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摘要警廣即時路況監控:臺南縣市交接路段,中洲寮工業區傳出火警,為臺南縣安定鄉中沙村中崙○○○之○號,○○公司火警事故,經查證為毒化物運作場所。 臺南縣環保局請求支援,臺南應變隊依二號作業出勤支援,該事故無人員傷亡,災損面積約7500平方公尺。 應變隊會同臺南縣環保局清點確認貯存毒化物三氧化鉻100公斤未遭受波及,運作紀錄完整齊全,公司大門口PID測值0.011ppm、廠房門口0.018ppm、消防廢水pH值7,導入該廠污水處理槽。 該事故起火原因初步判定為疑似電線走火。
二、應變過程(一) 事故通報與初期應變通報流程:咨詢中心于00時14分接獲臺南縣環保局請求支援:聯系南部應變隊,南部應變隊于00時36分依「毒災應變咨詢中心毒災應變標準作業程序」之2號作業出勤支援,于00時53分抵達事故現場。
(二) 三氧化鉻危害分析
(1) 顏色:暗紅色,潮解性
(2) 形狀:薄片狀、晶狀或粒狀粉末
(3) 氣味:無味
(4) 爆炸界限:-
(5) 蒸氣壓:極低mmllg
(6) LD50(測試動物、暴露途徑):80mg/kg(大鼠,吞入)
(7) LC50(測試動物、暴露途徑):-
(三) 現場應變處置做法
1. 臺南應變隊抵達現場后即與臺南縣消防局第四大隊陳○○大隊長會銜,初步起火原因不明,殘火處理中。
2. 應變隊人員先使用光離子偵測器(PID)于事故現場進行環境偵測。 事故現場下風處約5公尺PID測值為ND,消防廢水pH值為7。
3. 應變隊人員進入廠房內勘查,毒化物貯存場所PID測值為76ppb,消防廢水pH值為0,外觀初步確認毒化物貯存場所未遭受火勢波及,但上鎖,故第一時間無法確認毒化物存量是否與運作紀錄相同;毒化物運作紀錄放置2樓實驗室,因事故現場2樓以上仍殘留大量濃煙,應變隊待情況較明朗時,再進入實驗室確認是否可取得毒化物運作紀錄。
4. 臺南縣環保局毒化物承辦人員顏○○小姐、值班人員周○○先生、陳○○先生陸續抵達現場,提供相關的協助。
5. 南部應變隊協同計畫主持人李○○老師抵達現場,并會同應變隊進入廠區內勘查,發現廢水處理區疑似有大量電鍍液泄漏,但泄漏之電鍍液圍堵局限于廢水處理區內,暫無溢流之虞,但仍要求廠商應盡速調度合格之甲級廢棄物清除或處理機構之抽水車前來抽取。
6. 應變隊人員架設傅立葉紅外光轉換光譜儀(FTIR)進行環境空氣監測,其測量值皆為環境背景值,檢測結果ND。
7. 應變隊進入2樓實驗室取得該運作場所之毒化物運作紀錄,再次進入毒化物貯存場所,確認三氧化鉻為100公斤,未遭受火勢波及。 并會同環保局毒化物承辦人員顏○○小姐及業者,清點毒化物實際存量及比對運作紀錄,正確無誤。
8. 應變隊會同廠方人員至該廠1樓電鍍區勘查,電鍍槽槽璧完整未受火勢波及,無明顯受損。 電鍍區上方管線因受熱輻射之影響,而溶融掉入電鍍槽中。 應變隊于公司大門口量測PID測值為11ppb、廠房門口測值為18ppb,消防廢水已導入該廠污水處理槽。
9. 應變隊采集現場消防廢水,并測其pH值,確認廠外之消防廢水為中性,廠內消防廢水及災后廢棄物交由事故廠商自行處理,現場僅部分區域持續殘火處理,研判無立即危害之虞。
(四) 除污與災后復原機制本次事故現場之化學品為三氧化鉻,未遭受火勢波及,所產生之消防廢水共計約105噸,持續追蹤該廠商已用槽車抽取廠內消防廢水,載運至該公司關系企業進行處理,故研判對環境無危害之虞。
三、災因分析(一)直接原因:疑似為電線走火引發火勢。
(二)間接原因:疑似線路過于老舊造成短路,而引起燃燒。
(三)基本原因:電線線路未定期進行維護及更新。
四、災后處理與建議(一)災后處理
1. 后續追蹤事故現場之消防廢水由該廠商用槽車抽取載運至該公司關系企業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2. 事故現場處理人員須注意個人呼吸防護,應配戴個人呼吸防護器具,始得進入處理。
(二) 現場復原建議
1. 火場廢棄物建議委由專門清除處理機構處理。
2. 應等火場鑒識完畢后,再行災后復原處理。
五、結論與建議
(一) 建議電線線路應定期進行維護及更新。
(二) 建議過于老舊之電線線路應立即進行更換。
(三) 建議電鍍作業區之電鍍槽周圍應設置防溢堤,以避免發生泄漏時電鍍液四處溢流。
(四) 建議廠區內之污水處理廠四周防溢堤可圍堵之容量,應為能容納所有儲槽泄漏之最大量。
(五) 建議廠房內應設置適當且足夠之消防滅火設施,以期于火災發生初期,能有效控制火勢進而撲滅。
下一篇:某機械廠危險物品存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