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核技術應用與核安全文化

2010-12-2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核安全文化的來源、特性及其組成和發展階段,強調所有從事與核安全和輻射安全有關的單位或個人。均應具有良好的核安全文化素養。同時,對核技術應用企業的核安全文化的建設與維持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安全文化素質;核技術;核安全文化;企業文化

  安全文化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我們的一切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國內外的成功企業,都不乏令人鼓舞的企業文化,而核安全文化則是最高境界的企業文化之一。1991年,IAEA的國際核安全咨詢組INSAG出版的安全叢書《安全文化》首次給出了關于核安全文化的經典定義: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各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廠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應有的重視”。1996年, 《國際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的基本標準》(BSS)將上述適用于核電廠的核安全文化推廣到了輻射防護領域。我國的國家標準《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l8871-2002)亦明確指出應培植和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素養,鼓勵對防護與安全事宜采取深思、探究和虛心學習的態度并反對固步自封。

  核安全文化是在總結前蘇聯切爾諾貝利嚴重事故中的人為因素的基礎上為確保核電廠安全生產而提出的一套系統且完善的管理理念,現已在國內外核電站運行中得到了廣泛重視和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核安全文化在核技術應用領域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據統計,近十幾年我國年均發生各類放射源事故約30起,其中責任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85%,安全意識淡漠引起的事故約占6.6%。可見,切實加強核技術應用領域的核安全文化建設,全面提高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文化素養,對于預防輻射事故的發生有重大意義。

  一、核技術應用

  核技術應用是指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線裝置輻射射線(射線具有良好穿透性的性質)進行生產、研究、治療等方面的活動。如,核技術在醫學上用于臨床診斷與治療;在工業上用于檢測、控制、計量、分析用的各種核儀表、x射線機及工業計算機斷層掃描ICT、工業輻照加速器、中子發生器等;在農業上主要利用射線進行輻射育種;在食品加工行業利用射線進行消毒殺菌、輻射保鮮,達到延長食用期的目的;在環境治理方面,利用輻射處理污泥、廢水和其他生物棄物的技術。

  上述核技術應用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核技術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等問題亦日漸突出。我國現有五萬余枚放射源,用戶多而分布廣,政府監管難度較大,再加上有些單位自身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識淡漠,放射源使用不當或丟失而導致放射性污染的事故時有發生,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因此,相關管理部門在加強對核技術應用單位外部監管的同時,還需提倡應用單位樹立并弘揚核安全文化,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安全文化素養,最大限度地保障核技術利用過程中的輻射安全。

  二、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是從事核安全相關活動的全體工作人員的獻身精神與責任心。它的實質是價值觀、標準、道德和可接受行為的規范的統一體。

  (一)安全文化的特性

  安全第一的思想:員工要有發自內心的積極探索、謙虛謹慎、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不斷追求自我完善的品格;主動精神:員工除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外,還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豐富的知識以及正確的判斷和高度的責任感來履行安全職責;有形導出:核安全文化無形的特性必然會導出有形的表現,如企業安全運營等,這些有形的導出將成為衡量核安全文化作用的指標。

  (二)核安全文化的建立

  一般而言,企業核安全文化的建立需經歷三個階段。初級階段:該階段的核安全是基于法規條例的規定和要求,企業認為核安全是來自政府管理部門的要求,為了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必須得抓安全,員工亦被動地接受相關安全要求;中級階段:在該階段中,良好地安全績效成為企業努力實現的目標之一,不必依靠外界監管而主動將安全作為重要的生產要求;高級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每位員工都積極主動地將安全作為第一目標而不斷修正完善自身行為。

  (三)核安全文化的組成

  由核安全文化的定義及上述發展階段可知,核安全的實現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因素: (1)企業政策與管理層面確保核安全的能力,即體制; (2)員工本身的響應態度及其執行能力,即個人響應。簡言之,核安全文化建設,既強調組織建設,又注重個人對安全的貢獻。但在這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仍是企業。不僅如此,企業領導層還需充分認識核安全文化的內涵、實質和特點,并以身作則,帶領員工做好企業核安全文化建設。

  三、核技術應用領域的核安全文化建設

  (一)建設核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核電站的核安全文化建設較為完善,而核技術應用領域的核安全文化培育問題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是一些使用Iv類、v類放射源和Ⅲ類射線裝置的企業,基本處于尚未開始建設核安全文化的階段,更無從談及處于核安全文化的哪個階段。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相關企業的領導與員工缺乏基本的安全文化素養及放射性基礎知識,對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應用過程中的輻射安全問題認識不足。事實上,絕大多數放射性事故都發生在這些輻射安全理念匱乏的企業。

  例如,2009年6月7日河南輻照廠發生的意外卡源事件就是因缺乏核安全文化而造成的。2009年5月19日,國家環境保護部下屬的北方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在對輻照廠例行監督檢查的過程中,對其放射源升降系統、貯源井水處理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了全面整改要求。但是在整改期限之前便發生了卡源事件,而且由于處理不及時,輻射積熱使被輻照的辣椒粉在高溫中碳化,并從輻照室飄出煙霧。該現象被誤傳為核輻射泄漏,造成了當地不明真相的十幾萬群眾集體出逃的惡劣社會影響。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輻照廠的領導核安全意識淡漠,在接到整改通知后未及時整改,繼續使用“帶病”的設備進行輻照加工。另外,事后調查發現該廠無放射源管理制度、工作人員健康管理制度,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以及輻射事故報告處理制度也不盡完善。因核安全意識淡漠導致的輻射事故還有很多。如2004年山西某科研機構的放射源被強制停止使用并張貼封條后,又被該單位擅自啟用,結果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事故。2005年四川某公司3枚閑置放射源被盜,造成輻射事故等等。統計表明,在核技術應用環節發生的輻射事故中,責任事故約占85%,可見核技術應用企業亟需建設核安全文化,提高領導及全體員工的安全文化素養。

  (二)核安全文化的建設與維持

  1.建立安全管理體系。核安全文化是由企業的體制和人員的響應組成的,因此需要針對此兩項內容進行建設。體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營運單位需建立一個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管理體系由以下幾部分內容組成:第一是政策,包括相關管理部門制定的有

  關核安全的政策和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的各級操作性強的政策。第二是組織機構,該組織機構對安全管理體系負責。企業應根據自身核技術應用項目的特點確定組織機構的組成部門及其職責。例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工業探傷、石油測井的企業,應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放射源的貯存安全,應建立放射源的出庫、入庫使用登記制度,并定期盤存放射源,做到賬務相符。保證放射源在貯存期間不丟失。對于使用射線裝置進行無損探傷的企業,其對射線裝置的保管要求就不及對放射源的保管要求嚴格。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個核技術應用企業均應有專門的部門或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輻射安全工作。第三是計劃與實施。企業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及政策,制定適合本單位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安保措施、維修、監測方案等,并有質量保證措施確保各項計劃不流于形式。第四是安全評價,企業應不斷地進行自我監測與評價,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解決。第五是企業內部審查,審查包括對政策、組織、計劃和實施以及自我安全評價的審查。第六是監管,監管包括對整個安全管理體系的各個組成部門的監督與管理。此外,安全管理體系還應包括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對企業的外部監督與管理。

  2.明確各階層的職責與要求。人員響應是構成核安全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核技術應用企業應該明確其決策層、管理層和基層工作人員的職責和要求。決策層負責公布安全政策。建立管理體制,提供人力、物力資源。同時,決策層應通過總結經驗教訓而達到不斷自我完善的目的。管理層的責任是根據公司的安全政策和質量目標開展工作。管理層應明確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分工,使每個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安全責任和質量職責。同時,管理層需要進行安全工作的協調和管理,以及人員資格審查和制定培訓計劃。另外,管理者除貫徹質量保證措施外,還要負責實施一整套的監督措施,確保質保體系的有效運轉;鶎訂T工要有善于探索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方法和相互交流的工作習慣。

  3.識別核安全文化的弱化并糾正。核安全文化的弱化勢必將導致重大安全隱患進而演變為輻射事故,因此核技術應用企業應密切關注核安全文化弱化的征兆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扭轉安全文化弱化的趨勢,使之朝著安全文化強化的方向發展。安全文化的弱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組織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在外部商業競爭的壓力下采取-不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忽視安全要求;管理人員的觀念因自滿而變得狹隘,使得企業內部的改革與進步停止,并且失去相關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管理人員的開放性變差,不愿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亦不愿通過信息反饋來改善其主管工作的安全狀況。

  (2)管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管理層對與安全相關的問題的糾正行為不力,具體表現為不能保證糾正行為優先,糾正措施被大量積壓;工作程序與安全文件不能被及時發布、更新、發放;由于缺乏知識和資源,或受到時間的限制。導致管理者出現不適當的改正問題的行為;質量保證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下降;安全審評不足或失效或不真實等等。

  (3)員工問題。主要表現為未受過專業化培訓的員工人數的增多;員工對工作的理解性差,不能正確的理解其本人的職責,及管理層對其工作的要求;員工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強度過大而出現注意力下降、安全意識減弱等現象;管理層對承包商的監管不足,使其提供的服務的質量的不確定性增加。

  (4)技術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對安全重要設備的定期檢查不足;設備維修不及時;技術文件缺乏管理;運行記錄不完整等等。上述現象均表明核安全文化開始弱化,且可以被確定為核安全文化弱化的征兆。核技術應用企業應加強內部審查,及時發現弱化征兆,果斷地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使本單位的員工始終具備較高的核安全文化素養,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任務之首。

  四、結論

  隨著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療、科研、環保等各個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在其應用過程中的放射性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核安全文化對核技術應用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視并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必將帶來豐碩的核安全的有形成果,反之,忽視核安全文化建設或建設流于形式,必將會導致輻射事故和嚴重盼社會影響。因此,核技術應用單位必須進行核安全文化建設,在實踐中創造并形成有益于安全目標的工作環境,使每位員工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素質,共同致力于“安全第一”的目標,確保核技術應用過程中的輻射安全。

  參考文獻

  [1]王曉峰,黃超云,周啟甫,等,2005年全國放射源事故評估分析[J]核安全,2006,3(3).

  [2]潘自強放射源安全管理中一些問題的討論[J],輻射防護,2002。22(5).

  [3]范深根,我國放射事故概況與原因分析[A1,全國放射源安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

  [4]《注冊核安全工程師崗位培訓叢書》編委會,核安全綜合知識(修訂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5]隗斌賢,核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及其效益分析[J],嘉興教育學院學報,1998,(1).

  [6]蘇永杰,封有才,高惠斌,等,幾起近期發生的放射源事故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建議[J],輻射防護,2007,27(4).

  [7]李京喜,任歐從組織和個體文化角度談談核安全文化[J],核安全,2005。(3).

  [81鮑首琛 放射治療與核安全文化[J],輻射防護通訊,1996,16(6),

  [9]王守革核安全文化在核設備制造廠培育的實踐與探索卟鍋爐制造,200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五寨县| 佛山市| 天峨县| 微博| 清远市| 达日县| 连平县| 天全县| 南和县| 灵台县| 凯里市| 泉州市| 循化| 红安县| 天水市| 石柱| 雷波县| 南康市| 育儿| 祁东县| 沁源县| 万宁市| 靖州| 高唐县| 德钦县| 阿鲁科尔沁旗| 盐边县| 靖江市| 宾阳县| 合川市| 囊谦县| 杂多县| 贡山| 河北区| 修水县| 宁海县| 崇信县| 龙山县| 辉县市| 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