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系統企業屬高危險性行業的軍工企業,安全生產是其永恒的主題。實踐證明,單純靠改善生產設施、設備,完善眾多的規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網絡,并不能保證企業安全高效有序地運行。只有創新管理,建設具有軍工特色的安全文化,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員工,從內心認同企業安全文化價值觀,激發員工“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本能意識,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才能使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管理機制有效地發揮,才能實現企業根本的安全生產。
198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的核安全咨詢組提出了核電站“安全文化”,它認為:核安全必須靠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安全素質和態度的總和來保證,它是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保證核電廠的安全問題,就必須絕對保證“安全第一”。核安全文化是核系統企業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之總和。核安全生產的關鍵是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即人和群體的安全素質,核安全素質的關鍵是核安全意識。如何建設核安全文化,創造和培育保護職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圍,以全新的安全文化觀完善安全文化生產營運機制,發展生產,提高效益,實現企業和企業員工共建具有特色的核安全文化的目的,當前應著重抓好四個結合:
核安全文化素質與意識的提高要與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相結合
安全問題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動領域中,傷亡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始終存在,人類遭受意外傷害的風險也永遠存在。核電站的安全運行,不僅僅靠技術安全和安全技術,還要靠現代安全管理,而管理體系中最活躍的核心是人和群體的安全素養和安全意識,是人的科學思維方法,是其安全價值觀念和安全行為準則,還要考慮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一切都歸結于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安全文化是保護人在從事一切活動時,使其身心安全與健康,實現安全、健康、舒適、長壽,消災免難的大安全觀、大文化觀的文化。現代安全文化的內涵及其安全至上的觀念,為當今世人建立生產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全的大安全文化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代安全文化認為,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人既是保護的對象,又是難以控制的災害之源,因此要降低人因失誤和災難的風險,就要不斷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與意識。
建立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新情況的核安全觀念文化。在人的安全素質中,安全觀念文化是最根本和基礎的。因為安全觀念文化是管理文化、行為文化和物態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很多傳統的安全觀念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新的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核安全觀念。企業領導者和決策者應建立的安全觀念主要有:安全第一的哲學觀;核安全也是生產力的認識觀;安全表征人類生存質量的效益觀;核安全具有綜合效益的價值觀;設置合理安全性的風險觀;人機環境協調的系統觀;本質安全化與預防為主的科學觀;遵章守紀的法制觀;珍惜生命與健康的情感觀等。
決策層中建立起“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的機制,并貫徹于一切生產經營活動中。用核安全制度文化要求企業的“一把手”,真正負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做到“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經營工作時,必須有落實安全工作的考核指標;在核安全生產問題上運用決定權、否決權、協調權、獎懲權;在機構、人員、資金、執法上為安全生產提供保障條件。
不斷健全核安全制度文化建設,規范員工的安全行為和習俗。核安全制度文化是企業安全生產運作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科學性、原則性、規范性和時代性特點,是企業核安全精神文化的物化體現和結果。完善和健全安全文化宣傳教育制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及安全操作規范、持證上崗制度、職業病防治制度、安全性預評價和職業安全衛生標準等,弘揚和倡導核安全文化,從全員抓起,講科學、求實效,提高全員的安全文化科技素質,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進而發展到“我會安全”。
突出行業特點,探索開展核安全文化宣傳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徑。采用員工喜聞樂見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核安全文化宣傳、教育、培訓、實踐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圖書、報刊、黑板報、宣傳欄、文藝匯演、專題講座、培訓班、研討會、表演會、安全技能競賽等多樣形式,宣傳核安全文化知識,講授核安全科學技術及學科建設理論,推廣核安全技術先進成果,演示應急處理辦法的自救互救技能,使廣大員工及家屬從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受到核安全文化的影響和熏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核系統企業要始終把核安全宣傳教育培訓作為核安全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培訓教育,提高全員安全素質,這是以人為本,掌握安全生產主動權的關鍵。
強調員工的實際響應行動, 實現核安全文化建設目標。核安全文化建設必須靠全員努力,因其動力和基礎是全員積極響應,即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都要實現各自的要求和目標,只要大多數員工都接受,學會和掌握了企業對核安全文化建設的要求,對企業核安全文化建設具有探索、創新、發明的安全生產工作態度,具有科學、嚴謹、求實的安全生產工作方法,具有互尊互信和及時交流安全生產思想和信息的工作習慣,通過企業和員工對其家屬及周邊人員在核安全文化建設方面的影響,能以積極支持和響應的態度,參加企業核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并在生產經營活動及日常生活中卓有實效、取得成果,才算達到了預期的核安全文化建設目標。即以企業核安全生產經營活動為中心,增強企業核安全意識,提高全體員工的核安全素質,實現對群體、對企業、對社會的核安全需求,在提倡“以人為本,珍惜生命”的基礎上,把“核安全第一”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首要價值取向,形成與時俱進的核安全文化氛圍,普及核安全文化知識教育,健全核安全管理制度,使企業核安全生產政令暢通,核安全信息反饋及時,核安全操作規范達標,核安全預警預報系統靈敏可靠,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快速有效。
核安全文化建設要與核安全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
核安全文化是核系統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于企業文化的各方面,體現在核安全生產經營活動的全時空、全過程中。從內部結構看,核安全文化也分為:物質文化,即核安全文化的實體(即硬件)和外部形象標志,其中包括安全生產對象、生活資料、生產條件、作業環境、設備設施、勞動保護及安全衛生的護品和用品及環境保護基本設施等;制度文化,包括勞動保護及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以及企業制定的各種安全規章制度、操作和防范規程、職業安全衛生技術標準等;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的人生觀、安全哲學、安全生產意識、企業安全的風貌和態度,安全—質量—效益的認識、安全科技與教育、企業安全形象、廠風廠貌、振興企業的理念和精神等;安全價值及行為規范文化,即員工對安全的價值觀和行為、道德規范,對安全理念和行動的統一程度,追求更高的安全人生價值和安全行為標準等。核安全文化離不開企業文化的總目標,離不開企業安全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和安全管理的實踐活動,離不開企業員工及其活動的領域,沒有企業的生產和產品的經營活動,就沒有具有特色的安全活動經驗,也不會有豐富多彩、文明生產的核安全文化。推進企業核安全文化建設,應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采用現代安全管理的方法,更有效地發揮核安全文化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作用,保護員工在核安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安全與健康。主要是通過安全目標管理、安全人性化管理、安全柔性管理等,調節人—機—環境之間的關系,建立一種與企業核安全文化和諧的安全生產運行機制,達到安全管理的期望目標。
二是發揮行業、企業的內部行政和業務歸口管理的辦法,充分發揮企業安全制度文化的作用,規范員工的行為,防止“三違”現象,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保障企業安全生產。例如,貫徹政府、行業的法規、條例、標準;執行安全生產的各種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堅持“五同時”等。
三是依靠科技進步,推廣先進安全技術和成果,不斷改善勞動環境和作業條件,實現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化,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安全技術的水平。例如,應用和發揮安全科學及其工程技術的作用,消除潛在危險和危害等。利用核安全文化的物質文化和安全文化物化的技術、材料、設備、保護裝置,維護安全生產、保護員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四是采用技術經濟手段,適應企業的核安全文化和經濟背景,以較小的安全投入,取得較大的效益。例如,利用安全經濟的信息分析技術、安全經濟效益分析技術、安全經濟決策、安全風險評估和分析技術等,在安全投入、技術改造、興建工程、安全獎勵等方面發揮其安全經濟手段的重要作用,不僅可以保護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身心安全和健康,減少意外傷亡事故導致的經濟損失,還可以提高經濟增長能力。
五是加強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監督和監察,利用安全法規來規范企業、員工的安全生產行為。例如,憲法、刑法、勞動法、安全生產法、企業法中有關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工會法中有群眾對勞動保護、勞動安全的監督制度,職業病防治法等,保護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保護其勞動生產中的安全與健康的基礎原則。
六是采取安全教化手段,加強全員安全教育,以適應核安全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安全管理的需要。例如,新員工的工前安全知識、規章制度培訓和教育;特殊工種資格培訓教育;各級安全主管人員的安全任職資格教育;核安全科普知識、核安全文化知識教育等。使全體員工不僅具有安全生產技術,還有正確的安全觀念、安全思維、安全的態度、意識和應急反應,符合時代的安全心理和安全的精神需求,使員工在生產活動及生活環境中真正達到安全與健康的態度,遵守安全行為規范。
核安全文化建設要與企業質量文化相結合
常言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產品的通行證”,“質量是經濟效益的保證”,“質量是企業競爭實力的物質基礎”等等,這從不同側面揭示出質量對企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而產品的質量包含著安全特性,包含著應為使用者提供無害、可靠、安全的產品品質。因此,企業核安全文化要吸收企業質量文化的長處,把好安全生產質量關,而質量文化要吸收企業核安全文化的特點,從設計、材質、加工、制造、檢查、認證、銷售、維修、保險各環節中都體現以本質安全和防護為主,體現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珍惜生命,關愛與誠信的原則和精神。
質量意識和質量品質中包含著質量安全意識及質量安全品質,質量文化中包含著企業安全文化的成分,質量的安全品質應屬質量的首要品質,以人為本,使消費者安全、舒適、方便,是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的根本。產品的重要品質之一是安全品質,質量安全品質是企業核安全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涉及核安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與人的安全價值觀及安全倫理道德觀是不可分離的。
對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主體的企業來說,把“質量—安全”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和動力,要培育和發展自己的質量文化,不斷提高全員的質量安全和安全意識,這是一項艱巨、復雜、重要的戰略任務。具體地講,在企業核安全文化建設中,應推行ISO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使員工對質量、市場和顧客有新的認識,改進員工價值觀念,使企業的產品及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核安全文化建設中,人是占主導地位的因素,企業員工不是單純的經濟人,而是社會化的人,都受其思想意識、價值觀的控制。導入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其積極作用在于,第一,人人都能自覺地受制度約束,由他人管變成自己管,使員工成為企業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第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依法自約,自我管理,清除了人為因素,給員工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第三,由于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的規范涉及到企業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方面,使企業管理工作排除了人為因素和傳統管理方式的干擾,減少了隨意性,增強了科學性,使執行制度嚴格化、經常化、普及化和持久化。
質量活動中最關鍵的要素是“人”,因為任何工作、任何產品都是人做出來的,只有激發員工的使命感、責任感,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才能把生產質量工作從每級管理人員的層層把關轉變為每位員工的自覺行動,才能保證質量工作的所有環節無懈可擊,才能保證產品的每一個細節都有一流的品質。要達到這一要求的前提條件是,企業的員工對企業要有認同感和歸宿感。為此,企業的工作重點就是要將員工個人命運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建立起員工與企業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的血肉關系。
核安全文化建設要與管理激勵相結合
核安全文化以企業精神為核心,融企業宗旨、行為規范、倫理體系、價值準則、習俗、信仰、制度規定為一體,是企業賴以存在的精神。通過核安全文化手段,對人的行為進行干涉、指導、控制等,即對人的行為的激勵,這是核安全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核安全文化與管理激勵,是通過對人的管理結合在一起的。行為科學認為,激勵就是激發人的動機,引發人的行為。現代企業的管理激勵,就是通過設計適當的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制定和采取一定的行為規范和懲罰性措施,來激發、引導企業成員的行為,以有效地實現企業及其成員個人的目標。
根據安全行為激勵的原理,激勵分為兩種: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外部激勵,是通過外部力量來激發人的安全行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設安全獎、改善勞動衛生條件、提高待遇、安全與職務晉升和獎金掛鉤、表揚,開展“安全競賽”等活動,都是通過外部作用激勵人的安全行為。嚴格、科學的安全監察、監督、檢查也是一種外部激勵的手段。內部激勵,是通過人的內部力量來激發人的行為。如更新安全知識,培訓安全技能,強化觀念和情感,理想培養,建立安全遠大目標等等。它是通過增強安全意識、素質、能力、信心和抱負等來起作用,是以通過職工的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自覺性為目標的激勵方式。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都能激發人的安全行為,但內部激勵更具有推動力和持久力。前者雖然能激發人的行為,但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建立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之上的;后者對人的行為的激發則完全建立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它能使人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指導、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企業“一把手”及各級安全主管和安全專職人員,應積極創造條件,形成人的內部激勵的環境,在一定和特殊場合和對特定的人員,也應有外部的鼓勵和獎勵,充分地調動每個員工的安全許多行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核安全管理中應用激勵理論進行科學管理,抑制“三違”行為,應創造適宜的心理環境,使全體員工在感染熏陶中形成共識。
形成與核安全文化相協調的心理定勢,發揮其指導和制約作用。人的心理活動具有定勢規律——前面一個比較強烈的心理活動,對于隨后進行的心理活動的反應內容及反應趨勢有影響。核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是對干部和員工的培訓。在對新員工和新提任中層干部的培訓上,心理定勢規律作用十分突出。進行核安全知識培訓,不僅要提高他們的安全知識,更重要的是把企業的經營哲學、戰略目標、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系統而詳細地介紹給他們,并通過討論、總結、實習,加深理解。
重視心理強化, 通過開展多種活動來強化人的安全意識。強化是指運用某種手段,通過一定的肯定或否定(獎勵或懲罰)使某種行為得到重復或制止,使某種心理品質變得更加牢固的過程。使人的行為重復發生的手段稱為正強化,制止人的行為重復發生的手段稱為負強化。這種心理機制運用到核安全文化建設上,就是及時表揚和獎勵與核安全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為,及時批評和懲罰與核安全文化相違背的思想和行為,使獎勵或懲罰盡量成為企業精神的載體。
利用從眾心理,實現核安全文化建設所需要的輿論與行動的良性循環。從眾是在群體影響下放棄個人意見而與大家保持行為一致的社會心理行為。在核安全文化建設中,企業領導者應該運用一切輿論工具,大力宣傳核安全文化,同時發揮管理者和先進典型人物、安全標兵的示范帶頭作用,形成聲勢,主動利用從眾心理,促成全體員工行動上的一致。
培養認同心理,升華企業員工的責任感。認同是指個體將自己和另一個對象視為等同,引為同類,從而產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體性的感覺。建設核安全文化,企業“一把手”取得全體員工的認同,是一項首要的任務。這就要求企業“一把手”要辦事公正、作風正派、以身作則、關心員工、善于溝通、具有民主精神,成為員工靠得住、信得過的“當家人”。此外,還應著重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員工正確地、深刻地認識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的協調一致,形成個人與企業共命運的主人翁責任感,才會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思考和行事,自覺地維護企業的好傳統、好作風,使核安全文化不斷發展和完善。
現代企業管理,在對人的管理問題上,其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員工受激勵的水平。建立具有自我激勵性質的核安全文化,是企業發展的要求,也是企業核安全文化與管理激勵相結合的高級境界。
上一篇:安全文化——保證安全生產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