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安全管理理論認為,生產事故的發生雖然有其突發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預測、預防和控制的;ぷ鳛楦呶P袠I,其產品具有特殊的化學性質,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引起燙傷、著火、爆炸等事故,強化安全管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是搞好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對安全生產的作用。實踐證明,安全工作評價考核和危險點分析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方面成效顯著。真正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只有依靠安全文化的培育,營造一種良好的安全氛圍,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講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真正將安全工作做好。近幾年來,我市高度重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以提高員工安全文化來促進安全工作。為了強化安全文化氛圍,突出安全文化“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作用,在安全管理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想方設法把制度“硬管理”向文化“軟管理”轉化,極大限度地推進文化滲透力度,制作或引進安全管理電視專題片,進行企業宣傳教育。通過定期在企業開展以“檢查一起安全隱患、糾正一起違章行為、提出一條安全合理化建議、做一件預防事故的實事、班前會分析一次事故教訓”為內容的“五個一”競賽活動,收效良好,反響強烈,激發員工自身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熱情,給安全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規范員工安全行為。規范員工安全行為,關鍵就是以制度規范員工行為,用生產方針(防事故、保連運、抓管理、促效益)指導工作實踐。首先,要求企業從制度建設入手,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勵人。抓制度建設,一是安全操作規程的學習,真正讓職工既會按規程操作,又能讓職工熟練掌握;二是廠與各科室、科室與各班組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制,人人有責任;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從安全管理上堵塞漏洞;四是建立安全獎懲制度,做到獎罰分明,管理有序。其次,在貫徹落實上下工夫,與健全制度、機制相比這一點更加重要,也是抓好安全建設的薄弱點和工作著力點。制度制定好后,是否不折不扣地執行到位,關鍵看制度有沒有執行力,激勵機制是否能夠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約束機制是否能夠約束職工的不安全行為。
三、加強安全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技能。化工裝置具有危險性的特點,因此,提高員工安全操作技能是最迫切、最重要的一項長期工作。為了做好裝置安全生產工作,必須抓兩個方面,一是抓好班組長的選拔培養和使用。班組長是班組安全生產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生產一系列規章制度執行和落實的關鍵環節,生產任務的完成、安全質量的提高、現場安全管理、隱患排查治理等都與班組長決策組織息息相關。因此,必須把班組長的選拔、培養、使用作為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發展的需要。二是強化培訓,全面提高班組自我安全操作能力。針對“三違”現象屢禁不止等問題,下大力氣抓員工培訓。通過培訓,培養一支安全意識強、操作技能好、管理水平高的職工隊伍。樹牢安全生產、培訓先行的意識,建立培訓制度,制定長遠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精密組織,嚴格實施。
四、安全要納入精細化管理。安全工作也要做深、做細、做嚴,納入精細化管理之列,建立起一套精細化的安全管理運行模式,抓住安全生產這個重點,積極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實施重大危險源監控,達到源頭治理之目的。具體的就是各項工作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比如化工操作、設備檢修、日常安全管理方面,盡可能使這些工作形成閉路循環制度。一是巡回檢查制度。規定各類人員的巡檢時間、巡檢內容,發現的隱患以聯絡單的形式下發至針對性的單位、班組、責任人,在限定時間內整改,暫不能整改的要有防范措施,形成隱患有人查、有人管、有人整改的良性循環管理氛圍,確保隱患排查及時,處理隱患及時,使安全工作形成閉路循環,促進穩定運行。二是首問負責制。接受工作的科室、人員即是負責單位和責任人。這些舉措的實施,最直接的是避免了工作脫節,杜絕了推諉扯皮,確保了時時有人管、事事能管好,實現了安全工作精細化管理。
上一篇: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