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思想理念。長期以來,我們一手抓規章制度的落實、一手抓意識形態的培養。在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培養員工安全習慣、提高員工安全素質、探索安全發展的規律等方面做了有效的思考和嘗試。
一、把加強安全文化建設作為安全發展的助推器
安全文化作為安全生產的靈魂和根本,有著強大的導向功能、規范協調功能凝聚功能和輻射功能。把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核心價值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載體和手段。對于落實科學發展、提高全員素質、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體系完善、責任明確。安全體系的完善與否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企業對安全工作重視程度的體現,更是法律行規賦予企業保障生產安全的法定義務、是企業負責人及時了解內部安全生產狀況的一種重要手段。自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建立了以總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制造部長為主任、行政人事部經理為總執行干事、各生產車間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為委員的安全管理委員會和安全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把安全文化建設作為安全生產的一項全局性、基礎性、長期性的系統工程來抓,努力在企業內部構建“總經理全面抓、安全部門對口抓、班組親自抓、全員主動抓”的安全管理網絡。給各成員明確職責和任務,將安全文化和企業文化相結合,建設有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定期組織大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文件進行學習宣傳。安全文化領導小組在對各生產、管理崗位進行了嚴密的調查、考評后組織設備科、工藝科有關人員編寫了《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員工讀本》,從安全管理網絡系統的構建到基層員工的安全職責、從國家的法律法規到各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都在《讀本》上一一明確。并定期組織員工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考核,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從思想觀念上提高了員工們的的安全法制意識,努力在全公司范圍內形成學法、用法的熱潮。
教育先行、嚴格把關。每當新員工入職,公司安全員都面對面地進行安全法規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將安全體系文件對員工進行宣貫,讓每一位新員工都能在上崗之前都能明白為什么要重視安全、怎樣保證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等常識性問題。每年對老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復訓,對班組負責人及重點崗位的從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技術培訓,定期將持證的特種作業人員送市技術監督局年審。采取走出去學與請進來教相結合的方式,盡可能多的給員工創造機會,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熟悉安全規程等一些常識性和專業性的知識,以及操作與執行技能、本領。
此外,我們還注重利用板報、櫥窗等載體對企業的安全文化進行宣傳。統一員工們的思想認識,將安全管理與考核標準進行了細化,以班組為單位定期對所屬人員進行安全考核。并結合周邊地區、兄弟單位發生的事故進行自查,組織剖析討論,舉一反三吸取教訓,檢查自身存在的的問題隱患,跟蹤問題的整改落實。
二、著眼培養員工有利于安全的習慣
習慣,是由于重復的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是一個人思想和行動的真正領導者,對于一個人的行為有著重大的影響。而事故的發生則屬于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隨機事件,這種偶然性是隨機存在的,所以說,培養員工們有利于安全的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減少事故偶然性和概率的重要途徑。
澄清職工模糊認識。在事故發生之前,絕大多數員工都認為制度是可有可無甚至是多余的,更有甚者認為我們要求員工們所采取的勞動保護措施制礙手礙腳,制約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惰性思想的形成影響了大家安全習慣的養成。為此,我們通過組織人員收看安全生產事故談教訓,把員工們經常忽視的不安全行為拍成圖片,在局域網上發布并展開討論。每逢全國安全生產月、安全警示日,我們還專門請事故受害者給大家現身說法,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去剖析自覺遵守勞動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作行為識別系統。要打牢安全的基礎,時刻把員工頭腦中的這根弦繃緊,就必須常念安全經,常敲安全鐘。我們除了在搞好各員工上崗前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外,還結合崗位的特點和實際,對每一項工作、每一件設備都明確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在特種作業設備上制作了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著重就電氣的使用、機械的操作和油料的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專題教育,在帶電操作和高空作業的場所都明確了注意事項,設置了安全警示牌,通過醒目的標語、形象的畫面等輔助手段給每一名員工灌輸安全生產的理念,讓大家的安全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結合部門文化精髓的提煉,我們特地將規定的作業流程和規范的操作手法拍成圖片張貼在作業區域,讓員工在上崗操作前對自己的安全操作規程一目了然。通過定期制作多媒體圖片組織員工進行觀摩,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讓員工在思想意識上充分認識到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什么應該提倡,什么應該摒棄。
強化安全制度落實。抓安全工作的首要就是要抓制度落實,發生安全事故的單位,多是因為某個人、某個時段、某個環節上執行制度不嚴格所至,抓安全工作必須依靠嚴格的制度和鐵的紀律,加強安全監督的責任追究,全時空、全員額、全過程落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力爭做到安全教育一個不少、安全意識一刻不松、防護措施一件不落,操作規程一步不省。克服麻痹、僥幸、松懈心理,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圍。
安全管理中,每個生產部門都選撥了一批業務知識精、安全意識強、善于唱黑臉、敢于動真碰硬的業務骨干輪流擔任車間安全生產監督員,負責督促整個車間安全生產制度的貫徹執行,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各項措施。層層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針對員工執行制度上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我們在貫徹公司下發的《規定》的基礎上跟每一個班組、每一名員工都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補充了相關獎懲措施,開展了“守紀律、保安全、促生產”的安全競賽活動。不僅調動了大家工作的積極性,還強化了員工就是第一責任人的安全意識。
此外,我們還堅持每月定期分析車間安全形勢,從人員思想、工作姿態、任務進度等方面查找問題隱患,及時了解員工們的真實想法和工作態勢,對有消極情緒的及時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把工作做在前頭,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充分發揮全體員工在安全生產中的決定作用
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在安全生產中的積極性,使其發揮決定作用。
安全文化讓職工成為安全生產的制度平臺。傳統管理模式,是讓制度形成文字掛在墻上,現代安全文化是讓制度成為一種約束力量存在于心中,每一個職工都是安全制度的制定者、運用者、監督者、實施者。職工要成為安全生產制度平臺的關鍵,就必須把自己的安全,當成是維護自己最大根本利益的途徑,主動學習掌握安全制度、嚴格遵守安全制度,并自覺要求和監督別人嚴格遵守安全制度、直至自覺要求上級部門完善安全生產制度和執行安全制度。為此,我們經常召集相關崗位的班組長及員工代表就安全管理文件體系讀本中的有關章節進行討論、完善、修定。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日益加快,我們都連合工藝科、設備科等部門,制定新安全操作規程與新工藝、新設備一起出臺。
安全文化讓職工成為安全生產的管理平臺。在平常的生產建設過程中,我們隨處可見安全生產制度和生產操作規程或是掛在十分醒目的地方,或是總在安全例會上被反復強調,但安全事故卻仍然不時發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并沒有人去仔細研究。實際上,主要是沒有讓職工成為安全生產的真正管理者。安全文化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通過文化的作用,讓職工意識到自己對安全生產的責任和義務,認識到自己安全生產的道德約束力。從而自覺參與安全生產管理,確保安全生產制度的完善和真正發揮作用,變制度的被動約束為主動約束,變被動安全生產為主動安全生產,從而確保各種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安全生產環境由被動優化變為主動優化,變安全事故頻發為安全事故為零。
安全文化讓職工成為安全生產的保障平臺。職工安全生產的根本保障是職工自己。企業的安全生產措施必須讓車間的安全生產措施發揮作用,車間的安全生產措施必須讓班組的安全生產措施發揮作用,班組的安全生產措施必須讓職工的安全生產措施發揮作用。只有職工自己重視了安全生產,只有職工牢記了安全生產制度,只有職工自覺按照生產安全操作規程一絲不茍地開展工作,崗前充分準備,崗上高度重視,思想不麻痹、預防為主體、操作不違章、安全保障才能落到實處。要讓職工成為安全生產的自我保護平臺,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就必須避免總是把職工當成安全教育對象、總是讓職工被動作為教育受體的做法,而應該讓職工作為安全教育的主體,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醒自己、自己關愛自己、自己尊重自己,企業的教育是必須的,但職工的自我教育更重要。我們有必要形成企業教育職工、職工教育職工、職工教育企業的安全生產思想教育的互動局面。
總之,安全生產的效果主要表現在生產建設中的安全事故為零。不同的企業、同一企業的不同車間、同一車間的不同班組、同一班組的不同職工都可能有自己獨特的安全生產經驗,我們有必要讓良好的安全生產局面發揮它的激勵作用、讓優秀的安全生產經驗發揮它的引導作用、讓典型的安全生產事故發揮它們的警示作用,先進安全生產工作者之間應該以更加卓越的成就為目標,相互對比、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問題或工作落后的企業應該把事故或批評作為自己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起點和動力,制定措施、完善工作,最終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上一篇:推行班前安全教育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