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把“綜合治理”充實到安全生產方針當中,反映了國家領導人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同時也反映了安全生產發展的規律特點。黨的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完整的統一體,堅持安全第一,就必須以預防為主,實施綜合治理,只要認真治理隱患,有效防范事故發生,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實處。
安全第一,就是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第一位。各級行政正職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抓安全生產工作,確保把安全生產工作列入本轄區、本單位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正確處理好安全與政績,與發展的關系,當兩者發生矛盾時,應服從安全。安全第一,還應體現在安全生產與政績考核“一票否決”上,從而真正樹立起“安全第一”的權威。
安全第一,重在預防。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最好舉措,是安全第一的具體表現。要實現安全第一就必須扎扎實實地從預防為主抓起。
預防為主要以人為本,抓好教育培訓工作。預防為主就是要領導干部、企業職工、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起安全意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學會如何做,怎么做才安全。
預防為主就是要狠抓責任制的落實。要嚴格落實各級領導,各類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讓社會上人人懂得自己的安全責任,形成安全工作有人做,安全工作有人管。對安全生產工作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綜合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徹底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預防為主就要重事前控制。未雨綢繆,認真做好事前預想,制定好反事故措施計劃、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平臺體系,切實做好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確保沒有安全措施的事不做,沒有安全保障的事不為。
預防為主就是要有嚴格的工作制度。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的完善和落實將大大預防和降低事故的發生。
預防為主就要推廣安全性評價。安全性評價也是預防為主的一種形式,式安全管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企業在安全生產上改善微觀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安全性評價可以預防事故和超前控制事故的發生。
······
安全第一重在預防,但是綜合治理是關鍵。事故源于隱患,防范事故的有效辦法就是主動排查,綜合治理各類隱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事故發生后,要組織開展好搶險救災,調查事故發生原因,依法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深刻汲取教訓,但是作為生命個體來說,傷亡一旦發生,就不再有改變的可能,所以就要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貫徹好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生產標本兼治,重在治本。
綜合治理要運用好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從發展規劃、行業管理、安全投入、科技進步、經濟政策、教育培訓、安全文化以及責任追究等方面著手,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社會上對個別安全生產監察員執法監察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現象有所反映,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安監工作的干部職工要引以為戒,下決心解決“執法不嚴,工作不實,業務不精,作風不硬”的問題,轉變理念變“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為“熱情服務,嚴格執法”。只要我們時刻銘記“心中裝著法規,我就是安全屏障”,懲處非法違法行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政府的權威,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會干得更好。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整體。只要上下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切實做好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就會預防事故發生;只有綜合治理安全事故隱患,才能真正實現安全生產。
上一篇:淺談做好安全生產管理的幾點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