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企業安全管理文字、文件多,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地位底,安全與生產矛盾突出,普遍存在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教育,安全管理停留在事后處理,出現事故“血的教訓”不深刻和處理不嚴等現象,本文就企業安全管理的五項制度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關鍵詞】企業安全管理 五項制度 三不教育
生產的安全發展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家庭幸福以及社會的繁榮穩定密切相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奧運過后的“三鹿奶粉”事件、9.8山西襄汾潰壩事故及9.20深圳舞王俱樂部特大安全事故等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當前我國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因此,如何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已成為當前安全生產領域的一項重大任務。為此,自己結合實際主要從五個方面淺談如何規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地做好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影響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
決定安全生產與否主要有人、物、環和法等4個方面因素:
1、人:與安全生產相關的人員主要包括領導者、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及其它相關人員。這些人受教育程度不同,并且可能來自不同地域,總體素質參差不齊,作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和高等智慧生物的結合體,有時往往會因為情緒化而思想麻痹或喪失理智,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2、物:主要包括與生產相關的設備和物料,物的不安全狀態也是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作為生產力第二要素的設備和物料,必須保證設備運轉良好,物料合格、存放安全、合理。
3、環:即與作業相關的空間、時間和安全文化氛圍。a、空間是指作業的環境,要從機器設計、場地規劃和設備擺放等環節考慮人體工程學問題,盡量確保作業空間環境安全、舒適;b、作業的時間要考慮夜班、節假日、人的喜慶、悲傷、失意、生物鐘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發時刻;c、多宣傳教育,通過安全警示標牌、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月活動等多種形式,構筑企業人人講安全的氛圍。
4、法:安全管理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程及企業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等。違法、違規生產、經營是造成的生產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誤往往是多重失誤造成的。
二、分析生產安全事故的原因
生產安全事故代價大,不僅企業經濟利益受損,而且也給受害者家庭帶去無盡的創傷。因此,企業更應該認真分析事故致因,吸取教訓,加強管理,消除隱患。近年來,通過對轄區內生產安全事故致因的統計、分析和總結,得出其普遍存在如下特點:
1、企業領導對安全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出現重生產輕安全現象,致使安全專項資金沒保障,安全地位底,安全管理部門下達的指令、要求、檢查、落實成一只空文,安全管理置空、倒掛,是生產安全事故的最大原因。
2、企業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責任和效益不掛鉤,致使安全宣傳教育流于形式,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督缺失的失控局面。安全管理逐級衰減,制度要求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安全人人管、安全無人管”也是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一大原因。
3、企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失對人的管理和物的不良狀態的有效監控機制,致使隱患不能及時得到排除,是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一個原因。制度制定是根本,但關鍵在于執行。因此,必須從宣傳上加強制度的原則性、權威性和強制性教育,提高員工自覺、自我管理意識,達到制度管人、約束行為的目的。
4、企業安全培訓力度不夠,安全意識差,存在僥幸心理也是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落實安全管理五項制度,保障安全生產
企業安全管理應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全員管理,即橫向到邊,又縱向到底。安全生產是各部門、各方面長期努力的結果,企業只有內修外煉,不放松安全這個弦,確實加強安全管理五項制度落實,才能保障安全生產:
1、領導重視是關鍵,解決認識問題,突出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領導重視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安全資金投入的保證。企業領導應該把好安全這根弦,構建安全管理機構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督促各職能部門安全責任制落實。針對部分企業領導對安全重視不足現象,建議政府加強企業負責人安全培訓、監管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處罰力度,構建扶優扶強,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企業的機制,督促企業負責人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其他工作的關系,突出安全生產的重要地位。
2、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制度,落實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是企業安全管理的基本組織保障,理順組織構架,指令才能順利上傳下達,監督反饋才能反映實情,企業高層決策就能做到有據可依。而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組織措施,為了能夠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各級各類人員及各部門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責、權、利應進行明確界定,通過與各級各類人員層層落實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的形式,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并按要求追究其責任。
3、以檢查促管理。安全檢查是發現消除隱患,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預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因此,檢查不應流于形式,而應有課題,帶有目的性;檢查不應浮在一定層面上,而應深入一線;檢查不應查出無果,而應限期整改;檢查不應改而無事,而應追究當事人及負責人的責任;檢查不應查一處改一處,而應舉一反三,建立機制,防患于未然。這樣檢查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便能彰顯出來,實現決策、檢查、控制、落實的良性循環。
4、安全管理要講方法、抓重點。首先,安全管理是對人的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才能減少事故隱患。人的思想是復雜的,安全管理要有方法,不同對象應該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總之一句話“婆婆嘴、菩薩心、包公臉”,堅持教育、幫扶和處罰相結合,恩威并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其次,對人、物、場所、工藝、工段等安全管理要有側重點,積極開展安全生產評價和風險評估工作,識別出重大危險源,落實應急救援預案,并不定期演練、修改,完善災害應對系統。接著,從源頭抓起,把好安全關。對于新設備、附件和材料的安全檢查要注意,嚴把采購、設計等環節安全關,堅決杜絕不符合安全的材料和設計進入生產環節。最后,重點加強班組的安全建設與管理。班組是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標準及規程的最基本執行單元。因此,只有切實保證班組的班前會議、班后會議、例會的有效開展,認真落實安全檢查制度,并結合季節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專項檢查,通過檢查及時發現班組作業人員、設備、工具、作業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隱患,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時徹底地消除不安全隱患,才能杜絕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5、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安全意識。部分員工存在僥幸心理,安全意識淡薄,為貪圖一時便利,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帶盲目施工、違規操作時有發生,造成諸多安全隱患,安全意識亟待提高,可從教育和培訓兩方面來落實。教育是基礎,可開展專項和有針對性教育,也可采用事故案例等形式來開展“三不教育”: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和不被別人傷害,營造出一個安全文化氛圍,使得安全扎根在員工心里。而培訓應重點把握好對象、內容、形式、效果四個環節,做到培訓內容有針對性、培訓對象有層次性、培訓形式多樣性。在實踐中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安全技術水平和災害應變能力,消除員工在安全生產上的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使其能自覺遵守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能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做到自我安全防護。
安全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頭等大事,安全工作必須警鐘常鳴,常抓不懈。要把安全工作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不要把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真正把“管安全”上升為“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只有企業領導重視了,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教育培訓,才能使得安全管理成為企業的一種自覺行動,從根本上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上一篇:油庫作業與安全
下一篇: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原因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