通安全專家對記者闡述道,大多數外來工都有共同的特點:來自農村或城郊、年紀較輕。他們眼中看到的是城市的繁榮,卻看不到繁榮背后巨大的交通隱患;他們尚未真正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尚未自覺接受公共秩序約束。
昨天,天河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彭隊長向記者介紹,黃埔大道石牌牌坊前的路段,常常發生租住在石牌村里的群眾跨欄違章過馬路的現象,因此導致的死傷事故,也并不罕見。有的市民,跨下欄要沖過馬路時,看見幾十米開外有車過來,就會停下腳步;剛到廣州不久的外地人,則常常會直闖過去。一位來自北方的傷者就曾說,當時他也看見車過來了,“可當時還遠著哩,我就照走,沒想一下就撞上了。”
對此彭隊長分析:鄉間小路、城郊小道、慢吞吞的牛羊,在剛到城市不久的人們心中,還留著相當深刻的印象,而且很容易跟城市交通混雜起來,造成錯覺。有的外來民工,對于機動車的速度、力量,全無認識。
原因二:選搭摩托車導致出事故
相反,對于那些已經在廣州居住一段時間的外來人員而言,他們雖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城市交通狀況,但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無論是從經濟還是便利上考慮,高危險的摩托車都成為了他們的首選。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他們當中,不戴安全頭盔、無證駕駛、超載、騎乘無牌摩托車、搭載2~3人的現象都非常普遍。
2003年7月,廣州市黃埔區發生一宗摩托車交通死亡事故,車上兩名外來未成年少年在事故中當場死亡。未成年的孩子自然談不上什么交通安全意識,沒有戴安全頭盔就搭載著同學上路了,不料在一個路口一頭撞上一輛拐彎的貨車,從而造成這宗兩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對策:單位培訓加入交通教育
如何盡可能避免此類慘劇發生?有關交管部門指出,所有的交通參與者都必須堅決遵守交通規則,每個人都能保護自己,同時就保護了他人;外來人口要盡快了解廣州交通現狀,要知道為貪便利鋌而走險的行為是相當不理智的,對自己不負責,對家人更不負責。此外不少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有關單位、部門在對外來工進行管理、培訓時,必須幫助他們熟悉廣州交通,對他們盡快樹立交通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予以有力、有效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