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看到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退休的老會計師到銀行取款時,發現利息少了4分錢。當他找營業員詢問時,營業員說他小題大做;當他找到行長時,行長把他當成了外星人;當他來到街道派出所,警察笑得喘不過氣;當他到檢察院,依然沒人搭理。最終,執著的他就用工資繳了律師費。當法院調查審理案件的時候,總行專業人員對工資賬戶進行了核算,發現每個戶頭都少了4分錢。按一天3萬筆業務計算,一天就是1200元。終于,那位利用高科技行竊的項目負責人“浮出水面”。老會計師的“較真”,為儲戶追回損失近百萬元。
做安全工作就要有這種“較真”勁,對事故和隱患要一路追查到底,不徹底解決就誓不罷休。只要我們能把這種高度負責,對問題刨根問底的精神應用到日常安全工作中去,就可能將發生的事故提前處理,安全形勢就會大為改觀。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有的管理者對待“三違”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人不愿唱“黑臉”,只是不痛不癢地說兩句;有的人礙于情面,以“下不為例”不了了之……這些都給安全工作埋下了隱患,帶來了不良的后果。
縱觀各類煤礦每一次安全事故,絕大部分都有“安全責任制不落實”這一因素,都存在著“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問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嚴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嚴,才能保證有紀律有秩序有戰斗力。正所謂“真管真安全、真抓真有效、真干真出成績”。因此,要創造全面、全員、全過程、可持續的安全新局面,解決“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問題,就要讓執行貫穿于企業的全過程,實施全流程的安全層次控制,創造精益求精的執行者,將安全生產落實到每時每刻。在管理中,要從人、機、環境工程入手,強化安全信息,強化監督檢查, 強化以班組為重點的現場管理,建立以人為基礎的工作標準,以物為基礎的技術標準,以事為基礎的管理標準以及相應的檢查、考核和獎懲方法,把防、治、管、監貫穿于全過程中,實行安全管理的閉路循環。要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整改提高”的基本模式進行人員、操作、程序、責任、考核的職責細分,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嚴格的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監管考核的落實體系。
落實閉環管理,要“把隱患當作事故處理”,這是煤礦實現本質安全的根本手段。在這個“循環管理的過程中,要以時間周期為單位,對安全管理的指示、指令、制度落實形成閉環管理系統。即指令下達——貫徹執行——現場監督——補充完善——結果反饋。通過生產調度會、安全辦公會等安全會議,安排部署安全管理工作,對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指示指令的落實實行限時復命制,避免不回復或延時、漏復、回復不實,從而將每個時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納入一個由始而終的閉環管理系統。同時,要通過提升安全管理的境界,解決人們在思想上認為煤礦隱患是客觀存在的,發生事故是必然的,不發生事故是偶然的誤區。安全隱患潛藏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中,在實踐中人們深有體會,“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頭”,任何事故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從這個角度講,“把隱患當作事故處理”要求我們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精細化。
安全管理決定著安全狀況的好壞,“三違”給企業帶來的嚴重教訓不少,但是,為什么 “三違”現象還是無法制止呢?最大的因素還是由于職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不夠,存在僥幸心理,甚至還有為了省時省力,忽視安全,重視生產等行為。為了消除“三違”現象,就要有“較真”勁,發現“三違”,咬住不放。只有找出導致“ 三違”( 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管理因素;對安全規律性問題,給予足夠的研究并制定出得力措施,實施“閉路循環“監管,就能促進企業的安全發展。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安全生產注重細節管理
下一篇:傳統管理理念之安全生產新方法