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鐵路線的總長度為2萬3千英里,每年有7億人次乘坐火車。鐵路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認為它能提供最高的安全保障,但期望越高,事故發生時帶給我們的震撼也就越大。
悲劇發生
1988年12月12日,星期一。乘客閃匆匆趕上早7點18分從巴星斯托克開往瓦特羅的列車。
此時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車廂里大約有900名乘客。當列車到達倫敦以南的克拉漢姆中轉站時,司機發現138號信號燈在黃紅之間跳閃。
他依照慣例,在下一個信號燈處停車,并走出駕駛室,打電話報告這一異常情況。
這時,在同一條鐵軌上,早6點14分從普勒準點發出的列車緊跟有巴星斯托克列車后面,兩車相距幾分鐘車程。普勒列車載有500多名乘客。8點10分,該車經過138號信號燈,此時信號燈是黃色的。司機認為前方很安全,于是繼續向前行駛。拐彎過后,他驚訝地發現前方停著一列客車。他拼命剎車,但還是撞上了巴星斯托克列車的尾部,并轉而撞向了第3輛剛到的空車。
•緊急救援隊在幾分鐘后趕到。
當務之急是搶救被困在普勒列車頭兩節車廂的乘客。
在撞擊發生的一瞬間,由于巴星斯托克列車的車體相對較輕,普勒列車的第一節車廂斜穿過它。堅硬的鋼制車廂穿透了整個車體,不但使兩節車廂完全被毀,也奪去了車廂里大部分人的生命。
撞擊的力量把幾節車廂擠得像手風琴一樣,人體和車廂的殘骸擠成一團。這給救援行動造成了很大困難。
這兩列火車上的1500名乘客中有近1/3的人受了傷。軌道旁設立了一些臨時醫療站,以便盡快搶救傷者。為了解救被困的乘客,消防員和醫療隊千方百計切開了扭曲的車廂。
從現場可以看到,許多人傷勢并不重,但他們被塌下來的車廂困住了。據猜測,當時人們肯定已經開始跳車逃路,但被沖進來的車廂撞得支離破碎,所以,到處都是人的殘肢和被切成兩半的尸體。現場甚至還見過一副大腦,從碎裂的頭蓋骨中掉出來。只有高速相撞才會造成這樣傷害。
救援行動因受地形限制而變得更加困難。救護隊員和醫生在軌道旁處理完傷員后,要將他們抬上一個陡峭的路基,并翻越一道10英尺高的圍欄,才能到達救護車所在的地點。
倫敦派出了67輛救護車等候運送幾百名傷員。5家醫院處于緊急狀態,醫生和護士都取消休假趕回醫院,準備接收第一批傷員。
7個半小時以后,最后一具尸體被抬走了。在這場災難中,共有35人喪生。
原因調查
第一原因
在事故發生前,巴星斯括克列車的司機停車報告說,有一個信號燈由紅變綠。所以,調查員位直接去檢查了信號室里的設備,他們驚訝地發現,在信號系統例行的更新換代過程中,一根通了電的電線未被束起,而是松松地懸垂著。
據約克大學的柯林•迪瓦爾教授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鐵路經歷了一次大范圍的改造,也許是從1984年鐵路國有化以來最大的一次改造。舊式的維多利亞機械信號系統逐漸被現代化的彩色信號燈所取代。
在倫敦郊區的每條線路上,都安上了“變色彩燈信號系統”。所有的信號燈都是彩色的,很像公路上的交通燈。當司機遇上紅燈時,會有幾個提示信號:首先是一個綠燈,然后是兩個黃燈,意思是準備減速,緊接著是一個黃燈,預示著下一個信號將是紅燈準備停車,最后司機才會看見示意停車的紅燈。
這套信號系統的基本原理是:火車的輪子所到之外,就會截斷鐵軌上通過的電流,使它不能從鐵軌的一側流向另一側。如果電流不能從鐵軌的一側到達另一側,就說明這段鐵軌上有一列火車,那么后面的信號燈就會變紅,以便保護行進的火車。
很明顯,在克拉普漢姆事故中,這套信系統失靈了。問題正是出現在信號箱中那根松散的電線上。由于信號部門技師的疏忽,這根電線未被束起,它帶著電,碰到那個本應遠離的接頭時,就把電直接付給了信號燈。所以電流不是按常規在鐵軌中流動,而是直接流向信號燈,使燈變綠。因此,當巴星斯托克列車的司機打電話時,他認為后面會有紅色信號燈保護他,然而,正是那個信號燈,引導著普勒列車奔向非劇的終點。
第二原因
任何用于鐵路的安全系統都不能僅僅依靠科技,它同時還要依靠操縱這些系統的人。
調查組發現,在這起事故中,還暴露出工人過度疲勞和超時工作問題。那位沒捆住電線的工程師,在13個星期中只休息了一天,他的工作既無人監督,也從未接受過檢驗。而實際上按照規定,只要是在信號設備中安裝的電線,都應該由專門人員進行檢查。不幸的是,那段時間內有很多信號工程開工,需要大量降低成本,相關的工作人員加班時間太長,這項規定被忽略了。
第三個原因
從鐵路國有化之后,英國鐵路部門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重組。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英國鐵道部計劃投資幾百萬英鎊更新設備。但是,他們為什么不拿出一部分投資來更新使用了30年的車廂呢?克拉普漢姆事故調查組也提出了這樣的疑慮。
今天的火車經過重新設計,可在撞擊發生時減緩沖力。即使乘客被拋出,也會被車廂的內壁擋住。
但克拉普漢姆事故的受害者們就沒這么幸運了。
在克拉普漢姆事故中,一節車廂爬上另一節車廂,形成層疊,這是造成死傷眾多的罪魁禍首。
改進措施
克拉普漢姆事故發生以后,克拉普漢姆調查組建議以對英國鐵路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研究改進。
隨后開展的研究項目,主要是研究車廂表面及內部的安全問題。首先,對車廂頂施加一定的壓力。隨著壓力的逐漸增加,觀察車廂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其次,研究兩個車廂相撞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研究人員將一個鋁制158車廂,以超過30英里的時速撞向一個火車頭。出乎意料的是,鋁車廂幾乎毫發未損,火車頭的情況反而較為糟糕。最后,研究人員還有一間很長的廠房中做了車廂相撞的實驗,通過車廂里的人體模型來觀察事故發生時,人會受到哪些傷害。一系列的實驗使大家認識到,車廂內部的設施確實需要改進。在以后的設計中,去掉了車廂中尖銳的物體,座椅改進成一種高背防撞式,以保護人體在事故中少受傷害。
這次事故同時也將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納入了研究領域。那是一套剎車系統,通過它,可以將信號燈發出的信號和列車的保險速度等信息直接從路軌傳入駕駛室的電腦中。如果司機未按安全程序駕駛,這套系統不會立即自動剎車。
英國鐵道部在兩條路線上做了這項試驗。試驗后他發現,要在英國所有的火車上裝配這套系統的話,技術上難度很大,造價也很昂貴。
在火車上安裝無線電,將會對司機有所幫助。
如果巴星斯托克車上有無線電,那么司機很可能會用無線電報告險情,而不是停車打電話。他可能會向所有駛近克拉普漢姆的司機發出警告:“系統緊急故障——停車!”當時普勒列車距巴星斯托克列車僅數分鐘車程,假如司機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車剎住,也許能避免這次事故的發生。
在火車上安裝黑匣子,也會對事后的調查,以及事故的定性有很大幫助。司機剎車了嗎?自動系統給了他什么樣的警告?他經過的信號燈顯示了什么樣的信號?這些都會被記錄下來,并得到證實。特別是如果司機遇難,沒有人能提供證據時,黑匣子對事故調查人員的幫助更大。
今天,在克拉普漢姆,只有一座紀念碑在默默地訴說著那場災難。事故報告提出的93條建議部分被采納了。然而,不論安全系統有多完善,關鍵還在于減少人為的失誤。
如今鐵路已成為一種非常的交通方式。在鐵路安全方面所取得的進步絕大部分是從事故中學來的。如何進一步提高鐵路的安全性能,是克拉普漢姆事故對我們提出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