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簡稱OSHMS)策劃是基于用人單位現有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現狀,依照OSHMS標準的要求,對用人單位建立的OSHMS進行整體設計。用人單位根據策劃的結果建立文件化的體系,并有效進行。體系策劃應基于以下幾點來考慮:一是用人單位現有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現狀,即初始評審:二是體系建立所依據的OSHMS標準:三是用人單位所在行業技術、管理水平。體系策劃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制定用人單位的方針、制定風險控制計劃、明確機構和職責、制定目標、編制管理方案、設計體系文件框架。
1職業安全健康方針的制定
1.1方針的內容
國家經貿委頒布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2001(簡稱《審核規范》)中關于方針有八項要求,其中前三項是對于方針內容的要求,概括起來是“三個承諾,一個適合”,即“對遵守法律、法規的承諾,對體系持續改進的承諾,對預防為主的承諾,適合用人單位職業安全健康風險的性質”,用人單位制定的方針至少要包括這四部分內容。“三個承諾”比較好涵蓋,而適合用人單位職業安全健康風險的性質不太容易體現。多數用人單位用“體現XX公司風險或XX行業風險”來描述,但有些用人單位的經驗更值得借鑒,如供熱公司用的是“穩定運行”,對于供熱系統,鍋爐的安全、穩定運行是用人單位最為關心的,一旦鍋爐不能穩定運行,則預示發生事故或不符臺。
1.2方針的制定過程
《審核規范》要求:“確保與員工及其代表進行協商,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所有要素的活動”,也就是全員參與。體現全員參與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渠道:一是采用有獎征集的方式。用人單位發布有關方針征集的通知,所有員工均可以按照通知中的要求制定方針,投稿到公司的貫標辦,貫標辦把好的方針整理出來,最后形成公司的職業安全健康方針;二是召集公司某些骨干,請員工代表(可以是工會代表)參加,參照其它用人單位的方針,根據用人單位的特點制定出適合于自身的職業安全健康方針。
1.3方針的形式
審核規范》對此無特別要求,一般主要采用兩種形式:一種是類似16字方針或24字方針的形式,在其下面有對方針每一句話的注釋;另一種形式是一大段話,幾乎涵蓋方針的所有要求。前者主要被我國的大多數用人單位采用,特點是朗朗上口,易于記憶,如我國的安全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后者主要被外資、合資或受西方影響較深的用人單位來用,他們結合自身特點,將規范要求的內容幾乎全部體現出來,這主要也是來源于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眾所周知,一些西方國家做事非常嚴謹,法律、法規、規章、標準或制度等有要求的一定做到,為了體現并嚴格按標準的要求去做,不惜筆墨,尤其在其規章制度或作業文件上更是細致入微,完全體現了規范化的思想。
2制定風險控制計劃
針對風險評價的結果進行有效控制,體現“風險分級管理”思想。應用風險評價方法至少把風險分為兩級,即可承受風險和不可承受風險。對于可承受風險可以保持原有的控制措施,對于不可承受的風險,應制定控制計劃。
不可承受風險控制計劃,包括控制措施和監督檢查,體現“P-D-C-A”思想,即通過計劃、實施與運行、監督和檢查、評審構成體系的運行系統和監控系統,實現體系的持續改進。控制措施主要考慮以下六種方法:一是制定目標、管理方案;二是制定運行控制程序或作業文件;三是制定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四是培訓與教育;五是監督和檢查;六是保持現有的控制措施。
前兩種方法可以作為直接的控制方法來應用,因為它們是從技術上、管理上來控制或降低風險。第六種方法不能單獨使用,因為不可承受風險是在考慮現有控制措施情況下評價出來的,也就是說,現有控制措施無法控制在此危害。第三、四、五三種方法須與最后一種方法結合使用,如第三種方法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主要針對潛在的或緊急情況出現時采取措施,控制或減少事故、職業疾病、財產損失,而在潛在或緊急情況出現之前應該有預防措施,以避免緊急情況出現或減少損失,即使象地震、洪水,預防措施可以是在建筑設計時考慮防震結構,筑防洪堤、溝等。又如員工在作業場所應佩戴護耳器,在作業指導書里明確規定并且在《勞動防護用品控制管理程序》里規定定期購買、發放護耳器。而有的員工在作業場所內作業卻不佩戴護耳器,查找原因發現,是沒有意識到不佩戴護耳器會造成危害——職業性耳聾。針對這種情況,只有對員工進行安全意識教育,使其明白危害的后果,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現有控制措施,加上培訓的方式更為有效。
3明確機構和職責
有些用人單位認為安全工作是安全部門的事情,與其它部門沒有關系,這是一種誤解。因為,安全與每一位員工息息相關,安全部門主要行使的是監督、檢查的職責。《審核規范》中的17個要素從始至終貫穿一個思想——全員參與。OSHMS貫徹要素管理的思想,即17個要素中的每一個要素都需要有一個主責部門管理,眾多的相關部門協助。建議用人單位在劃分要素職能分配表時,把17個要素盡可能均分到各職能管理部門。
根據《審核規范》的要求,應明確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與風險有關的崗位人員、員工代表的職責。一個設計完備的機構和職責應達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
4目標的制定
制定目標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現在部分用人單位的OSHMS目標僅考慮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上級單位的硬性要求,如重大傷亡事故為零、重大設備事故為零等;另一方面是通過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得出的不可承受風險。僅僅考慮這些是不能滿足要求的,根據《審核規范》的要求,制定目標時應考慮不可承受的風險、相關方的要求或合理化建議、法律、法規的要求、職業安全健康方針、用人單位的技術、資金、人員素質和經驗以及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和所在行業狀況等方面的內容。另外,制定的目標應具體、可測量。如有的目標定為:降低事故發生率,這種目標首先是不具體,事故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其次是不便于測量,降低多少無法量化。
5編制管理方案
有目標就一定要有相應的管理方案。《審核規范》要求:“用人單位建立旨在實現目標的管理方案”,也就是說管理方案是為目標服務的。管理方案包括實現目標的責任部門、方法、起止時間、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管理方案還應包括用什么樣的方法(有些需要一些復雜的計算公式)對目標進行檢查、考核。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方案可以與用人單位的技改技措聯系在一起。根據實現目標的難易程度,管理方案可以復雜,也可以簡單。
6設計體系文件框架
體系文件一般分為三級,管理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管理手冊闡明用人單位的OSHMS方面的發展方向,是職業安全健康行動綱領和指南。管理手冊結合《審核規范》要求和公司的具體特點,對OSHMS17個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描述,一方面作為用人單位內部管理和決策的依據,另一方面向相關方展示用人單位在OSH方面的情況及發展態勢,以及供第三方認證機構之用;程序文件是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方法和途徑的文件,一般供管理層使用,是管理手冊的支持性文件;作業文件是對具體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現場如何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的描述,包括操作規程、安全規程、維修作業規程以及其他制度、規定和辦法等,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對于不同的用人單位,其文件層次不盡相同,小一些的用人單位,可能只需要一級文件,即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文件,在對17個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描述里把相應的程序和崗位規程一并帶出;對于稍大一些用人單位可能需要二級文件,即手冊和程序文件放在一起,作業文件單獨成冊;對于比較大的公司可能需要四級文件:一級文件為總公司管理手冊;二級文件為總公司程序文件;三級文件為二級單位程序文件;四級文件為二級單位作業文件。
考慮到總公司與二級單位的部門不可能完全一一對應,所以,二級單位承接總公司的文件的關鍵在于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接口。常用的接口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把二級單位的部門及相關崗位的職責做全面的描述,把總公司規定的職責分解到相關的部門和崗位;另一種方式是編制二級單位與總公司職能部門的對應表,理順上下級部門間的關系,以便直接引用總公司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二級單位需要建立二個程序文件登記表,列出適用于本單位的程序文件,包括總公司程序文件和根據自身要求編制的程序文件。
以上從六個方面對體系策劃做了概要性的描述,筆者建議在體系策劃階段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多參觀一些成功的案例,將來建立的體系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