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是企業一個永恒的主題,這在企業已經形成了共識。在即將開展的“質量月”活動時,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產品有質量問題,安全工作有沒有質量問題呢(多數人也認為質量問題就是專指產品的問題)?
筆者以為,所謂“質量”,通俗地說就是區分任何事物的好壞、優劣之分,包括我們的生產質量、工作質量、生活質量等等,都有一個質量問題,安全工作當然不能例外。
高質量的安全觀對安全工作有深層次的認識,注重“以人為本”,注重練“內功”,永遠將防范放在首位。對隱患的查改工作過細,并善于分析其中規律,絕不放過一個事故苗頭,這種安全才是有質量的安全。
而低質量的安全觀則滿足于工作的表面現象,轟轟烈烈、花花綠綠,很注重練“外功”,以應付上級檢查,集中表現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種表面化的安全工作容易障人耳目,雖然很能“造勢”,也可能帶來一時的“安全”,但這種安全由于工作不深入,隱患沒有徹底排查、解決,因而其安全有很大的偶然性。這種安全難道是有“質量”的安全嗎?隨著時間流逝,人的安全意識也在逐漸“流失”,結果是往往容易引發生產事故,而且都是一些大事故。有的單位由于忽視了質量問題,被各種表面現象所迷惑,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安全成了一匹不易駕馭的“野馬”,導致事故不斷,安全工作反復無常,陷于非常尷尬的境地。這都是被安全的“假冒偽劣產品”害的,更有甚者,出了事故不是認真吸取教訓,而是強調客觀原因,或是找熟人,托關系,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開脫責任。所以,有的單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安全工作不錯,卻不等于是有質量的安全工作。筆者曾在報紙上見過一幅照片,某煤礦發生重大透水事故,死傷數十人,但在井口卻赫然掛著“安全就是效益”的大幅標語!因而,在安全質量問題上,我們也迫切需要“打假”。
安全是個永恒的話題,但質量卻是個“活”的東西。隨著時代的進步,質量問題會被賦予新的內涵,因而追求安全工作的“高質量”也是無止境的。我們常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但如何實現這個“第一”卻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看誰的“高招”多,其差別就在于安全質量的優劣之分。可以說,對安全質量的把握關鍵在人,把握的精細程度說明了安全質量意識的高低。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生產經營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其實都是在做人的工作。也就是說,人的安全意識淡漠是最大的事故隱患,高質量的安全觀要通過人的責任心表達出來,落實在崗位上,做一流的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隱患,認真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
安全是一門科學,而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質量是衡量安全度的惟一標準,有質量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安全質量說到底就是人的生存質量,重視安全質量就是重視人的生存質量。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技術,研究新問題,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質量保證體系,才是安全工作的長久之策。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狼群效應”與安全培訓
下一篇:“考不倒”更要“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