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當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班組長為了班組管理費盡周折。他們點子不少,但常因方法不對、語言不當而無法實現既定目標。要想提升班組管理水平,筆者認為,班組長應該扮演好君、親、師三種角色。
所謂君,不是要端起君王的架子,動輒發脾氣,而是要有正人君子的胸懷和品格。在管理工作中,班組長應以“君”自律,以身作則,這樣才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會跟著行動起來。
所謂親,就是對待職工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一樣,關心體貼而不是高高在上。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班組長都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做一個有心人,及時了解職工的困難。作為班組的管理者,我們應用關愛化解職工的內心矛盾,為他們提供熱情幫助,讓職工把班組看做溫暖的家。每個人為家付出都是無怨無悔的,如果職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自然就會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
所謂師,就是說在管理中要扮演好老師的角色。一些班組長在日常工作中對職工橫加指責,埋怨他們技術不過硬、環境適應能力差,殊不知,這會讓職工在今后的工作中產生厭煩、畏難情緒。其實,班組長應耐心解答職工提出的業務難題,積極與他們分享工作中的經驗和成功做法,要多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職工的自信心。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班組長只有扮演好老師的角色,引導職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服務方法、提升業務技能,才能使班組管理工作更上新臺階。
上一篇:安全培訓也要“量體裁衣”
下一篇:警惕“兵兵相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