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不講安全,國將不國。一個社會不講安全,必將險象環生,安全不穩就沒有精力去發展經濟。說安全責任重于泰山,這是歷史的結論,是經驗的總結,是任何人都不能違背的。效益的攀升,社會的發展,沒有安全的穩定,就是一句空話。
如何確保安全,我們有一個座右銘叫:長治久安。所謂長治,就是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所謂久安,就是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這是辯證的,沒有治就談不上安,久安是長治的結果,長治是久安的保證。從這一點上講,常思安全,是一個領導的基本能力,是一個干部的基本素質。在道德的修養上,孔夫子有一段名言:“吾日三省其身”。在安全的管理上,也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吾日三思其行”。安排工作,部署任務,檢查落實,都要把安全作為重要因素進行考慮,才能防患未然,保一方平安。有教授做過研究:從安全經濟學的角度,安全生產預防性的“投入產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產出比”,這是1:5的關系。安全的學費可實在太高了!
說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認為安全更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是各級干部需要常思、常想、常作為的課題。是我們每一名干部管理智慧的最大體現。無數不安全事故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在安全工程科學研究中,人們概括出這么一條“事故法則”,也有人稱它為“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要想消除一起嚴重事故,就必須把這1000起事故隱患控制住。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頭。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任何事故苗頭都是可以避免的。世界上沒有不可預防的事故。只有管理行為和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不夠。管理上的輕視,行為上的惰性,才是真正釀成事故的罪魁禍首。只有把安全作為我們各級干部時刻掛在心口尖上的頭等大事,守土有責,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前,預先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頭,預先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事故苗頭、事故征兆、事故本身就會被減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安全,是實現社會統籌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底線,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基本要求。安全沒有長效機制,只有長治機制。安全的軟肋,就是只說不做。不會經常反思安全的領導無疑不是負責的領導,不是睿智的領導。常思安全,不僅僅是各級干部親和力的具體體現,而且還是行政的必須。一個領導是不是負責的領導,是否勤于常思安全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安全管理不用信誓旦旦只需要腳踏實地,決心表得再好,沒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等于零。任何對安全生產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出現麻痹僥幸和松懈厭戰情緒都是有害的。不注重預防和控制事故苗頭所帶來的后果就是一再付出血的代價。有效規避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就是一刻也不要放松對安全的警惕,始終銘記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真正樹立在安全上追求卓越的共同價值觀。
上一篇:從“馱鹽的驢”看“安全生產”
下一篇:人本管理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