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忽缺的一項重點,也是難點。安全生產是企業綜合素質的反映,更是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隨著企業安全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抓好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必須建立成熟完善的安全文化,樹立“以人為本”思想,更新老的安全理念,培育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塑造想安全、懂安全、會安全、能安全的員工,是企業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途徑,也是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需要急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首先,強化安全文化建設。安全管理必須以人為本,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能,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成熟的安全文化,才能有效預防、控制、減少或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文化具有其它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企業安全文化體現在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群體對安全的態度、思維及采取的行為方式。企業安全文化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廠容廠貌、廠風廠紀、安全文明生產、一流環境與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體制及安全生產規章與制度的建設,沉淀于企業及員工心靈中的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思維方式、安全行為準則、安全道德觀和安全價值觀等。如果制度的約束對安全工作的影響是外在的、剛性的、立竿見影的和被動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則是內在的、柔性的、潛移默化的和主動的,具有其他約束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企業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規范、輻射等功能對整個企業會直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不僅能使企業的安全環境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更重要的是經過企業安全文化的建立,能使員工的思想素質、敬業精神、專業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也會帶動與安全管理相適應的經營管理、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發展,對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等都將大有益處。安全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思想觀念的引領,不斷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能力素質,特別是要把握好牢固樹立安全理念和知識技能提素這兩個著力點。基于這種思考,安全教育培訓要著力從四個方面強化,最終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和自覺行動。一是理念。即鮮明地提出安全工作的價值取向和基本倡導,形成主導安全理念、人人重視安全,個個注意安全。二是宣灌認知。即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員工認可,接受和內化理念。如運用班前會、安全宣誓、安全陣地教育、安全知識競賽等,強化安全理念熟知、掌握。三是心理調適,即按照安全理念表明和倡導的行為取向,調整員工所持有的不適應的思想意識和心理,固化員工安全生產的思想觀念和良好心態。建立企業、分廠、班組三級管理體制,形成一級對一級負責制。四是技能培訓。堅持運用每天班前會或每周安全檢查進行安全培訓。每月安全工作講評培訓、每季度、半年安全評價培訓。形成全方位、多視角、經常性、實用性的技能培訓實施體系。同時可結合開展崗位練兵比武、師徒結隊、技師評聘、崗位帶頭人選拔、新員工崗前培訓等活動,提高培訓效果。
其次,強化安全責任制度落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須認真對待責任問題,不斷完善制度約束體系,讓責任和制度無處不在,把落實責任與執行制度成為員工的一種主觀追究。主要應從以下兩方面重點抓緊抓好。一是建立全覆蓋的責任約束體系。細化安全健康環境委員會、各專業安全管理檢查組、安全管理部門、分廠、班組及各層次的群體安全管理責任,明確什么部門什么事,辦什么事盡什么責。同時也要細化高層領導到下面員工的個體安全管理責任,并實施多種形式的安全責任追究。二是建立全面完善的制度約束體系。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安全教育、安全思想分析、安全合理化防錯建議、安全檢查、安全會議流程、各種安全隱患排查及發生事故進行“三不放過”等制度,一定要嚴格執行,同時還要舉辦典型安全事故展覽,教育員工舉一反三,接受教訓,進一步做好安全工作;對在安全工作中做得好的單位、個人,要及時大力宣傳表揚;對經教育仍然違反安全生產要求并發生安全事故的,要給予責任追究,形成有效的約束力。
第三,強化安全教育。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大力建設安全教育。企業是由員工組成的,員工是生產一線的直接參與者,所以說員工應成為安全的主體。只有抓好員工的安全工作,才能保證企業的安全。而抓好企業和員工的安全工作,一般要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在企業中大力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發揮各類宣傳媒體的作用,引導員工掌握各種安全知識。利用觀看相關安全生產錄像,組織培訓班、學習班、安規考試和競賽活動等各種手段對員工進行生產作業安全技術知識、專業安全技術知識和抗災避險知識等各種內容的普及教育和再教育,使員工充分掌握生產、生活的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護知識。同時以身邊不安全事實、血的教訓為反面教材,深刻剖析每一起事故的原因使員工從自我保護的角度,建立起“我要安全”的意識。二是在開展安全教育工程的活動中,企業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崗位,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安全知識、安全法規和遵章守紀教育,使員工從更深層次理解各自崗位安全的內涵。針對員工安全意識淡薄的各種現象,分層次、分對象、有針對性地抓好安全生產培訓,加強安全生產教育,逐步消除員工的不安全行為,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奠定基礎。三是強化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各兼職安全生產檢查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知識教育,使他們樹立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超前防范,只有這樣才能把安全生產事故降到最低范圍。四是消除“以罰代管”的錯誤觀念,落實安全責任制。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責任制不落實、安全意識淡薄、違章操作、違章指揮。所以安全生產工作應從源頭抓起,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檢查,檢查不留死角,不走過場。對查出的安全隱患要及時登記處理,落實到整改責任人,限期整改,整改后要進行復查并且有相應的反饋處理程序。要有人真正地去抓落實,不要認為查出了安全隱患,寫出了整改通知,進行了罰款處理,就功勞到手、萬事大吉了。只有通過整改,消除了隱患,預防和杜絕事故的發生,才算收到好的效果。檢查是手段,預防是目的,消除安全隱患是根本;不能只定制度收罰款,不去檢查、整改落實,“以罰代管”是抓安全工作的大忌。
第四,強化安全預警分析體系。凡事預則立。安全工作更需要超前分析和預測,掌握主動權。安全管理工作必須實現由事后查處向超前預防預控的轉變,變被動處置為超前分析控制。安全管理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多個方面、多種種因素,需要利用科學的手段,達到整體把握、系統管控的目的。一是依托計算機信息網絡,開發系統軟件,建立人、機、物、環實時監測體系,監測體系以安全隱患、“三違”行為、輕傷事故、非傷事故、職工疲勞情況、員工經驗狀況、教育培訓效果、基礎工作為監督要素,通過各種要素的指數化,形成數據信息,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功能,對輸入的安全工作的具體信息,進行及時統計處理,自動生成監督結果,顯示出當期安全狀態和紅色預警提示等功能。二是建立系統追問工作體系,對不安全狀態講各類不安全事件在細節上去查找原因和分析責任。在體系構成上,有公司和二級單位兩級追問主體;有不安全狀態,隱患問題、事故、“三違”行為等追問內容;有人、設備、材料、制度措施、環境五大追問要素和追問路徑。三是建立走動式管理體系,形成飯生產現場進行巡視檢查,及時落實管理責任并進一步發現問題的工作機制,目前誰去走動,走動到哪里、什么時間走動、走動幾次、發現和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五,強化安全環境狀態優化體系。環境能夠影響和改變人,要通過不斷刷新生產作業環境和優化人的工作狀態,達到強化基礎,規范行為的目的。在工作的推進上,要在系統分析安全、文明、和諧的物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基礎上,一方面對外在的物態環境,以質量標準化和亮點部位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創建活動。對于企業安全生產的主要工序,要大力倡導:“生產為了安全,安全為了生產”、“人人重視安全,個個保證安全”的工作思路,實現各主要工序相互銜接的程序化管理、標準化實施、閉合式運作。同時引入質量控制監理化機制。開展安全承諾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激發員工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努力搞好安全生產的熱情。
總之,安全文化是整個企業文化的折射,是維護企業安全穩定的基石。企業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將因呈現時代的特色而產生強大的精神推動力。在市場經濟競爭已經形成的今天,企業只有給力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讓全體員工自覺地約束自身行為、規范作業,按章操作才能確保企業的安全生產,同時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謀求更大的發展。
上一篇:搞好班組安全文化建設之我見
下一篇:著力五個環節,構建本質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