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桃園礦為礦工們統一制作印有礦工“全家福”照片和本崗位安全規程的安全名片。
職工上崗佩戴安全名片,既可以讓他們隨時看到全家人期盼的眼神,又可以按照名片上的崗位安全規程,提醒自己安全作業。這的確是個好點子。安全是全社會關注的大話題,尤其是煤礦,近年來安全事故頻發。如果每個職工都能增強安全意識,按崗位安全規程操作,定能減少不少隱患。
但為這新舉措欣喜之余,又不免產生疑問:礦工把這張安全名片佩戴在哪兒呢?
可以設想,礦工初下井時,“安全名片”大概被“壓膜”后用鏈子穿著掛在胸前,或者揣在上衣兜里,緊貼胸膛。而真正到了采煤工作面,由于氣溫較高,工作強度大,礦工們揮汗如雨,很多人赤膊上陣。筆者實在想不出,此時該把“安全名片”放在哪兒?
不過,作為一種企業文化,“安全名片”確實能潛移默化地教育職工。企業在安全工作上積極行動,創新思路,還是值得提倡的。
但要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僅靠工人自身提高安全意識是遠遠不夠的,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投入需全面到位。回顧近年來發生的煤炭安全事故,管理體制、基礎設施、科研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比如大平礦難、孫家灣礦難,很大程度上源于嚴重超能力生產;本月11日發生的新疆阜康神龍礦難,也是因為超強度、超負荷開采。然而多少人下礦、每天挖多少煤,該更換哪些設備,都不是礦工說了算的。
可見,最需要“安全名片”的,不是礦工,而是煤礦企業領導人。
專家說,要從根本上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必須從安全投入、管理、體制、機制入手,進行綜合治理。這其中,有些問題與矛盾,涉及面較廣,還須假以時日,漸次化解。可有些問題,完全可以依仗企業自身實力,及時解決,立竿見影。這種情況下,廣大煤礦企業負責人需要來些“真格兒的”。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安全事故應“對號入座”
下一篇:違章,為什么違而難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