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緒有利健康和工作
2007-05-25
來源:安全文化網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瀏覽: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人對周圍的事物總會有一定的反應,這種心理活動,叫做情緒。情緒的好壞,對人的健康有很大影響。引起情緒變化的外界因素,有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當人受了傷,有痛苦的表現,這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情緒變化;在事業上遇到挫折,有苦惱的表現,這是社會因素引起的情緒變化。
情緒這種心理變化,是與內臟器官的生理變化相聯系的。人在心情愉快的時候,脈搏、呼吸、血壓、消化系統的分泌及新陳代謝等,都處于平穩的,互相協調的狀態。在興高采烈或者狂喜的時候,可發生一時的脈搏、呼吸增快,血壓升高,接著而來的是消化系統分泌和新陳代謝的旺盛。
人在情緒消沉、悲傷或者焦慮的時候,會伴有胃腸蠕動減弱、消化系統分泌減少和生物化學調節的失常。
人在情緒緊張、恐懼或者憤怒的時候,會伴有脈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壓和血糖增高,消化系統分泌減少,以及由于末稍血管收縮而引起的手腳發涼。突然的極度的情緒緊張、恐懼或者憤怒,甚至可以引起休克。
現代醫學認為,影響人體健康的惡劣情緒,莫過于情緒緊張,它造成的精神壓力,最能危害人的健康。造成情緒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的巨大變化、人際關系的緊張,親人的病故,職業的改變,外界環境的突然變化,經濟狀況的劇烈起伏等等。
惡劣情緒是導致和加重許多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變化就非常重要。
要控制情緒的變化,就應當在可能的范圍內,適當地改善環境。假如改善環境確有困難,就應設法緩解情緒的攪擾。如躲開爭吵的對手,一時想不通的事情干脆不去想它,讓不健康的情緒,適時終止,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自衛措施。另外還可到朋友家談談家常,出外旅游及找一些書籍閱讀,借以擺脫困境。心情要樂觀一些,想得開,放得下,這樣才可能得到超脫。
控制情緒,需要保持心境的平衡穩定,性格外向的人,易于情緒上的自我開脫,比較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性格內向的人易于自我焦慮苦悶,陷于情緒抑郁狀態而不能自拔,因而易患病。因此要學會暴露情緒,遇有不愉快的事或想不通的問題,早些對人講出來,有助于他人的勸慰與幫助,又能使情緒適當泄散掉一部分,不至于被壓抑起來,影響工作,影響健康。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