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月”到了。某單位大張旗鼓地開展安全大檢查、安全考試問答等活動,全廠安全氣氛濃烈。安全月一過,企業又恢復了以往狀態,員工們又我行我素起來。正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痛”,這就是企業的“三分鐘”安全。
其實,企業在安全月或是節假日期間搞安全“促銷”本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因為搞活動而講安全,不能日子一過去,“促銷”就停止,“安全風”就不刮了。抓安全是一項長治久安的工作。可是有些人還是免不了搞“三分鐘”安全:在上邊,某些領導干部為講成績、出效益而養成形式主義的作風;在基層,某些員工為迎檢而臨時“抱佛腳”,搞弄虛作假的一套。總之,從上到下都是一個態度:只要在活動期間不出差錯就滿意,而對于檢查出的隱患問題卻是一拖再拖,得過且過,對一些合理化建議更是束之高閣,無人問津。反正檢查已經做過了,形式已經搞過了,其他的就不必較真了。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企業的各項工作勢必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狀態,時間一久,企業就會千瘡百孔,一潰千里。
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須從自我做起,時刻繃緊“安全弦”,在工作崗位上要自覺抵觸僥幸心理,拒絕麻痹思想的侵襲,避免習慣性違章操作的發生。對開展的各類安全活動要求真務實,不搞形式,不走過場;對查出的問題不回避,不拖拉,及時整改,認真反思。總之,講安全不能僅僅成為掛在嘴邊的一句空話,一句口頭禪,而應該把“三分鐘”安全真正變為“二十四小時”安全,讓人們自覺地把安全裝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日本的消防紀念日
下一篇:五花八門的火警電話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