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在5·31講話中提出要注重地區、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16大報告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黨和人民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一直高度重視。突如其來的“非典”役情在促使人們對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更加警惕的同時,也使人們加深了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性的認識。安全監管部門肩負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使命,也應該以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理念和標準來進一步夯實自身基礎。作為基層安全監管人員,更應該以科學的、系統的、協調的理念指導自身工作,以努力形成一個高度協調發展的工作格局。事物協調發展的外現就是系統的協調性,何謂協調性?詞海中的解釋是“相容性”、“一致性”、“無矛盾性”,原是數理邏輯中形式系統的重要性質,現在一般指復雜系統的各個子系統和諧一致,配合得當,處于最佳穩定狀態。“水桶原理”可以反映出協調性的重要:一個老式木制水桶由許多木板沿園周圍拼而成,木板有長有短,桶內的水面只與最低的木板一齊,而與其它木板的高度無關,水桶的每一塊木板就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子系統,如果各子系統發展不均衡,那么相對薄弱的子系統就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功能,事物協調發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系統協調性的實現離不開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所謂科學方法,是指正確反映研究對象客觀規律的主觀手段,包括哲學方法和自然科學方法。科學方法在實踐工作的應用方面有兩個主要環節:科學預測和科學決策。科學預測是指在對客觀事物本質及其規律性充分認識的基礎上,用科學方法對事物各個領域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作出正確推斷。科學決策是指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按健全的決策程序,科學地綜合、權衡各種因素后,運用科學方法和先進技術作出的決策。由于安全監管工作事關千百萬群眾的生命安全,意義十分重大,且目前形勢也較為嚴峻,迫切要求我們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形勢和局面進行科學預測,就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隱患而積極利用現有條件和手段及時作出科學決策。而如何更好地采用科學的安全監管方法,則要求我們不斷地更新理念,拓寬思路,注重實踐,追求真理,提暢懷疑、創新、進取的科學精神。需要強調的是,基層安全監管人員尤其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指導本職工作,要學會從哲學層面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哲學并不難,只要我們去努力嘗試,努力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武裝自己,以系統的、辯證的、矛盾的觀點分析研究工作,就一定能體會到哲學對實踐工作的巨大指導意義。
我們強調基層安全監管工作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一方面順應了全社會注重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工作的協調性,也有助于客觀上促進基層安全監管工作更加均衡、健康地發展。一段時期媒體上多次提到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安全隱患經安全監管人員多次指出仍得不到及時整改。這表明在某一地區的某一時期內,安全監管人員的汗水和執法成效已經不相協調。我們不能讓不協調的局面繼續發展,更不能覺得:反正我已經指出來了,改不改是你的事。而是要積極動腦子,想辦法,采取一切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計逐步把不協調之處消除掉。當然說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方法、堅定的毅力、足夠的勇氣,肯定能推動我們的事業不斷協調發展。要實現工作的協調發展,首先要使協調發展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從而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大家才會主動的、積極的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去努力開創一個協調發展的科學格局。通過加強學習,提高認識,錘煉素質,大家就能夠逐漸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而開闊的思維,以科學的方法和先進而富有成效的手段,以高度的自覺性協調開展各項工作。同時,這將意味著更多的汗水和思索,我們還應該從體制上著手對工作的協調開展制定制約激勵機制和考評體系。
總之,推行科學監管, 努力開創一個協調發展的安全監管工作格局,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呼喚,更是自身工作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要始終不忘在安全監管的協調性和科學性上下功夫。(許立民)
上一篇:格言警句論安全
下一篇:安全生產要“四戒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