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飛人”劉翔獲得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金牌以后,新華社有一條發(fā)自上海的專電:“在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比賽中,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世界記錄,同時他也保持著另一個記錄:中國奧運代表團惟一一位沒有傷病的冠軍。”報道還透露,劉翔每天訓練時間為兩小時,就連備戰(zhàn)奧運期間也不“超時”,訓練后,跟其他在校學生一樣,看書,上網(wǎng),唱歌。他常說:“訓練重要,但健康更重要。”正是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習慣,為他成就雅典奧運會上的輝煌奠定了先決條件。
透過劉翔對健康的“善待”,我們不僅感受到一個煥然一新、以人為本的運動理念,更感受了追求成功和塑造人生的一種更為理性的觀念、對待事業(yè)和報效國家的一種更為科學的境界。而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以“人性化”管理為前提。
長久以來,我們倡導“工作至上”和“輕傷不下火線”的奉獻精神,既沒有將休息和工作關系妥善擺正,也沒有對健康狀態(tài)和工作績效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予以足夠關注。至今,一些媒體和單位仍在深入宣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狂”典型,大力推崇埋頭苦干、鞠躬盡瘁的“老黃牛”式模范,甚至對員工們“鞭打快牛”,不斷地壓任務、促進度。而作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勞動者本身,又往往盲目借助忘我工作來實現(xiàn)所謂的個人價值和事業(yè)目標,不注意勞逸結合、不注重體育鍛煉、不能適當緩解工作及生活壓力。在諸多行業(yè)和企業(yè),勞動者“過勞”的現(xiàn)象都超乎想象,由于長期透支健康,許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深受職業(yè)病困擾,誘發(fā)的安全事故也層出不窮。據(jù)某大型電力企業(yè)新近所做的職業(yè)壓力及職業(yè)病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shù)人員感到身心壓力超出正常水平,有與所從事崗位密切相關的身體不適,并已對日常工作有所影響。
基于這樣一種現(xiàn)實,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遺憾頻頻出現(xiàn),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仍在重演,我們離成功的距離,只能是漸行漸遠。這不僅是個人之痛、企業(yè)之痛,也往往是國家和社會之痛。倡導人性化的管理,確立正確的“勝出”觀念、提高健康防護意識,引導科學、合理、健康的生活、工作習慣,重視對企業(yè)員工的人文關懷,已是我們的當務之急。當前,一些地方和企業(yè)“強制”帶薪休假的推行、工間操制度的實施、健身器材及場所的普及,已如星星之火將“健康地拼搏、快樂地工作”的理念撒播。
列寧同志曾經(jīng)說過:“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這句話并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失去它應有的意義。因為,一個身體素質不強健的民族,很難襪同經(jīng)濟建設的騰飛;一個員工身心狀態(tài)不佳的企業(yè),很難謀求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而一個不注重自身健康者,也很難獲得真正的人生成功。
愿劉翔的“無傷病”勝出,能帶動更多單位及企業(yè)人性化管理氛圍的營造。
安全文化網(wǎng) m.zltai.com上一篇:別用“違章操作”遮掩管理漏洞
下一篇:安全重在意識及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